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我国现存的城镇"二元"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多种弊端,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审视我国城镇"二元"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助于破解城镇养老保险的发展困局,对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国已具有统筹城镇"二元"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此,有必要借鉴国外统筹的经验,推进我国城镇"二元"养老保险制度的统筹。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上海和北京两市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情况的比较,以"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和"社会保障补助支出"为突破口,分析了上海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较大和财政负担较重的原因,认为导致上海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逐年增加、财政补贴额度逐年增高的原因除了制度内赡养比降低、制度参数设计缺陷外,上海市较早启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不过,进一步分析认为,上海市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纳入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表面上的确加剧了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形成,但是综合考虑财政支出情况看,将事业单位人员纳入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还是有利于减轻地方财政支出的负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并公开征求意见。 2009年以来,我国先后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与此前建立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一起,织就了一张养老保障大网。截至2012年8月底.全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国总计覆盖超过7亿人。不过.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仍处于城市与农村分割、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分立的“碎片化”状态。  相似文献   

4.
在基本医疗保障、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实现全覆盖的前提下,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把农村居民和不符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城镇非从业居民纳入制度范围,弥补了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最大缺陷。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宝鸡市将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作为构建大社保体系的重要节点和关键环节,从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两个层面着力,强化制度约束和资金监管,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07年6月,宝鸡在全国率先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08年,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截至目前,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36.7万人、3.6万人,享受以上两项保险的  相似文献   

6.
李长远 《甘肃金融》2012,(12):21-23
由于历史原因和改革的路径依赖,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不仅处于城乡分割、群体分割、地区分割的状态,而且不同制度问待遇的差距在不断扩大。我国养老保险改革一直围绕着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明显滞后,依然保持计划体制下所形成的非缴费型的国家保障制。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打破长期以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碎片化”的局面,建立普惠共享、统筹城乡、互助互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总体社会福利,从而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7.
2007年成都市按照"城乡衔接、农民自愿、个人缴费、政府补贴"的基本思路,颁行《成都市农民养老保险试行办法》,探索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新型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08年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耕地保护基金制度,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出现城镇养老基金缺口大、筹资难等问题。我国城镇企业亟需完善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而农村则宜单独立法,建立"家庭养老、土地保障与社会保险相结合"的新制度。  相似文献   

9.
企业养老保险负担地区差异及其制度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自1997年26号文件(即《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后经2005年38号文件(即《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2009年66号文件(即《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通知》)补充,其设计日趋完善,为保障企业职工及退休人员养老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养老保险:打破转续坚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2005年养老制度全面完善后,2009年成为中国养老制度改革的又一个重要年份,这一年不仅诞生了“开天辟地”的新农保制度,年底发布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更是奏响了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序曲……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始于八十年代,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摸索出了一套适应我国国情的模式——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保险》2009,(1):7-7
2009年1月1日,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今后,市民将全部纳入到养老保障的范围中,打破了过去市民养老保障按城镇和农村分类的两线格局,形成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制度和老年保障制度的新格局。今年起,55至59岁无社保女性可申请养老保障。  相似文献   

13.
产生于不同历史条件下的我国各类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呈现出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和"碎片化试点"等特征。建立健全政府补贴和个人缴费相结合形式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方向。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整合路径和实现步骤主要包括:将国家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制度由现收现付模式改革为"社会统筹+个人账户"相结合模式;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固定工作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整合为城乡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加大新农保、城居保制度的整合力度,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际运作;在此基础上,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公务员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整合为国民养老金制度,建立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4.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空账"运行一直是影响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和完善的瓶颈,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本文提出通过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解决个人账户"空账"问题的改革方案:将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分为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地方养老保险制度、独立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再加上企业年金、商业人寿保险等,构成我国养老保障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5.
李长远 《上海保险》2013,(2):15-18,41
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打破长期以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碎片化”的局面,建立普惠共享、统筹城乡、互助互济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总体社会福利,从而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不仅城乡分割,群体分割,地区分割,而且不同制度间待遇的差距在不断扩大。我国养老保险改革一直围绕着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进行,  相似文献   

16.
推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对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事业单位人员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过程中,我国于2008年启动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试点改革,但由于缺乏制度建设方面的深入探讨和成熟方案,导致改革效果不佳。为了破解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难题,本文以高校教师职业年金为切入点,从受托模式、集合程度、参保比例、计划类型、缴费...  相似文献   

17.
自2009年下半年,国务院决定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11年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以来,截至2012年9月底,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两项制度)参保人数达到4.49亿人。加上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总计覆盖人数超过7亿人,我们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如此规模的城乡居民纳入到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是个伟大的工程。然而,在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让全体人民实现“老有所养”,还要走很长的路。  相似文献   

18.
《吉林金融研究》2014,(10):71-76
一、引言 为了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要求,上世纪90年代,国家在企业先行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单位保障向社会保险的转变。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总体上仍然实行退休养老制度,由此造成了养老“双轨制”。有研究显示,我国企业职工缴纳养老保险,退休后养老金仅为其工作时收入的50%左右;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不需要缴费,却能拿到70%-80%,这种现象饱受各界质疑。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的研究显示,2013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月人均养老金近1900元,事业单位月均养老金是企业退休职工的1.8倍,机关公务员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是企业的2.1倍。  相似文献   

19.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介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正式下发,改革的目标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与企业基本一致,最终实现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今年,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个试点省份将正式启动此项改革。  相似文献   

20.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由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组成的养老保险体系,在建立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险制度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但是,由于社会保障体制在发展上遵从了二元化的社会结构模式,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呈现明显的差异性,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实现。因此,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