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送礼广告几年前就出现过.如“送礼要送金六福”——金六福酒.“好礼送给至亲人”——椰岛鹿龟酒等等。而“脑白金“则把送礼广告推向高潮:“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今年更要送健康,送礼只送脑白金”……在高频率的广告攻势下,人们心里几乎形成了“礼品=脑白金”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姜红 《中国广告》2012,(2):120-123
各大卫视其实没有必要为"限娱令"采取应对措施。对于限娱令,我的担心是它最终会不了了之,因为它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限娱令"出台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其"透明度、公平度、科学度"值得商榷。中国广告:您对"限娱令"的态度是什么?您觉得这个政策的出台到底应不应该呢?  相似文献   

3.
送礼绝对能送出感情,送出境界,送出效益。当你把送礼当成一门艺术来钻研,就不会感到送礼的苦楚和丑陋。穷人怕过年,其实高未挣扎着努力向富人阵营纂龙就更怕。怕什么?怕送象J交三小怕:怕花钱洲泊花了钻怕越送得好越成为精神立:的卞载虾默热豁送又没送的那个人。嘿正方到底将送礼当艺术精研i骥薰黔)荪带护碗头瘫翻协蔽以蝴l澡麟{试万洲木送毅过不了年。别、人送我不送丁葬得不通人情。全站先生69岁  相似文献   

4.
吴玉红 《中国广告》2008,(7):142-143
在当下大众传媒勃兴的语境里,广告奉行着自身的消费逻辑和销售理念,塑造了满足受众视觉愉悦"体验"和"品位"的普泛性形象,然而"体验"和"品位"如何形成?形象的塑造到底是为了"谁"?本文对之试作一些审美文化层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透视传统广告模式的没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如你什么都不懂,你去干广告吧! 假如你什么都懂,你去干广告吧! 广告,一个拥有全国几百万从业人员的行业,就这样被人所界定,就这样被人所"传诵"! 这是一个令广告人悲哀的界定,更是令新一代广告人激愤的界定! 其实,回过头看看,到底是谁亵渎了广告? 还是看看目前广州、北京、上海三地广告公司的业务及现状吧。  相似文献   

6.
做广告就是为了推销商品,因此,能吸引大众并促进商品销售的广告就是成功的广告。然而,电视观众却经常抱怨说,电视广告"令人厌烦"、"太脱离实际"或是"盛气凌人,没有亲切感"。花钱做广告的企业,商店也抱怨"投入那么多广告费用,却没能吸引多少顾客"。为什么广告节目不断增加,而广告的效用却似乎在不断减少呢?经过一番调查后,英国的广告专家们发现,对广告的受众,特别是电视观众的心理缺乏了解是广告质量下降的最大原因。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褒还是贬,“送礼”似乎成为了脑白金的代名词,而中脉远红、昂立一号、暖倍儿等也都不失“礼数”,纷纷举起了“礼品营销”的大旗。礼品概念到底有何魅力,它的生命力究竟又有多长呢?  相似文献   

8.
到底广告的第一任务是做品牌还是销量?在我看来,广告的首要任务是做销量,归根到底,做生意的最终目的是要有利润,而销量就是达到利润的最基本元素。深入消费者接触点广告性质可被分为产品的附加形象、产  相似文献   

9.
崔刚 《广告大观》2005,(3):152-155
一些即将进入广告行业,或者已经步入广告行业、但还不深谙于广告的新人,常常会犯疑:在广告成长的路上,到底有没有捷径?  相似文献   

10.
邱晓文 《中国广告》2004,(11):36-41
实力传播在中国的员工有600多人,而曾经在实力工作过而又离开的员工有200多人,也就是说,实力传播已经为中国广告产业培养了800多人。当有人不理解时,其CEO李志恒却觉得这是令他骄傲的事情,一家公司,能在这个专业的领域里,为中国培养那么多人才,他觉得这是公司最大的价值所在。怪不得外界对实力传播素有"黄埔军校"之称! 实力到底如何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11.
黄升民 《中国广告》2005,(1):101-101
省级电视台经营是一个复杂的话题有很多人关注也有很多种议论,且经常为媒体所炒作。省级电视台经营到底遭遇到什么问题呢?就其经营现状开始,可以用"一、二、三"来作一个概括。所谓"一",就是指省级电视台的同一种收入。所有的省级电视台经营收入,90%都是来源于广告,这是近年大家议论得很多又无可奈何的现状。所以,广告市场繁荣,大家高兴,如果市场一旦出现风吹草  相似文献   

