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幅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生产力水平发展参差不齐,经济等方面条件各异。在这样的大国里,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难度很大,会遇到许多特殊问题。改革和开放环境中的地区计划管理问题,便是其中之一。为求得对此问题的感性认识,我们于1986年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先后走访了四川、湖北、广东三省部分地区,对各地在改革和建设中取得的成就颇有感触,特别是对各地计划体制改革的进展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改革每走到一个关口,改革政府行政体制的诉求就愈加强烈。在过去20年里,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曾几度启动,结果皆不尽如人意,机构越改越大,人也越改越多,雷声大雨点小,每次都是无果而终。为什么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屡屡不得手?任何一种改革,说到底都是利益关系的重新洗牌。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若人们支持某项改革,一定是改革带给当事人的收益要大于他的损失。中国农村的改革,解决了农民土地承包问题,农民可以吃饱肚子,亿万农民自然是一呼百应。国企改革带来效率,挽救了一批半死不活的企业,但因国企减员增效,下岗分流,触动了部分人的利益,可是国企改革是由政府操刀,自上而下,企业改革也是深入推进、健康发展。近期以来,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多次表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近年来,学界及舆论界对政府的行政体制改革也是口诛笔伐,认为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政府改革这个深水区不跟进,我们未来的经济发展会遇到麻烦。然而,政府改革以自身推动为主显然不实际,那么政府改革选择适合的突破口事关重大。本刊就如何选择突破口问题访问了著名经济学家,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王东京教授。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要研究目标模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选择什么样的目标模式问题,虽然在提出改革任务以后不久就提出来了,但是应该说对于这个问题研究注意得还很不够,跟不上改革的需要。鉴于这几年由于改革措施不配套、不系统而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中外经济学者在谈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时,都强调要有一个目标模式。大家认识到,必须制定出一个目标模式,才能综合地协调改革的步骤,向这一目标前进。否则,今天这样改,明天那样改,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实现  相似文献   

4.
<正> 十五年前,我们在经济管理体制中进行了实质性的改革。一方面,我们极力坚持计划经济,克服困难,克服资源紧张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在经济中实行了新制度、新方法。我们通过同时兼顾这两个方面来完成我们的经济任务。改革对匈牙利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归根到底,体制改革的使命是为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前进中的一些矛盾,使社会的职能不断加强与完善。改革改变了领导生产的方式,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从长远看,经济改革是社会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个历史使命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规定的。  相似文献   

5.
耿燕 《经济师》2009,(8):29-30
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制度的适当与否是衡量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和发展速度的关键所在,也是判断经济发展是否有潜力的指向表。  相似文献   

6.
十五大报告,对经济体制改革中的许多重大问题有了新的突破:一是明确提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二是把经济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三是明确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四是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作了质和量上的原则规定;五是充分肯定股份合作制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支持和引导;六是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继续鼓励、引导;七是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八是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指出:“要发展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是必由之路。”没有十多年改革开放,就没有福建今天的新面貌。解决我们今后在前进道路中的困难和问题,争取经济的更大发展,一定还要在深化改革上找出路。否则,路子会越走越窄。解决国有企业活力问题的出路在于深化改革。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起骨干作用的是国有企业,发展最困难的也是国有  相似文献   

8.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州市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坚持改革开放总方针,结合经济建设,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经被打破,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正在建立。改革,给管理体制和国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比1978年增长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围绕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要把改革作为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动力。”福建省要充分发挥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优势,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围绕建立新体制的目标,使改革在一些重大方面和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突破。 一要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立足省情,巩固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加大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力度,通过盘活存量,将国有资本转移到命脉性、关键性领域。对一般竞争性行业和产业,放开发展多种经济成分,鼓励投资主体多元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私有化始于1992年,经过5年的改革,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为适应变化了的经济形势,俄罗斯科技界也在进行不断的变革。最近俄联邦政府副总理布尔加克(以下简称布氏)在科学城会见新西伯利亚科学家时谈到了科技体制改革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实践中的社会主义需要根据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调整改革生产关系。生产力的人格化代表——劳动者最先发现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及其薄弱点,发现改革的潜在收益。当改革的预期收益大于其预期成本时,生产力的人格化代表就会产生变革生产关系的要求,使改革获得强大的动力。改革一旦在原有体制上打开一个缺口,就会引起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从而出现获利机会,使改革获得持续的动力。生产力发展引起的经济利益变动是改革的永恒动力。  相似文献   

