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而从人和社会关系的角度,揭示人生的本质和规律,研究一个人如何确定一生的价值取向的“人生科学”,却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人生科学”不等同于一般的人生观,而是对人生问题的规律性说明。从这一期起,本刊开辟“人生科学研究”栏目,旨在发表对人生科学有理论创见或对现实社会人生进行调查、研究的文章。希望有志于人生科学研究的学者踊跃赐稿。  相似文献   

2.
林蓉 《时代经贸》2014,(6):216-219
斯宾塞,英国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斯宾塞认为科学与哲学能够支持并促进了个人主义和社会进步。斯宾塞认为事物的基本规律是“力的恒久性规律”。斯宾塞认为社会和生物体一样,是一个有机体。斯宾塞认为社会进化与生物进化一样都遵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普遍规律。斯宾塞认为实在是不可知而必须存在着。斯宾塞认为一切物质运动及其时间、空间都可归结为“力”,它们都是“力的经验的派生物”,因而“力”是“一切终点的终点”。斯宾塞认为我们能够知道的仅仅是这种外部实在的存在,而不是实在本身,外部实在是不可否认的,但它也是不可认识的。斯宾塞认为知识在另外一些意义上的相对性更加重要。斯宾塞非常强调人类大脑对知识的重要性,把它当作知识的必要前提。斯宾塞认为知识是相对的是因为它无论在其内容方面,还是在形式方面,都是有限的。斯宾塞认为知识只能是对相对的东西的知识。斯宾塞认为知识与其对象之间的符合是它们的关系问的符合,而不是它们的本性问的符合。斯宾塞认为形而上学总是要追求关于实在的绝对知识,追求科学的终极观念,其结果都是失败的,因为,这是在追求一种不可知的东西。斯宾塞认为我们的理智不可能认识实在是一回事,相信现象背后有一个实在又是一回事。斯宾塞认为哲学是最高等级的概括知识。斯宾塞认为科学和哲学均以现象为研究对象,即都是研究有限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和可分类的东西。斯宾塞认为物质、运动、空间、时间等概念没有实在性,只是现象范围的概念。斯宾塞认为哲学之为统一的知识是最一般的知识,是对知识作最广泛,最深刻的概括。斯宾塞认为哲学概括的是最一般真理的任务,是存在着一种在一切思维中都包含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假定,这些概念和假定乃是“未被承认的主张”或“默认的假定。”斯宾塞在论证了哲学乃是借助于“基本直觉。而获得的最高等级的概括的真理后,他还叙述了他所发现的最高真理的内容。斯宾塞认为知识的整体形成一个金子塔武的结构,其底层是描述各种现象的不统一的经验知识,在此之上才是科学知识。斯宾塞认为本能、直觉和理智之间有连续性。斯宾塞认为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就像所有其他观念一样,也产生于经验的重复。斯宾塞把科学看成一个统一整体。斯宾塞认为。科学可以被描述为与蒙味人拥有的不确定知识相对立的确定的知识。斯宾塞反对国家干预,反对以国家干预为理论基础的军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信市场调节。斯宾塞把哲学视为具体科学的基本原理的总结,是取代中世纪“神学大全。的“科学大全”。斯宾塞认为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结构和功能的学问。斯宾塞详细地比较了动物有机体和人类社会。他发现二者当中都有调节、维持和循环分配三个系统。斯宾塞把自由竞争看作对人们自主素质的激发和锻炼。斯宾塞。终身狂热地仇恨国家权力”,他认为最好的政府是统治最少的政府。斯宾塞认为社会发展到工业社会的标志是,制约政府权力,增进个人自由。斯宾塞认为自由才是正义,他的正义观念是以自由思想为核心,由“利己”和“利他”二个要素构成。斯宾塞一贯重视人们的利益和幸福在近与远、小与大的上的差别。斯宾塞的这些哲学思想和社会学理论对当时和后世起着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文的第一部分想象并构建了一个孤独的野蛮人,其实就是对人的自然状态的探索,研究人的本性和自然状态的起点既是设定一套可以衡量人之所以为人的初始特质,也可称为人性的“零点”.卢梭在该文中构建的自然状态区别于从进化论角度构建原始人类,他通过想象构建了一个生理上是动物,精神活动上也趋同于动物的抽象概念.卢梭在这样一个“动物”身上去掉了一些动物群体中引起不平等的特征,同时加上了一些区别于动物的、可以获得上升到“人”的特质.这一思想得到伏尔泰、黑格尔等诸多思想大家的评判,也是学术研究的一个争论点.本文将从国内选取几篇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卢梭思想中人的自然状态的文章进行综述并对人的初始特质界定原则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4.
苏联共产党和政府历来重视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认为它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原动力和前提条件。苏共二十七大通过的新党纲中明确指出:“必须确保发展探索性的基础研究,确保科学思想在国民经济和人类其它活动领域中最迅速的物化。”苏共中央总书记 M·戈尔巴乔夫在1985年6月就指出:“基础科学是各种思想的源泉”,“可以打开通向新领域的窗口,提供达到新的效率水平的方法”,因而在发展科学事业中应“优先发展基础科学”。他在苏共二  相似文献   

