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对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及均衡开放的理解1.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又叫货币自由兑换或货币可兑换,也叫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或资本项目可兑换。在IMF中,可兑换的定义为:一种货币的任何持有者都能用此货币自由的进行国际交易,则该货币被认为是"可兑换的"(convertibility)。  相似文献   

2.
资本市场在加入WTO形势下进一步对外开放,首先要区分什么是服务业贸易的进一步开放,什么是资本项目货币可兑换市场的开放。这两个是不同性质的内容。从国际组织的角度来讲,WTO是注重于商品贸易和服务业贸易,它不能对于资本项目是否可兑换,也就是外国人是否可以进入中国的证券市场特别是指A股市场进行买卖交易,这一项的开放进程和协调主要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而不属于WTO的范畴。何谓资本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可兑换是指:是不是能允许外资进来直接进  相似文献   

3.
资本市场在加入WTO形势下进一步对外开放,首先要区分什么是服务业贸易的进一步开放,什么是资本项目货币可兑换市场的开放.这两个是不同性质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资本项目可兑换与汇率制度相互作用、相互协调.一方面,市场化汇率制度是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资本项目可兑换决定均衡汇率,并促进汇率制度弹性化和市场化.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和日益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中国应进一步开放资本项目,相应地逐步增大汇率制度的弹性空间,最终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和浮动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阐述货币自由兑换的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资本账户可兑换的指导原则,提出了我国实现资本账户可兑换的顺序安排的以及路径设想,提出了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时机与进程的分析与判断。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的20年里,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以美元为主的固定汇率制度,以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浮动汇率制度。此过程中人民币实现了经常项目可兑换并向资本项目可兑换过渡。本文以此为背景主要阐述货币自由兑换的内容及要求、我国已具备自由兑换的条件以及我国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要面临的挑战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应遵循的步骤。  相似文献   

7.
中国加入WTO,在开放经济的大趋势下中国经济将全方位与世界接轨,金融全球化、一体化不断加快。1996年央行宣布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后,正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进程;在这个进程中,资本与商品的跨国流动越来越便利。长期以来因金融抑制与高度监管而并不突出的货币替代问题也必将越来越突显出来。可以说,货币替代问题在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为此,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将成为我国今后对外开放进程中的重要一环。目前,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仍在摸索中进展,因此借鉴国际经验并使之适应我国资本市场发展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现有理论和国际上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实际情况,对各国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经验进行了比较,对中国资本项目可兑换形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程度日益加深,人民币的资本项目可兑换已成为我国外汇管理体制中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在世界上所有工业化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已实现货币的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背景下,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排头兵”的我国更应该加速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而这就要求我国审时度势,根据本国国情选取进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浅析开放资本项目过程中监管的必要性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资本项目,实现人民币完全可兑换是适应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必然趋势,但不可照抄照搬,盲目开放。本文就世界一些国家开放资本项目的经验教训,分析中国在实现人民币可兑换的进程中对资本项目管制的必要性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日元资本项目对外开放的历程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贸导刊》2004,(3):36-38
按照国际收支口径,通常把某个国家货币的可兑换程度分为“经常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可兑换”和包括两者在内的“完全可兑换”。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收益和经常转移构成,资本项目由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构成。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与储备资产项目和净误差遗漏项目一起构成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平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程度日益加深,人民币的资本项目可兑换已成为我国外汇管理体制中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在世界上所有工业化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已实现货币的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背景下,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排头兵"的我国更应该加速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而这就要求我国审时度势,根据本国国情选取进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资本帐户开放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关于资本帐户开放有两点我们是可以肯定的,一是资本帐户开放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发展中国家的重要经济问题;二是实现资本户户开放是资本帐户管理的改革方向。当前,资本帐户开放是一项隐含着巨大的风险的改革,这项性能能否成功,与资本帐户开放所选择的模式无不相关。本文就资本帐户开放的两种模式(“激进模式”和“渐进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发展中国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论金融改革与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英 《价格月刊》2008,(4):45-47
在一国对外金融体制中,货币可兑换、外汇市场和汇率制度三者之间紧密相关。笔者认为,我国资本账户的未完全开放与外汇市场发展中存在的缺陷,已成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真正走向市场化的障碍,应逐步开放资本账户,完善市场规则才能促进人民币汇率机制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5.
贺小璐 《商》2014,(8):200-200
人民币国际化是21世纪以来伴随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与日俱增的一种必然趋势,人民币国际化对外来讲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部分,是多元化货币格局的内在要求,对内来说更是繁荣中国金融市场,提高中国经济影响力以及加强国际地位的重要战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园区可以比喻为一个“发动机”,是一次涉及服务业扩大开放、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服务业全面开放的大胆尝试,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次“试验田”。  相似文献   

16.
天津自贸试验区成立两周来,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全力推动投资贸易便利化改革,在金融开放创新发展取得重要进展。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加快天津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实体经济开展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需要。为切实加快天津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与改革进程,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试点,需要优化资本项目渐进开放的次序设计;发展离岸金融市场、构筑"境内关外"资本项目"防火墙";加快推进内外分离型自由贸易账户管理体系的建立;探索功能性监管新体制、推进监管模式创新;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建立资金流动的监测和风险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赵振海 《北方经贸》2004,(11):90-92
2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以来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问题成为了中国金融改革的一个焦点。那么 ,时至今日中国到底是否具有了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条件呢 ?本文通过对宏观经济状况、金融条件、企业发展状况、外汇储备量、现行汇率制度、经济开放程度等六个方面对我国是否具备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五年过渡期结束,金融服务业开放和资本与金融项目(以下简称"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在入世后都取得长足进步.作为我国金融发展的重要内容,金融服务业开放和资本项目可兑换在政策制定、实施有效性等方面息息相关.为此,有必要把两者关系弄清楚,弄透彻,以把握、协调好金融服务开放与可兑换进程的步伐,避免相互脱离,顾此失彼.  相似文献   

19.
《商》2014,(6)
我国自1996年宣布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以来,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已成为我国外汇体质改革的终极目标。当前,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十分突出,中国能否通过加快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来减轻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然而,自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经济危机以来,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尚未进行提升实体竞争力的结构性改革来消除经济疲软。在面对政府债台高筑和国债发行困难的情况下,全球主要经济体只好纷纷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稳定金融系统。伴随着短期利率接近于零,传统的货币政策遭遇"流动性陷阱","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成为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的主要选择。面对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引起的热钱流动的冲击,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会把中国变成国际流动热钱的泄洪区。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要逐步实现的政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瑞玲 《中国物价》2007,(12):37-39
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是指取消对短期金融资本、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引起的外汇收支的各种兑换限制,使资本能够自由出入境。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这表明我国政府认可资本项目可兑换是经济发展的目标。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是人民币国际地位提高的必然要求。但资本项目可兑换只能稳步推进,完全兑换还只是目标。这是有中国的国情和改革开放的需要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