12.
李宗诚 《中国广告》2002,(11):78-79
广告流行软插播时下,"广告之后马上回来……"成了电视节目中间插播广告时的流行语言。这种流行最先是由近几年火爆于荧屏的娱乐节目所创造,渐渐蔓延到其他类节目,甚至现在已开始出现在一些省级卫视和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间。这种插播广告有多种版本形式有的是在一档节目的每个单元之间,由节目主持人以一种活泼的口吻告诉受众"不要走开,一段广告之后还有更精彩的节目等着你",或"下面是广告时间,马上回来";有的是用动画字幕的形式,如"稍候敬请收看……"、"看看广告,休息一下"等,还有的是在节目进行当中,故意打断,然后由主持人用问句留下悬念,常用格式为"到底……呢?广告之后告诉你",很有中国古典小说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之风。无论上述哪种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提醒观  相似文献   

13.
方死方生     
张开剑 《中国广告》2004,(1):130-130
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到来了。过去的是死,新来的是生。方死方生,是一种境界。做企业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每年有多少企业死,又有多少企业生?广告人经常会骂客户不懂广告,岂知做企业的艰难?广告于一些人或许还可以作为一种艺术来把玩,而客户做广告的钱却不知是当年多少汗水一个铜板一个铜板没日没夜地挣来的。广告的投放一样引起非议,今年争议最大的当是蒙牛。记得当年段永平被记者问急了,曾撂出一句:到底是你在做企业还是我在做企业?当然也有投广告把企业投死了的,众所周知,不用再重复了。且不说结果如何,只说一句,广告已经经历了热闹的所谓策划,到精彩的创意制作(虽然还没有拿到戛纳的大奖),现在好象要回到讲效果的理性了,重点也要转到媒介了。所以就有了《中国广告》这个"媒介专刊"了,我们的目标一如既往,是强调广告的效果,是为最终的广告投放者服务的。而媒体本身也在经历一场方生方死的过程,媒体总的说已经过剩了,过剩是好事,过剩才有竞争。竞争  相似文献   

14.
<正> 在文学界有句话叫"诗的功夫在诗外",说的是写诗人应该深入生活,仔细感受生活,不要整天钻在写诗的方法、技巧里面,这样才能写出好诗来。在广告界,也有句话说:"广告的功夫在广告外",说的也是劝广告人多到市场、顾客当中观察、学习才能产生灵感,做出有创意有水平的广告来。在推销中,不少推销员以为只要练就花言巧语,再加上送礼回扣就可以敲开市场的大门  相似文献   

15.
吴灵 《广告大观》2004,(3):75-75
大型豪华客车作为非大众产品,一掷千金地在电视媒体上投放广告到底值不值?继去年底宇通客车斥资近千万人民币投放中央电视台广告后,近日更有消息传出,宇通已经有了追随者,客车制造企业如金杯、依维柯等也即将在中央电视台投放广告。  相似文献   

16.
很多企业都想用名人做广告,因为他们吸引眼球。但是广告主是否注意到,名人广告不是万能的,这种广告也存在缺陷。因此在做名人广告前,广告主应先了解一下这个名人的名气到底有多大,被人们喜欢的程度有多高,以及他们在目标受众中的形象。还要考虑到名人会给品牌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或联想?这些联想能否加强广告中的信息?能否帮助品牌得到人们的信任?  相似文献   

17.
陈刚  乔均  张惠辛  陈正辉 《广告大观》2004,(12):160-161
陈刚:广告教育在中国发展非常快,就我个人来看,广告教育的发展是在不断深入,广告教育在调整。加入WTO以后,广告教育的发展就是一个多元化的发展。为什么多元化呢?整个市场的变化越来越多元化,比如说广告市场也有全国性的市场,也有国际性的市场、区域性的市场、地方性的市场,不同的市场需求的人才是不一样的,到底从哪个角度来考虑我们的广告教育?应该是中国整个市场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陈奇锐 《商界》2004,(2):69-69
有了“广告轰炸”加“终端促销”的模式.产品销售仍然停滞不前.问题到底在哪里?  相似文献   

19.
何辉 《中国广告》2005,(4):16-17
"新传播形势下创意的困顿与机遇"是个很好的题目。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有人注意到了在目前新的传播环境中,创意面临着新的问题。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征。时代的特征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判断。这就不能回避一些基本的问题:当我们把创意和广告相联系的时候,我们是否清,楚我们所说的创意到底是什么?我们又是如何判断我们心中所谓的"创意"和"广告创意"的价值呢?  相似文献   

20.
<正>企业软文广告难写吗?软文广告的写作有章可循吗?发布软文广告要讲策略吗?如何让软文广告没有"广告味"呢?一:提前做好软文广告计划软文广告是广告目标软文化的具体表现,而广告又是品牌目标和销售目标广告化的产物,最终要达到的是建设形象与获取利润的目的,因此,软文广告也应遵循计划、组织、实施、修正的操作规律。软文广告的计划源于企业的广告策略,善于操作软文广告的企业大多是非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