5.
人类基因组的图谱蕴藏着人的生、老、病、死的丰富信息 ,是科学探索生命奥秘的“地图” ,这张“地图”为人类第一次在分子水平上全面认识自我 ,解答生老病死之谜奠定了基础然而 ,即使这一“地图”绘制完成 ,科学家仍不会轻松。在科学家看来 ,完成人类基因组DNA全序列的测定仅是破译人类遗传密码的基础 ,更重要和更大量的工作是功能基因组的研究 ;此外 ,基因的作用是编码蛋白质 ,真正执行生命活动的是蛋白质。与基因组学相比 ,蛋白质组学更接近生命的本质 ,因此 ,继基因组计划之后 ,一些科学家已经开始了对生命科学更为复杂和艰巨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自中世纪经院哲学统治时期开始萌芽,历经数次科学革命,科学成为人类精神上另一个“上帝”已是一种必然趋势。由于对科学崇拜的不断发展,理性的科学却让人变得不理性。这种对科学盲目崇拜会成为严重禁锢人类发展的思想。尽管现阶段这种状况仍然是有利于社会发展,而且不会有任何改变的;但人类社会的思想必须在不断批判中发展,“科学”只能暂时扮演着“上帝”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倡导科学精神树立科学信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倡导科学精神不仅要“脱贫” ,而且要“脱愚”。科学作为对客观物质世界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作为从实践中获得的以逻辑思维形式表现出来的知识体系 ,它一开始就是并且永远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革命性力量。首先 ,科学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表现在它能够转化为生产力 ,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 ,从一定意义上说 ,现代技术、现代社会生产力乃是现实的、物化的科学知识。邓小平总结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中的作用 ,得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结论。其次 ,科学不仅通过转化为生产力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 ,而且它本身就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  相似文献   

8.
一、管理的内涵及其客观标准 管理,顾名思义,有“管辖”和“处理”的含义,从这一字面的狭隘理解,“管理”自古有之,凡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客观需要管理,也自然会产生人类管理行为。然而,管理形成一个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体系,却发端于人类有组织的物质生产活动。美国人泰罗在1911年把管理定义为:对生产活动的  相似文献   

9.
肖静 《江南论坛》2003,(3):35-36
人文是“为人之本”,科学是“立世之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否认,科学技术的进步推进了现代化的发展,但与此同时所带来的道德、文化失衡现象,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一、我们面对的两种教育:一种教育是坚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知识积累,积累过程是灌输性的,这些知识本来存在于人的生命意识之外,通过灌输把它送入人的主观世界里去,使人慢慢变得丰富起来。这种教育称之为技术知识教育。另一种教育是以人的能动的活的生命体作为前提,人本身具有一种人之所以为人的能力,即人的因素。一个人身体健康还不…  相似文献   

