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伊利”、”光明”、“维维“相继入陕之后,去年年底,“蒙牛”也正式落户宝鸡。中国四大乳业巨头逐鹿三秦,投足水惊.击起千层浪。那么.巨头大鳄如何动作?陕西业界怎样应对?中国西部乳业万里行新闻采访团将对此进行系列追踪报道。  相似文献   

2.
国家质检总局叫停特仑苏第二天,我给蒙牛一位副总发了条短信,大意是特仑苏到底怎么回事?对方没有回复。之后,我又给蒙牛的一个员工发了条短信,说“特仑苏会成为牛根生的滑铁卢”,对方只回复了一个字:“嗯”。  相似文献   

3.
蒙牛集团是中国乳业的佼佼者,也是中国成长企业“百强之冠”。为什么蒙牛能够有如此的成就?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拥有一大批适合企业的“人才”。他们在用人上的“三合论”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4.
杨绍波 《沪港经济》2008,(12):31-31
问责三鹿 A面 事件回顾: 2008年9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检查显示,有22家企业69批次婴幼儿奶粉产品检出了三聚氰胺。紧接着,质检总局发布公告,撤销蒙牛、伊利、光明3家企业液态奶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曾经的“蒙牛速度”、“伊利现象”是我们的企业管理必修课,而如今这些曾经的“偶像”却做出了让我们如此瞠目结舌的事情,是企业还是我们的体制本身存在漏洞?  相似文献   

5.
王雨佳  张晶 《新财经》2009,(1):84-85
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蒙牛在媒体上投放海量广告,妄图让消费者忘记三聚氰胺。然而,消费者天天在电视上看到蒙牛“只为优质生活”的广告,他们不会忘记曾经的蒙牛  相似文献   

6.
一本“泄露了蒙牛90%的机密”的书,一本试图“记真事,写真理”的书,难怪会受到读者的热捧,也难怪蒙牛当家人牛根生会有“五个不同意”本文是《蒙牛内幕》的作者之一张治国先生就《蒙牛内幕》出版的前前后后写给本刊的一篇专稿。  相似文献   

7.
成功的“蒙牛”,超速发展的“蒙牛”,是中国乳业的一个奇迹,蒙牛品牌的成功是21世纪中国企业品牌建设的典范,比附式定位和事件营销策略是蒙牛在品牌成长的不同阶段所运用的不同策略.蒙牛品牌的成功塑造是其紧随和超越竞争对手的动力之源。  相似文献   

8.
康佳如意梦     
“如意”电视为何失去昔日风光?“康佳”登陆“如意”,伤心的是谁?紧张的是谁?高兴的是谁?“陕康模式”会告诉我们什么?请看—— 1995年。当“如意”电视陷入困境之时。古都咸阳出现了“康佳”人的身影。 于是,“陕康模式”诞生了。 5年过去了,康佳的“如意”梦做得有滋有味,让业内同行羡慕不已。可是。走进“陕康”。无论是过去的“如意”人。还是现在的“康佳”人。都会告诉你,康佳在“如意”的创业之路虽然是成功的,但每一步都不轻松! “如意”电视遇到不如意的市场 80年代,“如意”电视就像陕西其他许多品牌一样,…  相似文献   

9.
从2002年成长速度1947%的蒙牛,创2003年1519%的小肥羊,再到2004年1442%的新疆天地,被称为“大陆成长企业发展态势晴雨表”和“大陆最有深刻社会影响力的投资合作机构排行榜”的“成长百强”排行榜已经产生过三个中国成长速度最快的企业。经年之后,这些“成长百强”冠军还在一路狂奔,风驰电掣吗?这些速度和高度有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呢?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乳品行业中,蒙牛(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仅用了四年左右的时间,出乎意料地完成了一般企业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创造了“蒙牛速度”的奇迹,被誉为“蒙牛现象”。人们不禁会问:蒙牛迅速崛起的秘诀到底在哪里呢?其实,在“蒙牛现象”背后是独特的运作模式——虚拟经营。蒙牛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专注于市场开拓、关键环节、核心业  相似文献   

11.
今年六月刚回国时,时差还没倒过来,在上海的宾馆里看电视至深夜,凭声光色影重新定位自己身处的时空。无意中看到湖南卫视夜间重播的“2005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颇为现在国内颠倒众生的流行文化所震惊(shock)。而一旦开始关注这个节目,就发现它铺天盖地无所不在,覆盖了电视报纸网络各种媒体,诱惑着学生教授白领各色人群。回到故乡小城,家门旁边的超市里里外外贴满了去年“超女”季军代言蒙牛酸酸乳的巨幅海报,放眼望去红红绿绿仿若当年大字报。和“超女”相关的一连串的天文数字更是令人瞠目:全国报名人数达15万;收视率突破10%,稳居全国同时…  相似文献   

