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璐 《社会科学动态》2013,(13):113-114
本文以杭州西湖景区为研究区域,对该区的旅游环境容量包括生态环境容量、空间环境容量、设施环境容量和旅游者和居民心理环境容量分别进行量测与分析,结果表明该景区旅游环境容量处于超载状态,其中生态环境容量成为限制其旅游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2.
胡静 《企业导报》2014,(20):35-36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景区成为了旅游业最具有开拓意义的支柱产业之一。然而在旅游景区的规划开发与经营管理方面,无论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开发都相对薄弱,如何加强对景区的规划开发和经营管理成为国内外学者新的研究方向。本文以南山旅游景区为例,对其景区的内部规划和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力求为南山旅游乃至我国其他旅游景区的发展提供一些科学、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发展广州名城核心城区商贸旅游 ,需创建旅游环境整体性的美。本文从资源框架结构、开发内容、理念手法方面 ,提出了拓展更多容纳游人的旅游空间、开发新的历史遗迹旅游景点、探索串连景点景区的设计手段等若干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各省区对旅游产业给予高度重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旅游景点和旅游设施的投入.在这之后,几乎所有景区门票价格大幅度上涨,本文试图从旅游产业链上长、短期经营者的价格博弈角度对引致这种现状的原因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6,(13):204-207
梁子湖生态旅游区的旅游资源优势在于湖大、水清、岛美、鱼肥,在湖北省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但客源地以省内周边地区游客为主,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宣传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本文以发展特色旅游为出发点,针对在智慧旅游背景下,如何加强生态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逐步推进景观亮点建设,打造精品旅游景点,扩大景区的知名度,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6.
受资源多样性、差异化特点的影响以及政府对旅游景区的传统管理模式的限制,我国旅游景区在经营管理上出现了体制不清、政企不分、效率低下、经营管理机制落后等诸多问题。面对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和与国际旅游业的高度接轨,旅游景区的管理和经营已不能适应当前市场,改革迫在眉睫。建立良好的景区管理体制和景区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机制,对于提高旅游景区管理水平、提升景区运营管理能力、促进旅游经济快速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中存在问题,并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提出了旅游景区管理体制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7.
许馨 《企业导报》2011,(8):132-133
民间文化影响着文化旅游景区的开发和发展,女娲文化作为民间文化较为特殊的一种文化,对民间文化旅游景区的开发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涉县娲皇宫为例,通过调查问卷,研究娲皇宫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状况。针对娲皇宫景区在开发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扩大旅游规模、发展多元化的旅游产业和加大宣传力度等解决办法,以提升娲皇宫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8.
正春节期间,人们除了"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有不少人家也借此时机到景区景点散散心,舒缓一下长期的紧张心态。况且2013年10月1日已经正式实施了《旅游法》,想必旅游质量会大大提高。但事实上远非如此简单,从《旅游法》转换为"旅游质量"同样有着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旅游法》在景区最大承载量方面有了明确的法律约束,这为服务标准化提供了依据。该法规定"景区接待旅游者不得超过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景区应当公布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制定和实施旅游者流量控制方案"。公布最大容量,只有数字还不够,必须有相应  相似文献   

