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实中的“市场化改革”可能有多种表现形式。从公正角度来看,可表现为“公正市场化”改革和“不公正市场化”改革。从近三十年来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实践来看,“不公正市场化”改革还比较普遍,与大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期望有很大距离,因而很多人开始反感和反对“市场化改革”。因此,我们在今后的改革中要尽力避免“不公正市场化”改革,推进“公正市场化”改革。“公正市场化”改革可理解为:在推进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使不同社会群体有公正参与改革和发展的机会,接受公正规则的激励和约束,公正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一、全面改革的道路越走越宽 “十四大”报告指出,改革的“实质和 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 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 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 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目前,社会上往往有 人依据局部的、片面的改革实践,以改革 中某些个别失误的实例,来责难改革,动 摇人们对改革的信心。对此,我们决不能 听之任之。 改革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改革道路的选择。是选择激进式改革道 路,还是选择渐进式改革道路,其结果会 大不一样,中国和原苏联的改…  相似文献   

3.
《重庆经济》2007,(9):1-1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核心是改革,目标是建立统筹城乡的制度体系。统筹城乡,既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又是改革的着眼点和着力点;综合配套,既是对改革内容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改革目标的重要保证,单独进行某一方面的改革不可能完成综合配套改革的任务;改革试验,既是试错机制的具体实践,也是探索改革路径的科学办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要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具开放的经济体系,必须将改革向纵深推进。正确把握并统一对当前改革主要趋势和特征的认识,是科学地领导改革和组织改革首先应着重考虑的问题。当前的改革不能固守过去的经验,改革的意义在于创新。统筹型的设计,综合型的思路,创新型的举措,组合型的推进,积累型的完善,构成了当前改革的主要趋势和领导特征。  相似文献   

5.
郭丽莉 《魅力中国》2013,(16):354-355
众所周知,企业单位类别繁多,情况复杂,开展改革政策性强,而且还有具体的指标和时间要求。因此,必须切实加强领导,搞好协同和配合。当前,各地方各类企业单位的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在即。企业单位机构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涉及面广。人员基数大,不仅关系到被改革单位广大人员的切身利益,而且牵动了千家万户,是一件事关大局和社会稳定的大事。笔者认为做好企业单位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至关重要。下面浅谈一下我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6.
远见     
《浙江经济》2014,(24):5-5
周其仁:增强中国改革的穿透力 改革是不是具有穿透力,穿透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如何增加中国改革的穿透力,对当下改革而言具有意义重大。增强改革的穿透力,首先改革的目标受清晰、简单。其次要适当减少对于改革决定和改革目标的解读,拿实践的经验来解读中央的决定,最后耍讲究改革的结点,去掉硬障碍。  相似文献   

7.
姚作汀 《浙江经济》2005,(18):16-19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浙江省在深化改革方面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条件,同时也存在新的困难和挑战,改革的紧迫性增强,改革的系统性、复杂性、艰巨性超过任何一个时期,改革面临着新的任务,改革形势紧迫,改革方法需要创新。  相似文献   

8.
彭敏 《新西部(上)》2007,(8X):96-96,220
乡镇政府机构设置与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乡镇机构运行成本高,既加重了地方财政的负担,也加重了农民负担,同时严重制约了乡村公益事业的发展。农村税费改革仅仅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要解决现存问题并巩固和深化改革成果,就必须进行乡镇机构改革,乡镇机构改革是国家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步骤,乡镇机构改革关键在于强化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乡镇机构改革就是要建设高效节约型政府。  相似文献   

9.
许岩 《发展》2006,(11):54-54
为适应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在会计领域迈出了改革的步伐。会计改革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范畴,它包括会计制度的改革、会计手段的改革、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会计教育的改革以及会计观念的变革等,其中会计制度改革是会计改革的实质和核心,它不仅是会计改革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而且反映着会计改革成效的优劣。  相似文献   

10.
现实中的“市场化改革”可能有多种表现形式。从公正角度来看,可表现为“公正市场化”改革和“不公正市场化”改革。从近30年来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实践来看,“不公正市场化”改革还比较普遍,与大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期望有很大距离,因而很多人开始反感和反对“市场化改革”。因此,我们在今后的改革中要尽力避免“不公正市场化”改革,推进“公正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多年来一直是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中国国 有企业改革之初采用了产权改革的方式,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针对产权改革暴露出来的弊端与不足,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心转向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但这仍然无法改变中国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诸如效率低下等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对中国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和引入市场机制这两种路径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管理创新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沿着管理创新的改革路径实践国有企业改革,可以弥补前两种改革路径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三十年改变,我们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又积累了宝贵的改革经验。虽然未来的改革仍然充满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树立“科学改革观”,进一步提高改革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改革的前景就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13.
金碚 《山东经济》1997,(4):11-19
国企改革九问金碚80年代初,国有企业改革就被确定为经济改革的重点和中心,十几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企业界和经济理论界,都向国有企业改革倾注了巨大的精力。但是,不得不承认,迄今为止,在各个方面的改革中,国有企业改革是“投入—产出”效率最低的,从总体上看...  相似文献   

14.
刍议政府与改革的关系贾明德我国的经济改革是由政府策动和推进的,于是改革发动就有政府与改革的关系问题存在。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究竟如何处理这一关系就越发显得迫切和重要。改革既然是由政府策动和推进的,因而政府与改革必然具有统一的一面,于是有的同志据此力主...  相似文献   

15.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17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并没有完成。由于多种经济成份的发展,由于各方面改革的推进,由于国内市场供求关系的根本性变化,由于国内外市场激烈的竞争,国有企业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不能适应全国改革和发展的形势,国有企业改革仍然是经济体制改革中最艰巨、最困难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6.
杨丽薇 《魅力中国》2014,(8):360-361
中国政府的机构改革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政府不断探索、完善自我、开拓创新的过程。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机构进行的6次改革,分析历次改革的内容、特点及主题,结合中国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政府机构数量的变化,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改革成效,来探究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合理性。关于中国政府机构改革合理性的研究不仅对政府机构的过去和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也为中国政府机构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其合理性出发。反思改革过程中的不足,思考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科学性,为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未来趋向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巴曙松 《中国报道》2012,(11):50-53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金融改革取得了长足进步,以中国银行业改革为代表的中国金融机构改革是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部分。从趋势上看,金融改革更为注重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配置结构的合理化等方向发展;农村金融改革和地方金融改革相继启动;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都稳步推进;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发行、审批、退市制度,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8.
马建华 《浙江经济》2005,(17):30-32
随着改革机构的调整、改革重点的转移、改革取向的变化,全国上下引发了许多改革热点问题以及涉及改革本身敏感话题的讨论乃至争议。如何认识当前的改革形势,对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深化改革,再创优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研究和把握杭州改革的基本形势:  相似文献   

19.
抓住“先行先试”大好机遇创新农村合作金融改革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大报告提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的要求。这既是对十年来农村金融改革成绩的肯定,又为农村金融机构进一步的改革指明了方向。经过第一轮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明显改善,盈利能力不断增强,改革成效显著。然而农村合作金融系统目前的改革和发展速度仍然赶不上其他金融机构,如四大国有银行和其他城市商业银行等。  相似文献   

20.
国际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各自不同的路径及其原因,本文介绍了与中国经经历相似的俄罗斯的养老保险改革,并对其改革原因、改革措施和改革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这些对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