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生态文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切。然而,我们不能不看到.中国在经济建设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峻的环境危机。环境危机影响美丽中国建设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影响国家政治系统的稳定。因此,建立政府主导、环境信息公开、公众广泛参与、企业勇担责任和环境NGO推动五位一体的综合环境治理格局,是当下中国解决环境危机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2.
环境产业的培育与中国生态文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要根本改善中国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必须采取产业经济的发展思路,大力培育环境产业,充分发展环境基金,尽早建立碳税收和碳交易制度,不断加强环境法治建设。争取以产业发展推动环境的治理,以制度文明建设推动生态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实践生态文明建设。随着人民环境偏好的增强,中国的生态文明体制不断变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环境需要。通过对中国环境管理机构、环境保护政策变迁历程的梳理,可以探析其变迁的内在逻辑和动力机制。中国的生态文明体制变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适应人民群众环境偏好变化为逻辑起点,并不断通过体制改革来提高环境治理效率和改善环境治理效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生态文明体制的变迁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在未来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人民环境偏好变化、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增强环境治理的效果和效率提供保障、以综合治理的思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瑞典环境经济手段依据环境质量目标体系而制定,全面贯穿并深刻融入到瑞典经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并通过多方位措施保障其实施,为瑞典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生态文明国家战略的实现需要制度建设,而中国生态文明制度面临目标体系单一、环境经济手段不完善、多元治理机制乏力等问题,需要借鉴瑞典经验来完善其制度.文章分析了瑞典环境经济手段作用机理,揭示其推广意义,总结中国环境经济手段的成绩与不足,阐述瑞典环境经济手段对中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后,中国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同步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积聚强固环境生态力的新时代。新时代建制市在行政管辖空间几乎覆盖国土空间全域发展的态势下,更要深刻认识在构建与完善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不断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进程中,遵循一般性规律,形成建设生态文明的广义性鲜明特征;遵循特殊性规律,形成建设生态文明的特指性鲜明特征。要按照“地球生命共同体”科学论断指引的发展方向,建制市要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积聚强固环境生态力的大逻辑,把生态“绿色烙印”镌刻进城市全域可持续发展基因,通过一以贯之的政策措施,以“六个相适应”加快释放环境生态力越来越强的内生新动能,在城市全域城乡经济一体化中同步实现“环境生态”一体化,不断提高积聚强固环境生态力水平。  相似文献   

6.
周继仓 《浙江经济》2011,(19):53-53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江山经济面临着扩大总量和提升质量的双重压力,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和要素制约的双重矛盾。作为江山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环保部门将以开展省级生态市创建为契机,高举生态文明旗帜,切实落实“七项举措”,以生态环保促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思想是针对当代中国环境发展问题作出回答,生态环境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小康全不全面,关键在于生态环境。文章对生态文明思想来源、主要内容以及为何这么做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阐述,旨在运用生态有机整体思维方式来指导人类行为,提高保护人们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把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与和谐作为衡量标尺去发展经济,实现自然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经济周刊北京大学中国生态文明指数研究小组共同发布《2014年中国省市区生态文明水平报告》经历了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13亿中国人的生活正在走向富裕,而严峻的生态形势却向我们敲响了警钟。由于长期施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我国承受着传统发展模式给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  相似文献   

9.
<正>人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要素。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唯一能动因素,人口的变动无论是人口数量、结构或者分布、质量等哪一方面的变化,都会对经济社会活动的开展和资源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如何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资源、环境发展相协调,如何使我国人口的规模、结构、质量和分布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经济处于稳步发展阶段,但生态环境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一次重大进步,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关注度不断提高,如何降低环境破坏,协调生产生活与环境的关系成为各界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入手,深度剖析生态文明的内涵;结合人类文明史的演化过程,解析目前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困境,分析经济、技术、环境的关系,论述科技创新与进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以生态文明为背景,探索现阶段环境工程与科技发展协同共进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本源—衍生—发展”为研究思路,归纳了国内学者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研究成果。首先,围绕代际公平、生态红利等研究,厘清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本源。其次,对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衍生研究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双碳研究、环境规制、生态价值补偿机制、应对人口发展问题等方面,阐明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中的重大问题。最后,总结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可以从理论创新和量化分析两个点突破。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及相关研究的深化,有助于释放更多生态红利。  相似文献   

12.
沈国舫 《发展》2013,(10):6-7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提到中国发展的重要工作日程,尤其是去年中共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讲:第一,提出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这个背景可以从三个方面看:首先是国情背景。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人口众多、资源不足,这个资源不足主要是从人均概念来说,包括水、土地、矿产资源等等。另外,环境脆弱。我们在2009年曾经做过中国的宏观环境战略研究,结论是中国的环境压力比任何国家都大,环境资源问题比任何国家都突  相似文献   

13.
生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党的十八大强调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这对临沂市的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是一个强有力的推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周刊北京大学中国生态文明指数研究小组共同发布《2014年中国省市区生态文明水平报告》经历了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13亿中国人的生活正在走向富裕,而严峻的生态形势却向我们敲响了警钟。由于长期施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我国承受着传统发展模式给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5.
正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突出位置,要求将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近年来,全国各级政府和各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整治农村环境,积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但从总体上看,农村环境污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等等。造成农村环境  相似文献   

16.
2013年7月31日,由环境保护部主办、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承办的首次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工作在北京正式启动。同时,腾讯公益频道“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网上调查问卷系统”也正式开通。本次调查是北京市环保局、腾讯公益频道和全国众多大学生环保社团联合支持的首次全国性公众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研究项目,旨在客观反映公众生态文明意识水平以及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效果,进一步提升公众的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丁宇 《产权导刊》2011,(7):67-67
今年6月5日是第40个世界环境日,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forest:nature for your service)”,旨在强调森林的生态价值,提高人们森林保护意识。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强调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和公众参与,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为可持续发展之路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单单是做好资源环境方面的工作,而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  相似文献   

19.
建设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从哲学上来讲,“生态”与“文明”是两种对立的哲学观,生态以自然为中心,文明则以人类为中心,那么,生态文明在什么意义上才有可能建构,交往实践观认为:支撑生态文明总体框架的是由不同的、异质的主体及其利益构成的。  相似文献   

20.
正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体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理性选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以生态文明建设牵头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从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这"三总"的角度来看,极大地提高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