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海红 《浙江经济》2000,(12):49-50
一、网络银行及其发展模式网络银行(Internet Bank or E-Bank)是依托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利用渗透到全球各个角落的因特网,摈弃银行由店堂前台承接业务的传统服务方式,直接在因特网上开设的银行。网络银行通过因特网的国际互联而不受时空限制,为客户提  相似文献   

2.
李永刚 《北方经济》2012,(13):95-96
网络银行是建立在IT(计算机通信技术)之上的网上金融,是一种以高科技高智能为支持的AAA式银行,即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并以任何方式为客户提供服务的银行。它是金融领域的一场革命,将引发金融业经营管理模式、业务运作方式、经营理念风险监管等一系列重大变革。同时,网络经济特别是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为网络银行提供了极其广阔的市场。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我国银行业发展新方向—网络银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凯 《北方经济》2001,(3):36-37
网络银行(INTERNETBANKORE-BANK),又叫网上银行,在线银行,是指金融机构利用INTERNET网络技术,在INTERNET上开设的银行.这是一种全新的银行客户提交方式,使得用户可以不受上网方式(PC、PDA、手机)和时空的限制,只要能够上网,无论在家里、办公室,还是在旅途中都能够安全便捷地管理自己的资产和享受到银行的服务.网络银行这一新生力量给银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代表了未来银行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龚朝霞 《发展》2008,(8):36-37
一、引言 网上银行(Internet Banking),亦称网络银行(Network Banking)或电子银行,是银行通过互联网技术,通过网络向银行客户提供开户、销户、账户查询、对账、转账、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传统服务项目,使得客户足不出户就能安全便捷地管理自己的银行账户,包括活期、定期、信用卡、个人投资等。  相似文献   

5.
网络银行,在美国诞生时叫E-BANK,形象的说网络银行是计算机,网络和银行三位一体的产物。简单地说,网络银行是指银行客户利用个人电脑通过Internet获得银行专用服务器提供的各项在线服务。对用户来说,网络银行可以使用户在任何地方,只需一台普通的个人电脑和必要的入网途径就能得全天的实时服务,大大方便了用户。对银行,这种高效、全天候的服务能够吸引更多的用户,同时可以大大消减现有银行众多的分支机构,减少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营业成本,提高竞争力。因此,银行将是银行业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网上银行(Internet Banking),亦称网络银行(Network Banking)或电子银行,是银行通过互联网技术,通过网络向银行客户提供开户、销户、账户查询、对账、转账、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传统服务项目,使得客户足不出户就能安全便捷地管理自己的银行账户,包括活期、定期、信用卡、个人投资等.网络银行借助因特网遍布全球、无间断运行、信息传递快捷方便,打破传统银行的局限性和传统的经营模式、经营理念,代表了未来银行的发展方向,给银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网络银行(NetworkBanking)亦称网上银行(OnlineBanking)或电子银行(E-Banking),是银行通过互联网向客户提供信息查询、对账、网上支付、资金转账、信贷、投资理财等金融服务。它是依托英特网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银行服务手段,是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银行业应用的直接结果。网络银行的出现使传统的银行业务以银行柜台、纸质票据为工具的现场交易方式发展为以客户个人电脑、通讯设备或其他智能设备为交易前台、以电子凭证为工具的非现场交易方式,使银行服务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1995年世界第一家网络银行成立以来,网络银行在全球得…  相似文献   

8.
王远均  李蕾 《特区经济》2004,(12):164-164
一、我国网络银行监管的现状与问题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定义,网络银行就是基于因特或其他电子通讯手段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银行机构或虚拟网。从理论上讲,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网络银行这种方式已得了相当的改善,同时,对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防范也成为可。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网络银行面临的问题可能更加严重,这时络银行监管也就应运而生了。1.我国网络银行法律监管的现状。网络银行作为一种金融新,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它的兴起很有可能引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模式、金融市场结构、金融业务运作方式等面的一系列重大变革。它…  相似文献   

