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计错误 ,又称会计差错 ,是指行为人在记录、计算、调整、编表等项工作中 ,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非故意行为过失。会计舞弊 ,又称会计弊端 ,是指行为人利用账务上、凭证上的处理技巧故意制造弊端 ,以欺诈手段达到窃取资财或掩盖不法行为目的的违法行为。一、会计错误同会计舞弊的区别1 动机不同。会计错误属于过失行为 ,其行为人没有预谋 ,只是由于学识不足、业务不熟和疏忽大意等客观原因所造成的非故意行为过失。而会计舞弊则属于不法行为 ,其行为人有不良动机 ,有意识地违反财经法规 ,故意制造弊端。2 原因不同。会计错误产生的原因是客…  相似文献   

2.
会计差错.是指不符合有关法规和正常会计操作规程的过失行为;会计舞弊,则是指会计人员以及有关当事人出于某种不正当的主观意愿,有意地采取不正当的会计处理方法,形成的歪曲或掩盖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行为。会计差错和舞弊行为,是导致企业会计核算资料和会计报表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舞弊,是行为人在会计处理上采用故意差错或钻制度空子等手段,达到以非法占有和挪用公共财产为目的的不法经济行为。舞弊是蓄意预谋的行为,属于违法或犯罪,审计中必须追究责任。  相似文献   

4.
宫静 《活力》2012,(10):149-149
一、会计错弊的含义与特点 会计错弊是会计错误和会计舞弊的统称。会计错误指的是在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非故意的过失。财会人员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在会计核算中发生各类失误。其主要原因是:1.会计差错并非出于故意,而且从客观后果来看。经办人员并没有从中获益。2.会计差错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成影响,也可能并不影响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公允性和真实性,而只是在业务处理过程和方法上有不妥当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主观性是现代企业会计中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但无疑也是会计随意性和欺骗性的土壤。企业借助会计的主观性特征所进行的舞弊可以称为"软舞弊",此类会计舞弊方式往往因为舞弊对象在数量或数额方面的可核性较差而缺乏充分的舞弊认定的事实依据。由此,在审计鉴证中如何有效应对和约束会计的主观性、如何遏制和发现企业会计的"软舞弊"现象,成为注册会计师审计鉴证中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一、实施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是指企业的会计报表中客观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鉴证程序后却未能发现并发表了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企业的错报是否重大及其对会计  相似文献   

6.
一、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内涵 上市公司会计报表中的错报可能是由错误引起的。也可能是由舞弊引起的。错误通常是指会计报表中的非故意错报,包括金额或披露内容的漏报。例如,报表编制过程中偶然出现的计算失误,以及在运用与计量、确认、分类、表达或披露有关会计原则时的失误等。舞弊则是指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会计工作中的舞弊与错误的根本区别在于所涉行为是故意还是非故意的。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内涵 上市公司会计报表中的错报可能是由错误引起的.也可能是由舞弊引起的.错误通常是指会计报表中的非故意错报.包括金额或披露内容的漏报.例如.报表编制过程中偶然出现的计算失误.以及在运用与计量、确认、分类、表达或披露有关会计原则时的失误等。舞弊则是指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会计工作中的舞弊与错误的根本区别在于所涉行为是故意还是非故意的。  相似文献   

8.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两大类:一类是会计人员的过失行为。一类是行为人经不住物质利益和管理漏洞的诱惑,故意为之所造成的。对于第一类会计错误而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一般表现为原理错误和技术错误,形式比较明显,如借贷不平、书写错误等,可以通过正常的业务程序得以自我校验改正。第二类原因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由于行为人出于贪污公款、盗  相似文献   

9.
对会计舞弊识别监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会计舞弊的大量实践证明,人类固有的局限(如喜欢显耀的心理、追求享乐的冲动和不可避免的疏忽大意),会使大多数舞弊留下蛛丝马迹。这些征兆和蛛丝马迹在会计记录和财务报表上的异常表现,就是舞弊学上的所谓预警信号(Warning Signs)或称“红旗”标志(Red Flags),关注预警信号是发现和防范会计舞弊的捷径之一。舞弊过程一般包括三个步骤,即行为本身、舞弊获得利益的转化、舞弊行为的掩盖。其中,舞弊者暗中实施舞弊行为是很难被当场抓住的,而舞弊利益的转化也由于是在企业外部秘密进行而不易被发现。因此,监管机关通常只能…  相似文献   

10.
会计软舞弊是指缺乏刚性正误判断标准的影响会计核算结果和财务报告质量的会计舞弊现象。本文从法制规范、政府和社会监督等几个方面讨论了如何减少会计软舞弊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会计信息是为企业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等服务的一种重要的经济信息,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可以反映一个企业的经营成果,但目前在我国由会计舞弊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非常严重,将会计舞弊按其性质进一步分类,则可分为会计差错与会计舞弊。二者虽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前者是由于会计人员自身素质或疏忽所造成的,其目的不含有任何不良企图,而后者往往是主观故意行为,属于违法性的经济活动,打着“会计差错”的幌子,行会计舞弊之实,因此正确区分会计差错与会计舞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会计差错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  相似文献   

