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国公司FDI和产业升级:来自广东和江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外资的资本供给和技术外溢的角度来分析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并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广东和江苏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FDI和产业升级存在较大相关性,但广东FDI对产业的直接推动作用比较好,而江苏省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对第一、三产业,FDI并不存在直接的推动作用。(2)产业和FDI之间的相互作用表明在产业升级过程中确实存在跨国公司和东道国不断选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ESP范式和OIL系统的不断协调过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是伴随着FDI的不断涌入而不断深化的。最初在东南沿海,由于实施了优惠政策,加上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以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为主的外向型加工产业迅速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3.
陈欢  邝国良 《特区经济》2009,(11):269-270
FDI是技术扩散的主要途径,无论是东道国还是母国都可以通过FDI的技术扩散效应获取技术进步。而技术扩散存在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其效用并未得以充分地发挥,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外资技术扩散的制约因素,探讨了提升FDI对我国产业集群技术扩散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基于跨国公司视角的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传统产业集群理论研究文献大多忽略了跨国公司的作用,而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跨国公司已成为集群的重要参与者,在跨国公司参与的产业集群中,其形成机制、成长模式、演变特征都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特征.本文较为全面的介绍了国外学者基于跨国公司视角的集群理论研究文献,为进一步推动国内集群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肖艺 《特区经济》2009,(9):26-27
本文以广东省制造业为例,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产业集群的路径依赖作用和与FDI相互关系作用。同时也证明了近年来,FDI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路径依赖作用,使得广东省制造业集群向外转移。反过来,产业集群的区位优势会吸引更多的FDI进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二者的良性循环,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江苏省制造业产业集群为例,采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了FDI与产业集群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江苏省制造业产业集群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效应,而FDI的进入强化了这种路径依赖。文章实证结果表明,FDI对劳动密集型及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集群有促进作用,但没有发现FDI显著地促进了江苏省资本密集型产业集群的发展。这个结果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跨国公司在江苏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投资低于其在加工组装型制造业中的投资。  相似文献   

7.
FDI与产业集群互劲机制的分析——基于上海和江苏的例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DI与产业集群的互动机制不仅考察产业的集聚对FDI的吸引作用,同时还考察FDI进入后对产业集群的影响作用.作为建立在企业集群基础上的一种更高层次的产业组织形式,FDI集群内部的互动机制主要包括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微观层面主要表现为以企业为主体的"知识外溢"、专业化生产和市场竞争环境的动态循环累积效应.宏观层面的互动机制则是指FDI流入与产业集聚度之间的良性互动.本文通过对上海和江苏的制造业FDI集群的互动机制的比较研究.发现两地FDI与制造业集群间的互动机制存在一定差异,并分别找出两地制造业FDI集群内互动效应显著的行业,从而为主导产业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以避免产业同构和恶性竞争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黄爱华  姚英杰 《特区经济》2006,(12):160-161
跨国公司对于产业集群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回顾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广东省产业集群为实例,区分跨国公司参与产业集群的不同方式,主要从集群根植性和集群升级两个角度,按产业集群的发展初期和成熟时期两个阶段,运用生命周期、市场供求关系、增长极及价值链等相关理论,来讨论跨国公司对于产业集群所产生的诱因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从定量与定性的角度分析了东部、中部、西部的FDI与产业集群之间的关系,认为东中西部地区的FDI与产业集群之间成正向的关系,FDI与产业集群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相似文献   

10.
FDI区位集聚与产业集群因果关系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大量统计数据,通过对FDI的锡尔熵指数、制造业的20个大类行业的行业集中度、基尼 系数、N指数等指标的计算,对国内FDI的区位分布情况以及产业集群的现状做了定量分析.并从实证层面,对制造业的20个大类行业的行业集中度、基尼系数、N指数与分行业的FDI进行了Granger检验,结果发现FDI与产业集群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1.
跨国公司投资产业集群的产量竞争优势,在于其较低的边际成本和东道国缺乏需求弹性的市场结构。东道国产业集群的对外开放度越高,其消费者所获得的福利也就越多。对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产业集群市场竞争进行博弈分析,提出促进我国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凭借良好的区位条件和优惠的外资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者来华进行投资。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伴随着作为全球生产网络组织者的大型跨国公司不断在华开展战略性投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陆续出现了一批外资导向型的产业集群。在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后,有必要深入研究跨国公司主导作用下产业集群的内部治理结构,借助跨国公司的全球化通道效应提升中国外向型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进而提高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总体运行效益。  相似文献   

13.
跨国公司的资源全球化配置和制造系统的重新构造,对市场需求、产业调整和增长趋势产生重大的影响,其高度集约化、高度垄断性和高度扩张性特性,加速了产业转移以及产业集群现象,促进了企业利益共同体、模块化组合、区域性创新网络进一步形成,使得区域产业集群发生结构性变化和战略性调整。在跨国公司主导下,通过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形成了产业集群成长的形态、模式及其路径。这种发展不仅决定着国际竞争的发展格局和态势,而且还关系到未来产业集群的形态及产业分工格局。  相似文献   

14.
跨国公司海外投资与产业集聚   总被引:81,自引:0,他引:81  
本文基于空间经济理论讨论了关联效应、贸易成本与跨国公司之间的关系。具体从垂直跨国公司和水平跨国公司两个角度,阐述了FDI与产业集聚的相关性理论,进而用国内外案例进行了分析检验,基本结论是:优惠政策不再是吸引外资的主要因素;地区的开放度和产业集聚所产生的关联效应,才是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最主要的驱动力;低层次的地方专业化并不对吸引FDI有利。  相似文献   

15.
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与传统跨国公司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传统跨国公司相比,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在多个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在FDI动因方面,除了资产运用动因外,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FDI还包括资产寻求动因;在所有权优势方面,网络关系、资本支持、独特的制度环境是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所有权优势的表现和重要来源;从成长与演化特征来看,这两类跨国公司也存在一定的区别;近年来发展的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理论,如LLL分析框架、非平衡理论等与包括OLI理论等在内的传统跨国公司理论也有重要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基于嵌入理论、产业集群创新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对福州、厦门和泉州三地不同类型的3个物流产业集群进行深入调查与访谈研究,借助理论预设、案例分析、案例间对比与数据编码,分析了跨国公司嵌入与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绩效的关联机制。研究发现:跨国公司嵌入与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绩效正相关,技术、管理和市场等方面的知识资源发挥中介作用产生间接影响。根据研究结论对我国地方政府引进跨国公司、培育和推进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研究分析产业集群模式对于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国内对于产业集群模式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选取浙江和青岛这两个产业集群发展较好的地区,对二者的产业集群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对其他地区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跨国公司FDI与区位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促进了跨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跨国公司的发展又带动了对外直接投资的不断扩大。本文在回顾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经典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区位优势新的影响因素——产业集群,以及跨国公司与产业集群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19.
陈榕 《珠江经济》2006,(3):64-69
产业集群是区域产业组织的形式,而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都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两个区域,两者的产业集群现象十分突出。本文先对产业集群理论进行评述,然后从产业集群角度对两区域的优势进行比较研究,进而提出在发展两区域产业集群时所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基于跨国公司视角的集群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当前大量的集群研究都忽略了跨国公司在某类集群中作为主导力量和重要参与者的突出作用。现实中 ,跨国公司在集群形成和发展以及对外联系的过程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当代集群区域对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国内文献几乎还没有从这一视角开展对集群的探讨。然而 ,近年来 ,国外有学者从跨国公司的视角对该类产业集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