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金融总量快速增长,金融市场多元发展,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不断创新,以货币供应量(M2)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监测、分析和调控,已无法全面反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融资规模。本文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分析了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可行性,并与M2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从操作目标至中间目标的传导,社会融资规模较M2更适合作中间目标;从中间目标至最终目标的传导中,总体上看,社会融资规模的表现逊色于M2。因此,本文认为社会融资规模应与M2共同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共同反映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立足社会融资规模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构建完善的货币政 策目标指标体系,选取M2和人民币贷款为社会融资规模的对比指标,基于向自回归(VAR) 模型,利用2002年至2017年6月的季度数据,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等方 法,对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操作目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 明,现阶段社会融资规模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宏观经济理论出发,建立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框架,探讨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传导关系。建模中,金融市场包括直接融资市场与间接融资市场,引入摩擦系数反映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模拟结果表明:货币政策调整对间接融资市场与直接融资市场均产生显著影响,社会融资规模指标将更能反映货币政策调整对资金供给的影响,其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要大于银行信贷变动的影响;若信贷额度控制,窗口指导等政策导致贷款难度变大,银行信贷将会向直接融资转移,从而从社会融资规模角度考察资金供给将更全面。因此,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是可行的,比银行信贷指标能够更全面地反映货币政策传导过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融资总量扩张很快,社会融资结构多元趋势明显,以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作为货币政策监测、分析和调控中间目标已不能完整反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融资规模,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效应经常不能满足预期效果。最大限度地掌握社会融资规模、结构,我们通过对社会融资结构变化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分析,对健全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体系,建立以货币供应量为基础,引导其他融资规模,调整控制社会融资总量,进而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量。社会融资多元化要求货币政策工具多样化,而货币政策工具的传导效率则与传导路径长短以及工具本身有关。实证结果表明,从关联性和可调控性看,社会融资规模更适合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对社会融资的规模调控都比较有效,并存在时滞和调控力度非线性、非均匀等问题。数量型工具对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市的调控更有效,价格型工具则对债券市场、未承兑票据、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影子银行业务更有效。价格型工具时滞短,数量型工具时滞长累积作用更大;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力度在社会融资规模波动较大时的作用力度也较大。因此,须不断丰富货币政策工具,协调配合实施金融调控;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完善社会融资规模指标体系,加强金融监测和统计。  相似文献   

6.
央行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给出了2011年M2的增长目标,但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给出全年信贷增长目标,而且用“社会融资总量”的提法替代了信贷规模。在2011年一季度的央行金融统计报告出现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增加了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并公布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是央行在融资结构逐步多元化的背景下,进一步拓宽货币政策的关注面和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7.
聂彦军 《云南金融》2012,(7X):132-133
文章通过对货币政策监测、指标和调控中间目标的分析,指出当前货币政策调控中间目标的不足,提出以社会融资总量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中间目标,适应了中国融资结构的变化,是今后探索和选择的方向,并就此进行了实例分析,同时对以社会融资总量作为中间目标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行了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推动社会融资总量作为货币政策调控中间目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聂彦军 《时代金融》2012,(21):132-133
文章通过对货币政策监测、指标和调控中间目标的分析,指出当前货币政策调控中间目标的不足,提出以社会融资总量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中间目标,适应了中国融资结构的变化,是今后探索和选择的方向,并就此进行了实例分析,同时对以社会融资总量作为中间目标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行了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推动社会融资总量作为货币政策调控中间目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社会融资”话题展开研究,探讨在社会融资规模作为监测指标和中间变量的情况下,三大货币政策工具是否依然有效.本文首先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对社会融资规模的涵义和结构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并简要介绍社会融资规模的历史变迁,分别从理论角度和实证角度分析了货币政策工具与社会融资规模的关系和影响程度,然后...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中国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供应量指标的对比,并与当下的中国融资背景相结合,发现社会融资规模统计的难度由来及其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不足,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1.
社会融资总量是全面反映社会融资规模的总量指标。将社会融资总量作为宏观调控的中间目标,适应了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实际的需要,也是加强统计监测分析和宏观调控的需要。以社会融资总量指标作为宏观调控的中间目标,尽管理论上分析较多且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认识,但作为一项具有重要影响的制度调整,应在制度的建立与执行上进行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我国房地产和金融市场发展使房价进入到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中,房价与货币政策中介变量、宏观目标变量间的关系呈动态变动。本文通过TVP-SV-VAR模型研究发现:与M2和信贷相比,社会融资规模与房价的关系更稳定,且对彼此波动的反应更强;近些年房价波动对产出、物价波动的边际效应减弱,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仍较大,房价对外部因素波动的敏感性有所降低。建议国家应坚持稳定房价的总基调,把好货币供给闸门,合理管控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加强房地产各项融资监管;各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人口流入和住房库存等实际情况,合理推进房地产业发展,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防范区域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3.
货币政策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调控转型过程中,价格似乎变得更为重要。尽管如此, 货币数量与资金价格仍是观察“硬币”的两面,数量的趋势或能预判价格的变化。金融严监管 的背景下,货币数量尤其是广义M2在过去一年出现剧烈的收缩,而另一个货币数量指标社会 融资规模却仍然强劲,二者的分化使得我们感知货币松紧以及经济冷暖出现分歧。本文基于 M2和社会融资组成结构的异同点,分别对M2和社会融资近年来在金融自由化和金融监管收紧 过程中的变化机理进行梳理,并对未来趋势予以预判。首先,文章区分了M2和社会融资的组 成结构异同点,从共同的影响因素信贷入手进行分析和预判;其次,依据货币派生的机理,从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来分析引起M2变动的主要矛盾进行深入解读;再次,对于引发社会融资 变动的信托和委托变化趋势予以分析。最后我们得出结论,由于监管重点的时间差异使得此轮 M2先于社会融资回落,未来二者分化将逐步收敛。  相似文献   