9.
迟雯萍 《民营科技》2010,(12):211-211,54
近年来,黑龙江省部分地区景区景点价格有些许浮动,对旅游者的旅游在黑龙江地区的旅游意愿产生了很大影响,现从旅游景区景点经营者以及消费群体的视角出发,探讨和研究黑龙江地区旅游景区价格体系深层次开发的问题,以期解决旅游景区远期发展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旅游景区的规划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性问题逐渐成为业界学者研究的焦点。本文通过描述性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对目前旅游景区存在的环保问题进行分析和调查,论证了旅游景区开发和环境保护相辅相成的关系,并且针对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西安南五台旅游景区解说标识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忠潮  何佳 《价值工程》2012,31(32):286-289
基于我国现阶段旅游景区解说标识系统构建及研究较为薄弱的现实,在分析国内外景区解说标识系统研究概况的基础上,根据旅游景区解说标识系统的理论方法,以南五台宗教文化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经过实地考察和调查分析,阐述了该景区解说标识系统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该景区解说标识系统的设计理念和系统方案。以期有助于南五台景区宗教文化与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旅游纪念品销售收入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绝大多数旅游者都希望能在旅游地买些纪念品,但是我们经常听到游客抱怨在旅游景区没什么旅游纪念品可买。而景区内商家也抱怨旅游纪念品的生意难做,看的多,买的少。一边是巨大的市场需求得不到满足,一边是供给者抱怨需求不足,这种情况在旅游景区普遍存在。因此,分析旅游纪念品购买行为影响因素,提出我国旅游纪念品市场的改进措施,对于推动旅游纪念品的产业化,促进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兴旅游形式,是旅游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基于此,本研究以个案研究为例,选取柞水为研究对象,利用减少碳排放、碳补偿行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开发思路,且根据当地开发水平,结合"否定之否定"的逐步发展低碳旅游的理念,将各景区"分阶段、分主体"进行开发管理,来推进当地低碳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周常春 《价值工程》2014,(25):183-184
网络口碑对旅游目的地以及景区形象的传播为旅游者提供了出行决策的参考,而意见领袖因其专业的旅行知识、丰富的旅游经验对普通旅游者的影响成为旅游网络口碑传播中的重要角色。通过面谈、电话访谈、QQ聊天等方法在对意见领袖进行深度访谈的过程中,分析了其在旅游网络口碑传播时所起的作用。目的在于理清这些意见领袖在旅游网络口碑传播中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杨道闯 《价值工程》2014,(2):328-329
随着我国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养老不再只是满足老年最基本物质生活上的需要,而是如何使他们的精神生活也更加丰富,这可能是我国现今以及将来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之一,而旅游无疑是一个不错的解决办法。面对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特别是极为稀有、绝妙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如果能结合老年人特点,开发一些适合老年人的旅游项目;加强对智慧景区的建设等,应该会吸引更多的老年游客,这不仅仅是服务了社会,同时也促使自然遗产地的升级及经济得到了更广阔的发展,进而更好地保护好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  相似文献   

16.
李龙梅  王晓峰  刘宇  刘艳艳 《价值工程》2012,31(25):285-287
为提升西安市旅游形象和竞争力,本文基于游客满意度理论,以到到网中西安市景区人气、点评次数排名前十的景区为研究对象,根据游客点评内容确定6个评价指标,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法收集数据,运用单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十个景区逐一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四个景区游客满意度为"很满意",六个景区为"满意"。得出游客对西安市景区整体上满意;对少数景区旅游消费、景区管理不满意的结论。研究结论为景区更好的发展、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可以增加旅游目的地财富。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的核心要素。景区类型是影响景区选择哪种经营模式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类型的旅游景区应选择适合自己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区的概念、功能、管理体制、发展状况等来进行二者异同性的比较,用生态文明的视角来探讨风景名胜区规划和同旅游区规划,提出景区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生态文明基础之上的科学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汶川地震灾后四川旅游业恢复重建规划的基本思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5·12汶川大地震,对四川旅游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地震造成了处于龙门山断裂带上的众多旅游景区遭受严重破坏.有的景区的旅游资源在地震中消失殆尽.此外,地震造成的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破坏,严重影响了旅游景区的重新远营.游客对于地震后灾区旅游业的形象和旅游信心也遭受严重打击.伴随着一些道路、城镇、旅游景区在地震中受到严重破坏,灾区旅游生产能力和旅游消费需求遭受重创,原有的生产力受损,原有旅游产业结构被破坏.因此,有必要站在生产力布局和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重新审视灾后四川旅游业的恢复重建问题.从空间布局、产业调整、项目建设、市场营销等多角度去重新规划灾后旅游业的发展蓝图,共建灾区旅游业的美好明天.  相似文献   

20.
王剑涛 《价值工程》2012,31(15):145
红碱淖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拥有湖、沙、草、鸟等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具备了开发成为国家级大型生态旅游景区的潜质。红碱淖旅游景区凭借其优美的生态景色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引来世界濒危鸟类遗鸥在此栖息繁殖,但仍存在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知名度低、服务质量差等的问题。本文就其目前的开发现状,以及如何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红碱淖旅游景区环境绩效以实现良好发展,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