12.
所谓会计诚信,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行为人在进行会计处理时的态度诚实;二是行为人在提供会计信息时遵守会计法规、准则和制度。会计诚信是和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曝光的一系列会计舞弊欺诈案件使会计业的公信力受到严峻挑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隐患。如何重建会计行业诚信就成为我们面临的紧迫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一项艰巨  相似文献   

13.
贾焕刚  王婷 《活力》2006,(4):67-67
一、审计失败原因探究 1.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因素 如果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存在许多严重的错误、舞弊等违反相关法规行为,这本身就加大了审计风险,而如果这些错误和舞弊又是较为隐蔽的,则对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下,如果审计人员不能完全执行独立审计准则,审计失败发生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这里的所谓错误,是指企业财务报告中的无意错报或漏报。被审计单位的错误,尤其是影响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会计原则运用错误,都会对被审计单位当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较大影响。如错误运用权责发生制原则不能正确确定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会计数据收集或处理出错;有关金额、分类、表达方式或披露的会计原则应用错误等。所谓舞弊是指企业财务报告故意错报或遗漏,包括欺诈性的财务报告,伪造、编造记录或凭证。隐瞒或删除交易事项,有意用错会计原则处理金额、分类等。  相似文献   

14.
余英  张庆芹 《四川会计》2002,(12):29-30
目前,舞弊性会计信息失真在国内外上市公司愈演愈烈,由于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国有企有企业会计舞弊的根源与对策研究就是一个十分现实的课题。本文拟将国有上市企业的会计舞弊分为个人舞弊和组织舞弊,并分别针对其根源和治理对策进行分析。一、国有企业会计舞弊的一个重要分类:个人舞弊和组织舞弊从我国国有企业会计舞弊的案例来看,有的舞弊行为在企业内部的极少数成员中发生,而另一种舞弊却要复杂和严重得多,它是一种有组织的、范围更广泛的舞弊行为,几乎所有会计当事人(从一般会计职员到会计主管、总会计师甚至总经理等高层领…  相似文献   

15.
会计信息是控制和监督经济活动的主要依据和手段,是社会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会计舞弊影响到社会经济秩序,各国政府采取各种途径与方法预防会计舞弊。但无论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国家,还是市场经济欠发展中国家,会计舞弊现象没有得到有效防范。会计舞弊现已超越会计范畴而演变为社会问题,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害。因此,研究会计舞弊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尝试从伦理视角对会计舞弊问题进行分析,探寻会计舞弊的伦理成因,以期为预防会计舞弊提借鉴。  相似文献   

16.
会计信息是控制和监督经济活动的主要依据和手段,是社会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会计舞弊影响到社会经济秩序,各国政府采取各种途径与方法预防会计舞弊。但无论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国家,还是市场经济欠发展中国家,会计舞弊现象没有得到有效防范。会计舞弊现已超越会计范畴而演变为社会问题,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害。因此,研究会计舞弊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尝试从伦理视角对会计舞弊问题进行分析,探寻会计舞弊的伦理成因,以期为预防会计舞弊提借鉴。  相似文献   

17.
李晓霞 《电子财会》2006,(10):31-34
会计舞弊分为员工舞弊和管理层舞弊(管理层故意通过重大误导性的财务报告来伤害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公司利益相关者的舞弊行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报主要是由管理层会计舞弊引发的,管理层舞弊是会计报表中可能存在重大错报的高风险审计领域,故本文所指的会计舞弊即指管理层会计舞弊。  相似文献   

18.
会计信息失真防范措施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差错和会计舞弊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形式。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确认、计量、纪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通常包括利用准则制度不允许的会计政策;账户分类以及计算错误;会计估计错误;在期末应计项目与递延项目未予调整;漏记已完成交易;提前确认未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一、会计电算化舞弊行为及其特点会计电算化舞弊是违法者利用会计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以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系统为攻击对象,通过故意掩盖真相、制造假象或其他方法欺骗他人以达到其不正当目的的一种会计违法行为。其主要目的是窃取资财。会计电算化舞弊在日常的会计核...  相似文献   

20.
股份公司的会计舞弊是指股份公司主观上采取伪造、掩饰的手法编造假账,是会计主体为实现其主观目的而恣意违背会计准则、践踏国家有关会计法律法规而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一、委托———代理机制下股份公司会计舞弊成因的多视角分析(一)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分离使管理者会计舞弊成为可能。在公司的契约分析中,分司作为契约具有不完备性特征,即不可能在契约中把参与契约成员的所有权利和义务都规定下来。由于委托———代理契约存在“漏洞”,便产生了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问题。剩余索取权是相对于合同收益权而言的,它是指公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