12.
<正>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要在总结80年代改革开放经验的基础上,依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使改革不断深化,开放继续扩大。物资体制改革作为整个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90年代应当按照有计划商品经济要求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3.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一直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改革重点,发展的实践证明,只有不断的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才能适应时代发展趋势,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新时期面对的新情况、新任务、新压力,要充分认清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不断的深化和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把改革向纵深推进,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化解经济发展遇到的各种矛盾,才能更好地指导我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1.从加大改革和发展力度上做文章。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是在我国加快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由此也就决定了同样要立足于改革和发展来积极寻求化解这一问题的对策,因此,必须始终抓住发展生产力不放松。生产力越发展,消除收入差距过大的社会条件就越具备。只有经济发展了,就业渠道增加了,才是解决城市贫困人口的有效办法。而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则是消除农村贫困的根本办法。对于改变沿  相似文献   

15.
季红 《经济导刊》2007,(7):16-22
中国经济改革每走到一个关口,改革政府行政体制的诉求就愈加强烈.在过去20年里,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曾几度启动,结果皆不尽如人意,机构越改越大,人也越改越多,雷声大雨点小,每次都是无果而终.  相似文献   

16.
<正> 近二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就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和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的关系,进行了较广泛的讨论。在讨论中,有些同志认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国家所有制形式(即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同社会化的生产力不相适应,没有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因而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种种弊病的根源,因此,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实质就是要改变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在我们着来,这种看法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总结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体制改革已经解放和发展了巨大生产力的基础上,阐述了当前我国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所面临的现状、动力机制和具体内容。认为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就是要通过改革仍然存在着的体制障碍以释放被旧体制所抑制的生产力,以拓展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潜在空间。当前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已经遇到了特殊利益集团的严重阻碍,需要设计出新的激励机制和依靠政府推动,才能确保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在对此众说纷纭之际,我以一个海外华人的视角及我多年从事中国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的体会,来讨论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一、对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取向的认识对历史的回顾和客观评价,是对现实和未来前途认识的基础.要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取向有明晰正确的认识,首先必须正视一个人们长期以来不愿正视又回赴不了的现实.那就是为什么多个国家经过七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实践,最终生产力还处于落后状态,为什么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下会产生落后的生产力,这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问妞。第一,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获得了生产资料以后并没有进行科学的生产资料再分配过程,也没有建立起可以发挥生产资料最大使用效率的科学经济体制,更没有建立起公有经济所有者监怪制衡机制.从而使建立起的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关系失去了再生产过程。致使这种生产关系发生异变,即劳动者成了没有物的“主人”,公有经济也就成了没有主人的“物”.正是这种异变,做为主人的劳动者失去了对生产资料的拥有感、责任感和制约力,使杜会主义先进的生产关系遭到严重玻坏,使公有制的计划经济体制演变成为依附于行政权力、命令式的集权经济体制。第二.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由于受社会局限性和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只能提出“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理想化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19.
世界经济和社会总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 ,而经济越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越高 ,人们的旅游需求就会越旺盛 ,旅游产业就会越发达。本文通过对山西省旅游业的调查研究 ,指出了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孙冶方同志是当代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也是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倡导者。早在五十年代,他就指出了我国经济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病,阐述了管理体制改革的性质、原则和方向,已经形成了一套他独创的体制改革理论。当前,认真学习这些理论,积极宣传这些理论,无疑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会有现实意义的。一经济管理体制问题是个生产力问题,还是个生产关系问题,对此,我国经济理论界过去曾有争论。五十年代初,我国一些经济学者认为,体制问题,企业管理问题,直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