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大幅度增加,贷款风险不断加大,潜在于信贷信贷资金大量沉淀,已严重地制约国有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因此,增强风险意识,牢固树立强化“信贷资产质量第一”观念,对于贷款风险的控制与转化已成为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提高贷款资产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国有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信用业务的特殊金融企业,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审计,是中国政府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通过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业务、金融同业往来与拆借业务、现金资产业务、应收款项业务、长期投资业务等五个方面对资产审计重点和内容进行探讨,为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审计提供了重点范围和快捷途径,也为国有商业银行加强其金融资产的管理、防范信贷业务的风险,敲响了警钟,提出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入,风险意识日益增强,但提高新增信贷资产质量,面临着许多现实难点,为此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必须从突出重点,强化责任人制、规范操作程序等几个方面着手,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新增信贷资产质量。  相似文献   

4.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状况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进入加剧了竞争。提高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文章对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进行了全面分析,重点探讨了化解风险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抵债资产是伴随着银行业的发展而产生的,虽然其占银行资产的相对比例不高,但绝对金额并不小.尤其是最近几年来,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对不良资产清收盘活力度的加大,清收的抵债资产数量也在大幅度增加.但由于管理不严等多种原因,目前银行抵债资产处置损失较为严重.从对陕西国有商业银行处置抵债资产的调查情况看,造成处置变现率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直接影响到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给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带来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国有商业银行由于资产质量较差,创新能力不强,与国际大银行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所以,隐含着很大的经营风险。同时,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现在和将来实行利率市场化以后都不能够控制利率,国有商业银行现在和将来都不存在垄断的条件。因此,任何削弱国有商业银行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所谓分拆国有商业银行的观点更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7.
信贷资产是商业银行主要盈利资产,在商业银行总资产中占所比重较大。信贷资产经营情况好坏对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国内金融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国有商业银行必须认真研究信贷资产经营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偏低,不利于商业银行抵御风险,影响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缺乏正常资本金补充机制、对资本金补充的管理薄弱、不良资产比重居高不下、赢利能力低和中央银行监管不力是遣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达不到8%的根本原因。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性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增加资本金,即增加资本,包括增加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降低风险资产,即降低加权风险总资产。  相似文献   

9.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的化解需要财政支持,但这不是要以政府的财政资金支出去替换国有商业银行的全部不良信贷资产。通过对不良信贷资产的处理、清理过程的考察,尤其是对资产管理公司和债转股的考察,深入地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的化解与财政支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国有商业银行现行会计制度入手,列举了国有商业银行未能充分运用稳健会计政策的主要表现,论证了国有商业银行运用稳健会计政策是保证和提高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防范国有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稳健经营、转变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机制、尽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现实要求,是促进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机制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的现实要求。并强调了运用稳健性原则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障碍,提出了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思路,即以商业性金融为主体,政策性金融为补充,同时积极发展民间金融机构的多角度、全方位的民营企业贷款融资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2.
信贷市场上由信息不对称所引致的民营企业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造成了大量的银行信贷风险,为规避这种信贷风险,商业银行所采取的现行的信贷管理体制造成了民营企业资金需求与间接融资体系资金供给的非对称,致使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存在着刚性缺口。必须进行金融体制创新以降低银企交易成本、提高信息对称度来填补金融缺口。  相似文献   

13.
从深入分析民营企业面临的金融抑制入手,根据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信贷风险的形成机理,构建了一个民营企业间接融资问题的分析框架,发现:信贷市场上由信息不对称所引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造成了大量的银行信贷风险。为规避这种信贷风险,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实行信贷配给,造成了民营企业资金需求与间接融资体系资金供给的非对称。致使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存在着刚性缺口。因此为纾解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必须进行金融体制创新,建立健全的信用担保体系,以降低银企交易成本、提高信息对称度来填补其金融缺口。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经济转型条件下中国的金融改革。中国金融系统有其独有的特征:过度的信用快速扩张;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系统;乏力的中央银行调控和商业银行监管以及大量的不良贷款(non—performing loan)。中国需要在金融、企业和财政系统三方面进行协调化改革。依据对中国资本调整策略的详细分析,本文提出不良债券部门交易(bond—bad deptswaps)是处理不良贷款的最好方式。从长远看,中国不仅要将国有银行商业化,还应给国有企业引入严格的预算约束,改革税收体制,建立独立的中央银行。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社会中,不论是从某家(些)大的私人商业银行逐步发展演变而成的中央银行,还是由政府出面直接组建的中央银行,它们都具有“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这三大基本属性。这也使大部分人想当然地认为,任何国家的中央银行都是国家所有的,都具有公有性质。其实不然,私人所有的国家中央银行长期存在,此点为我们的常识和国内法律人所长期忽视并形成了某种理论误解。本文基于中美为代表的公有央行和私有央行体制、功能的比较,试图揭示这一问题,进而为全面而准确地讨论中央银行的性质和功能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基于平衡记分卡的国有商业银行绩效测评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衡记分卡是顺利实现国有商业银行从单纯的绩效考核转向战略性绩效管理改革的一种有效方法。根据平衡记分卡的思想,可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体系分解为4个要素:财务目标、顾客目标、财务流程目标、员工学习与创新目标,而每个要素又分解为若干指标,共形成4个要素16项指标的测度体系。运用单构面尺度检验、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对这一绩效测评体系进行检验,得出以下结论:该模型可以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实施平衡记分卡战略提供可靠的理论平台;顾客目标、内部流程目标、学习与创新目标均与财务目标存在较高相关性;人均利润率对财务目标的实现、顾客满意度对顾客管理目标的实现和风险控制能力对内部流程目标的实现均存在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国有银行的信贷支持不足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主因。从国有银行的经营目标及其约束条件出发,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对国有银行的信贷行为选择机理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其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不足的根源主要在于相关政策和环境不能满足其目标约束、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条件。为此,政策设计既要考虑宏观整体目标,更要考虑微观个体的行为选择,以增强政策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现行国有商业银行的会计核算采用以传统的财务会计为主体的运行模式,没有区分各相关职能部门的经营业绩,不利于充分调动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提高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建立在责权利相统一基础上的责任会计,要求将商业银行内部划分成若干个责任中心,通过对有关会计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将会计数值同各责任中心的工作业绩联系起来,进行绩效考核,从而更好地满足国有商业银行现代经营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国有经济改革的最新进展和矛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国有经济垄断性行业改革有所启动,民营资本开始进入,但“破垄”难度很大,要加大改革力度,突破垄断性行业的传统格局;竞争性行业国有资产重组正在推进,但推进艰难,应继续推进,寻求国有资本的合理布局。国有企业自身的制度改革,要点有三:一是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二是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三是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方面,中央和省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已经建立,介于国资委和国有实体企业之间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模式正在探索,国有资本“出资人角色”有待理顺;我们不仅要建立健全工商企业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而且要建立健全国有金融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及自然资源资产的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20.
国有银行的"救助投机"行为促进了国有企业的"预算软约束"和不良贷款的积累。在政府、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的长期动态博弈中,由于预算硬约束企业的出现给国有银行提供了改善贷款资产组合的机会,提高了银行在与政府的救助投机博弈中的议价能力,要求政府给予更多的流动性注入,这会产生银行贷款资产中预算硬约束企业贷款占比不断增加的挤入效应。这种挤入效应累积到一定程度,政府的救助将变得非社会最优的,进而政府将停止救助,国有企业的预算约束也随之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