9.
<正>网络银行的迅速发展,表现出不同于传统银行的提供无时空限制、全程交互式、个性化服务,智能化、虚拟化程度高,信息透明度高,业务创新快,综合性强等特点,使得对传统银行监管的理论基础不能完全用来解释对网络银行进行监管的原因,对传统银行监管的某些原则也不适于网络银行,因此有必要对网络银行进行监管的特殊意义及原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网络银行(INTERNETBANKORE-BANK),又叫网上银行,在线银行,是指金融机构利用INTERNET网络技术,在INTERNET上开设的银行.这是一种全新的银行客户提交方式,使得用户可以不受上网方式(PC、PDA、手机)和时空的限制,只要能够上网,无论在家里、办公室,还是在旅途中都能够安全便捷地管理自己的资产和享受到银行的服务.网络银行这一新生力量给银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代表了未来银行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野蛮生长的影子银行 2013年元旦,人民网刊登了这样一条引入注目的消息:《影子银行野蛮生长》.该文中说:盘点2012年金融领域的热门事件,"影子银行"当仁不让地成为最主要的关键词之一. 据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的相当保守的估算,"影子银行"规模大约是正规银行体系的12%-13%,是GDP规模的1/3.即便按该文的规模估计:15万亿到17万亿元,己经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个数字造成中国金融业的一场惨烈的汶川式的大地震,其能量也已绰绰有余了.  相似文献   

15.
16.
17.
《China Economic Review》2007,18(1):35-53
Employing the 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cost X-efficiency in China's banking sector over the period 1985–2002. The objective is to assess whether different ownership types and banking reforms affect X-efficiency. A two-stage regression model is estimated to identify the significant variables influencing X-efficiency. Overall, the results show that banks are operating 40–60% below the X-efficiency frontier. On average, the joint-stock banks are found to be more X-efficient than th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but individual scores present a far more complex picture. It appears that X-efficiency was higher during the first phase of bank reform. Recent policies aimed at increased privatisation, greater foreign bank participation, and liberalised interest rates should help to improve the cost X-efficiency of China's banks.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华资银行业的发展始于1903年,从建立开始,它们就必须和实力雄厚的欧洲银行同台竞技。为了生存和发展,它们逐步摒弃旧式钱庄的经营陋习,成为现代化的专业银行集团。本文简要回顾了华资银行业的发展历程,并分析了华资银行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Reform of the Japanese banking system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Japan has experienced a decade-long economic stagnation with a distressed banking sector in the 1990s. The absence of a credit culture to rigorously assess and price credit risks of borrowers, aggravated by weak prudential and supervisory frameworks, in the 1980s, the collapse of the asset price bubble in the early 1990s, and the lack of decisive, comprehensive strategy to address the banking sector problem at an early stage were largely responsible for the emergence of banking sector problems. All of these allowed a systemic banking crisis to emerge in 1997–98 and a large output loss during 1998–2002. The crisis ultimately prompted the government to take a more aggressive policy to tackle the problem. Considerabl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since then on banking sector stabilization, restructuring, and consolidation. The regulatory and supervisory framework has been strengthened in a way consistent with an increasingly market-oriented, globalized environment. As a result, the worst is over in the Japanese banking system, setting the stage for sustained economic recovery. Though bank capital may still be inadequate, safety nets are in place, and credit allocation has been made more rational. Remaining risks are limited to regional and smaller institutions that are vulnerable to weak, local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hikes of the long-term interest rate.
Masahiro KawaiEmail:
  相似文献   

20.
<正> 银行投资组合管理的一般分析 对于银行来说,在运营资本规模既定的条件下,要取得最优的经营效益,就是确定最优投资组合问题。在选择投资组合时,银行必须考虑的因素包括:投资项目的风险及其衡量;项目的收益及其衡量;风险与收益如何进行结合、比较,进而构建出投资群,再根据银行自身的投资偏好确定最优投资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