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9 毫秒
1.
走过2003     
岁末盘点,总是让人兴奋、令人难忘。也就是两年前的年终岁尾,《浙江经济》在省内新闻媒体中率先推出“年度浙江经济十件大事”评选活动,力图从这一独特的视角聚焦年中发生的经济大事,诠释一年来经济发展的重大变化。两年过去了,《浙江经济》“年度浙江经济十件大事”评选活动的影响日益扩  相似文献   

2.
《浙江经济》2004,(24):6-9
2004,浙江经济走过了不平常的一年。这是财富增长的一年。这是协调发展的一年。这是渴望和谐的一年。“2004年浙江经济十件大事”由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浙江经济》杂志社、浙江在线网站、浙江省记协经济新闻研究会承办,浙江三狮集团协办。根据民众网上投票和省内资深经济专家意见评选出的“2004年浙江经济十件大事”,希望能勾勒出这一年浙江经济发展的轮廓。这十件大事,也许会让读者从不同侧面再一次细细品味即将过去的2004年的浙江经济,到底会给我们的经济生活带来哪些不同凡响的影响。而2004年的最后一期,也让我们祝福明年会更好!  相似文献   

3.
《浙江经济》2004,(24):1-1
岁月的年轮辗过2004年的每一天,也将2004年的每一个精彩瞬间留住。回首2004年,浙江经济走过的足迹让我们记住了很多很多,有太多的成绩值得我们自豪。在岁末年初交替之际,作为浙江省主要的经济媒体,每年推出“年度浙江经济十件大事评选”活动,真实地记录着我们所见到的浙江经济脉搏的跳动。  相似文献   

4.
开展“年度浙江经济十件大事”评选活动,对浙江经济生活中有重大影响的热点事件进行盘点,在于从这一独特的视角聚焦年中发生的经济大事,诠释一年来经济发展的重大变化;而回顾总结与点评五年中的50件大事,为我们重现逐渐远去的五度春秋,使我们感到兴奋、自豪和憧憬。值此“2005年度浙江经济十件大事”揭晓之时,对这一活动作一回顾和总结,实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从新世纪伊始,一个乍一眼看上去大同小异的概念浮出水面:“浙江人经济”。它受关注的程度绝不亚于“浙江经济”,人们对它的认识也莫衷一是。它带给我们的是尴尬还是喜悦?  相似文献   

6.
从“企业、政府、市场”视角看浙江品牌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浙江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省委、省政府实施品牌战略的适时提出,建设浙江品牌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各地政府不断加大扶持和宣传力度,企业不断加大投入,在这种浓厚的氛围中,浙江品牌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相似文献   

7.
实体经济是市场稳定运行的最广泛基础,“实体经济”指标的偏差往往反映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直接与民生疾苦和企业生存联系在一起。今年以来,浙江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些诸如工业生产效益下降明显、出口增长明显回落等问题?在此情况下,近年来浙江投资走势,特别是本土实体经济部门投资的变动趋势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雷云 《浙江经济》2008,(7):16-17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改革开放的大潮推出了浙江这颗灿烂的明珠。当我们在新的起点上纪念改革开放,回顾和思考30年改革开放给浙江带来的巨变,是一件十分重大而有意义的事情。本刊从本期开始在“焦点”栏目开辟“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专栏,将陆续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从不同层面和视角对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进行回顾、思考与展望,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高速发展的浙江经济再度引起全国各界关注。2002年,浙江省有24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市),总数全国第一,全省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综合实力比较强的17个县(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000美元的县(市)有16个。国内一些经济专家在研究“浙江现象”时说,近年来发展势头旺盛的浙江有“一群小虎”。强县之路,典型地反映了浙江经济发展之路;强县的发展经验,是浙江经验的集中体现。小河有水大河满经济强县是浙江经济高速增长的支撑。近几年,经济强县(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速…  相似文献   

10.
浙江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视角下,发展转型期浙江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应该是“趋同求异”。[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潘慧红 《浙江经济》2014,(19):38-39
去年4月,浙江省委、省政府顺势应时作出“电商换市”的战略部署,通过电子商务换市场,让浙江产品、浙江制造、浙江元素大步迈向全球市场,不断提高浙货的市场份额。一年多来,各地、各有关部门大力推进“电商换市”,电子商务业态不断丰富、模式创新活跃、发展氛围浓厚,形成了较完整的电子商务生态圈,“电商换市”红利不断释放。实践表明,只有把更多“浙江制造”卖出去,浙江工业才会发展更快,浙江经济才会更好。  相似文献   