14.
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对2016年的货币政策工作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今年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3%左右,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增长13%左右"。充分表明社会融资规模作为全新金融宏观调控指标的有效性毋庸置疑,但社会融资规模指标是我国的创新,其统计的方式方法要随着金融实践的发展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5.
评论     
《中国货币市场》2012,(11):83-83
盛松成: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传导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撰文指出,基于DSGE模型对社会融资规模在货币政策传导中作用的考察结果表明:一是社会融资规模与利率、产出的相关性较高。二是利率政策能够有效调节社会融资规模。若信贷摩擦系数较小,利率的正向冲击将导致银行信贷和直接融资规模均下降.从而社会融资规模下降;  相似文献   

16.
《中国金融家》2011,(4):17-18
中国人民银行今年未设定银行新增贷款目标,而改用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的监测指标和中间目标。这是否意味着用货币政策应对通胀有了新的手段和目标?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来调控金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上接受了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2003-2020年的季度宏观经济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时变系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M2、信贷规模、社会融资规模四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对实际产出、通货膨胀、房地产市场以及股票市场的动态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同业拆借利率对产出的影响呈增强趋势,M2、信贷以及社会融资规模等数量型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效应更显著;信贷与社会融资规模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效应较显著;同业拆借利率对房地产市场的短期影响效应较大;M2、信贷与社会融资规模对房地产与股票市场的长期影响效应较大.  相似文献   

18.
《浙江金融》2011,(3):1-1
近年来,我国金融结构多元化趋势明显,金融市场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直接融资比例明显提高,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贷款也呈现出较大的替代作用。因此,人民银行审时度势,提出要更加重视从社会融资规模的角度来衡量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并强调要将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中间目标。继201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后,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社会融资规模的提出,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一次重大变革,具有深远意义,有利于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更好地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要实现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 ,必须通过中间性的变量来实施传导。一般来说 ,实施中间目标要通过金融变量 ,影响中间目标的金融变量有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在实际操作中 ,只能选择其中一个。笔者通过分析认为目前对我国来说选择利率作为中间目标的调控变量对正确有效地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正处于从以数量型调控为主向以价格型调控为主转变的关键阶段。近年来,金融多元化发展迅猛,突出表现为社会融资多元化、商业银行经营业务多元化和非金融机构金融资产配置多元化。金融多元化发展使金融体系与金融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也使数量型调控作用基础发生变化,进一步降低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的有效性,货币政策通过"信贷渠道"传导的效用被削弱,而价格型调控的作用条件得到改善和提升。未来货币政策调控机制应根据金融发展形势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加快实现以数量型调控为主向以价格型调控为主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