12.
李毅林 《中国招标》2006,(10M):18-20
“蒙牛速度”是中国这几年最引人注目的经济名词之一。在诞生之初的1000余天里,蒙牛以平均一天超越一个乳品企业的速度发展着!蒙牛乳业的“蒙”代表“内蒙古”,而“牛”字除了代表“牛奶”之外,在很多人眼里,也是代表蒙牛的创办人、董事长牛根生。  相似文献   

13.
石章强 《沪港经济》2008,(12):65-67
最近,蒙牛事件成为了媒体和公众的热点话题,并逐步演绎成蒙牛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品牌灾难。为什么一直是消费者心中最崇敬的蒙牛,会突然成为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呢?为什么一直深受国人敬重的企业家牛根生先生,会突然从巅峰跌入谷底呢?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贸》2004,(11):15-15
对内蒙古的一间乳品企业进行风险投资——向摩根士丹利在纽约的总部推销这个主意似乎勉为其难罢。多少有点棋行险着,不是么?人们甚至会问”大多数中国人是否喜欢喝牛奶?“不过自从蒙牛6月在香港上市以来.其股价涨幅超过2/3。短短两年内.摩根士丹利亚洲私募资本投资部门获得的回报就相当于其260万美元投入的五倍!  相似文献   

15.
传奇般创富的内地民营企业家,是香港中环写字楼里永远的话题。2004年,随着“蒙牛乳业”(2319.HK)的上市,牛根生和他的“蒙牛”成了新的代表。陪伴他们登陆香港的,是资本大鳄摩根士丹利。熙熙攘攘参与配售的机构与市民,与其说是直奔“蒙牛”而来,不如说是直奔给大家讲述“蒙牛”故事的摩根士丹利而来。 也许你可以把这说成是资本与产业强强联合的双赢案例,但是,资本的本性只为逐利,通过解析摩根士丹利以精湛的财技为“蒙牛”设计的投资迷宫,我们可以发现,其固然令公司原有股东可以实现上市退出,也为牛根生套上了一副枷锁,如果“蒙牛”效益不能保持高速增长,牛根生将有可能丧失对公司的控制权;同时,对“蒙牛”现金投资仅4.78亿港元的外资系则赚得盆满钵满。2004年12月,仅通过减持7.68亿股股份,外资股东已套现10亿港元。如果“蒙牛”2006年税后利润达到5.5亿元,外资系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价值后时还将更高。 这里,让我们从纯粹的资本财技角度,解析“蒙牛乳业”高市盈率的秘密,发掘秘密背后隐藏的摩根士丹利的逐利欲望,从而见证“蒙牛”在中国的资本荒漠中四处碰壁,以及在与跨国资本博弈的过程中孤注一掷的艰辛财富故事。  相似文献   

16.
市场轰然倒塌,股价一泻千里,企业危在旦夕……在一个又一个接踵而至的打击面前,他经历了怎样的煎熬和抉择?“一个钱能捐出去、权能让出去、每年还拿出两三千万做慈善事业的人,能往牛奶里加三聚氰胺?”他一边竭力坚守着自己的“清白”,一边为企业走出危机四处奔走。他能让蒙牛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吗?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被正式命名“中国乳都”。2006年乳都两大龙头企业“伊利”和“蒙牛”奶类销售额达到326亿元。到2007年,仅呼和浩特市奶牛存栏78万头。  相似文献   

18.
6年前,几个草原汉子租了一间破旧的民宅,摆了几张掉漆的桌子,几天几夜酝酿出一个“蒙牛”名号,从此“蒙牛”诞生了。刚刚创立的蒙牛面临“三无状态”,一无奶源,二无工厂,三无市场。公司因此确立了“先建市场,后建工厂”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孙隽 《沪港经济》2005,(10):18-20
“超级女声”: 蒙牛不可多得的机遇“电视湘军”的战斗力是声名远播的。这回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作为蒙牛液体奶市场总监,我在湖南卫视的3天,见到很多有趣的现象。比如,他们平时都是不坐班的, 一年里有半年在外地奔波,没有星期六,也没有星期天;一个部门有时候看不到一个人,可一到开会或需要做事时,所有的工作人员,不管在天涯海角都会赶回来,通宵达旦地工作, 再回家蒙头大睡。这种创作方式很独  相似文献   

20.
从2011年的冬季开始,团购网站就出现了玄妙的变化,似乎一夜间,在地铁站点和楼宇电视的团购网站广告都悄然撤下。人们猜测,在轰轰烈烈的“万团大战”之后,团购网站是否会沦为中国互联网界的最大泡沫?2013年,在资本趋冷的形势面前,团购行业又该如何寻找“枯木逢春”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