12.
在改革开放年代,浙江是一块生机勃发和充满创新的土地。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温州模式的崛起到90年代的“浙江现象”的形成,浙江的经济变革特色和发展活力一直备受世人关注。那么,浙江经济发展的特色是什么,活力何在?笔者认为,其特色和活力都在于民营化、市场化,即民营经济与市场机制的有效结合。浙江正是通过民营化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彻底变革了传统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开辟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广阔空间;依靠市场化的不断深入,使市场机制在经济生活中充分地发挥作用,有效地转变了运行方式,提高了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民营经济与市场机制是一对挛生兄弟,具有天然的亲和力,且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3.
一、怎样认识浙江经济的性质多年来,人们对浙江经济,特别是对温州、台州地区的经济性质有多种议论:有的认为是个体、私营经济;有的认为是民营经济;有的认为是老百姓经济;有的认为是现代市场经济;有的认为在浙江国有经济仍居主导和控制地位,因而仍属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有的则对此表示怀疑。对于浙江经济的性质到底如何认识,浙江经济到底是姓“公”还是姓“私”,姓“社”还是姓“资”?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浙江经济从其最本质的特征来说,是一种民本经济。这种民本经济不但仍属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而且是社会主…  相似文献   

14.
2008年是中国宏观经济重大转折的一年。出于适应性调整困难等原因。浙江亏损企业有所增多。《上海证券报》7月初发表了题为“浙江企业异常倒闭现象增多,老板频频跑路”的文章。表达了对浙江亏损企业增多的关注。但笔者认为对此现象还需辩证分析,我们仍应对浙江经济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5.
"浙江人经济"理论对浙江经济现象与浙江模式的解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浙江人经济”这个提法是一种崭新的经济理论,它把浙江经济发展奇迹的根本原因归结为“浙江人”。在对浙江人所具有的“典型的企业家精神”、杰出的经商创业的能力等经济素质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破解了浙江经济现象之谜,并对浙江模式的前途与命运做出了合乎实际的解释与预见。  相似文献   

16.
在改革开放年代,浙江是一块生机勃发和充满创新的土地。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温州模式的崛起到90年代“浙江现象”的形成,浙江经济的改革实践、发展特色和增长活力一直备受世人关注。近年来,全围各地来浙江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学习取经的各界人十络绎不绝。人们一谈起浙江,就会自然想到日益活跃的个体私营经济和民间投资,星罗棋布的中小企业和集群  相似文献   

17.
作为市场经济先发省份的浙江,应当从以人力资本提升应对“人口红利”消解,全面提高浙江制造效率;从关注“规模”到重视“效益”,实施“出口再造计划”;汇聚全球浙商,打造“知识资本”和“金融资本”双重“资本高地”;把握国家战略带来的重大机遇,锐意改革,释放市场经济动力等四方面推动浙江经济实现转型。  相似文献   

18.
“走出去”是眼下政府和企业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有的甚至已提到战略高度。但一般的理解,“走出去”是指“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殊不知,经济全球化下的地域概念,已将国内与国外融为一体。站在全球市场的角度,“国内”同样可以被理解为“外”,浙江企业的跨省合作,为我们展示了以“国内”市场为目标的又一条“走出去”之路。意识是实践的能动反映。学习浙江企业,也许更重要的在于观念和意识方面的学习。  相似文献   

19.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许多民营企业“倒下”了,连一些国内知名的民营企业也深陷危机之中而难以自拔,于是上演了一幕幕颇为惊心动魄的政府救企故事。而与此同时,地处浙江衢州经济开发区,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它非但感觉不到经济“严冬”的些许寒意,反而发展势头有增无减,它就是浙江电瓷厂有限责任公司。  相似文献   

20.
比起“经济”二字,“文化”在浙江人的创业经验谈中,似乎少了一些吸引力。然而,谁也不能否认文化给浙江经济带来的内生力量。改革开放30年,一种特殊的文化成就了浙江人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一以贯之,成为浙江发展的内在脉搏。在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背景下,文化建设对于浙江人的意义,也更显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