10.
朱军  廉霄兴 《数字经济》2022,(12):43-47
数据智能是基于算力,将大数据作为生产资料,通过先验知识及分析算法,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进而赋予机器感知、认知、预知和决策的“智能”,最终提高人类世界生产力的一种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编辑出版工作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类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在信息数字化的网络时代,编辑工作更加凸显其信息传播、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和价值引导的鲜明社会文化特征。作为特定民族、特定阶级的精神劳动者,处于文化建设最基础、最前沿的编辑,是民族文化的把关人、“守护神”,必须具有坚定的文化坚守。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从中国深入改革开放、全面实行市场经济的时代高度,指明了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总方向。它不只囿于党的建设理论,它有着极其深刻的哲学理论基础,只有深入挖掘其哲学理论基础,才能真正深刻领会其丰富的内涵,把握其内在逻辑性,也才能真正自觉有效地实践。 一、“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的集中体现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生产力又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只要人类不停止生产,生产力内部的人的…  相似文献   

13.
早在16—17世纪,知识就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杠杆.英国的弗兰西斯·培根在《新工具》中提出的“知识就是力量”的论断,扫除了妨碍科学发展的幻想和偏见,打破了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宗教唯心主义的思想枷锁.培根说:“人类的知识和人类的权力归于一,任何人有了科学知识,才可能认识自然规律,运用这些规律,才可能驾驭自然、改造自然,没有知识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他反复论证:知识就是力量,力量就是知识.这个结论解放了人的思想,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可以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一次使科学知识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  相似文献   

14.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恩格斯在《反杜林论》政治经济学编中,实际上讲了两个政治经济学的定义: 第一个定义:“政治经济学,从最广的意义上说,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这里的“从最广的意义上说”,是从最普遍的意义上说的意思,这是一般政治经济学的定义,而非广义政治经济学的定义。  相似文献   

15.
人们常用“抓牛鼻子”来比喻抓纷繁复杂问题的关键。 当前,一些地方贪污、受贿、诈骗、抢劫和偷窃等案件破了又出,常破常有,升幅扶摇直上。如何将这势头遏制住?办法固然很多,但是,最根本的只有一条,这便是真心实意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提高人的精神素质,使人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人的行为是受制于思想的,所以说抓住人生观的建设,就是抓住了“牛鼻子”。 人生观是人对人生的看法,其内容包括幸福观、生死观、苦乐观、荣辱观、恋爱观等等。个人主义人生观的最大特点是一切从自我出发,一切以个人为中心,把损人利己视为人生的根本目的。所以,具有这种人生观的人一旦大权在手,就要勒索,把不勒索的视为“傻冒”,把不能勒索的视为“可怜”;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的法律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超 《经济研究导刊》2008,(12):212-213
按照马克斯·韦伯的说法,现代社会是一个日渐“祛魅”的社会。它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日益世俗化和理性化。在这样的理性化的社会中。法律信仰的基础何在?作为人的信仰体系的构成部分。法律信仰源于人对其自身的信仰。它的价值在于确证了人类对正义和秩序的追求和向往,从而构成整个社会生活终极意义的一部分:法律信仰也表征了法律作为人类的造物能够有效保障人类实现正义和秩序的价值理想,从而使人类从对神的信仰转向对人的信仰。实质上体现了人的尊严和价值。对于缺乏法治传统的中国来说,建立人们对法律的神圣体验与对人生终极目的与意义的献身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人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成为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开发人力资本,增加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源动力。  相似文献   

18.
传统中国人缺乏“科学”与“民主”精神并不仅仅是由于其愚昧无知,而且也是由于其在追寻人生终极意义的过程中对“科学”和“民主”精神的自觉拒斥。所谓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与“民主”绝非什么创造性发展,它只能是“科学”与“民主”精神被中国传统文化扭曲后的变异态。  相似文献   

19.
幸福是人生的终极目标,人的生命成本是人类经济活动的最基本成本。效率从深层次讲就是人的生命投入与人生幸福之比,效率应是幸福人生的效率。幸福人生必然是和谐的人生,效率应是和谐人生的效率,即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的身心和谐的效率。人生境界指人们对于存在世界的"觉解","觉解"人生的自然要"觉解"经济、"觉解"效率。以人生境界的观点视之,"天地人生"的效率才是最高人生境界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一、何谓大科学科学研究活动规模、投入(人、财、物)不断“膨胀”,及其对国际合作日趋依赖,“大科学”一词应运而生。但“大科学”一词目前尚无统一定义。一般而言,大科学是指规模庞大、需投入巨资和众多多学科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的协同作战的大型科学研究。从目前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