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诸多原因中,资金不足不是根本性的原因,根本性的原因是中西部地区劳动效率的低下,是科技教育的落后,是人才培养的落后,归根结底是技术进步的滞后。因此,从劳动效率方面着手,抓科技教育、技术进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地区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章根据1999--2008年的样本数据,采用相关性的基本回归检验方法,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和投资效率时间序列分别进行检验,得出的结论是,在投资效率上中西部明显低于东部发达地区,这也是中西部与东部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的主要原因。要解决中西部投资效率过低问题,就必须优化投资产业结构,提高金融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合理布局投资,提高科技水平。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基于Cobb-Dauglas生产函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证分析表明,山东省1978-2005年间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Y=0.084·H^0.079K^0.737L^0.263。其经济内涵是: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及结构优化等制度因素对山东省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9.78%、6.45%和23.66%。鼓励储蓄和增加投资,增加劳动供给和提高劳动效率,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深化体制改革等,是促进山东省经济持续、快速和协调增长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4.
技术进步、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被视为经济增长的三大重要的因素,人力资本的形成主要依靠教育投入,特别是政府的教育投入。本文根据相关的统计数据,横向地比较了贵州省的教育资源存量、政府的公共教育投入与全国的平均水平,以及同属我国西南地区其他省市的差别,发现贵州的差距明显。同时,通过对比分析也发现贵州省的人力资本存量与结构均落后于上述地区,并且贵州的人力资本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匹配,无法支撑贵州的产业升级转型。结合对比分析和人力资本的形成路径,本文给出了提高贵州省人力资本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程度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全国分为东、中、西部三大区域,采用1996~2002年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教育投资对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各有不同,差别较大,东部最为明显,而中西部明显偏低.目前,产生教育投资效应区域差别的原因主要是国家在各区域投资规模和结构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 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讨论的科技进步指广义科技进步,通常称之为全要素生产率(TFP),它是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之外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的因素总和,既包括狭义技术进步导致资本,劳动效率的提高,也包括体制改革、结构变动等导致要素效率提高。改革开放30年来,广义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量FDI主要流入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经济增长作用较为明显,而对广大西部地区作用较小。基于1999—2006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FDI对中国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但分布不平衡的FDI也加剧了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失衡。我国应继续大力吸引FDI以加快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优化,把部分FDI引向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应采取措施积极引进FDI以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从而逐步缩小区域差距。  相似文献   

8.
在人力资本积累模型基础上构建理论分析框架,从空间视角解释人才集聚、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以中国2005—2017年省域面板数据为基础构建空间杜宾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来看,人才集聚与技术创新不仅对本地区经济增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同时通过知识溢出、技术溢出、协同效应其对邻域地区经济增长也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分地区而言,东部地区技术创新与人才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和溢出效应;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作用不显著,中西部地区在人才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人才大量流失对经济产生负向作用;地区间经济增长不能趋同的一个原因是人力资本吸引效率存在差异,人才往往在吸引效率更高的地区集聚。  相似文献   

9.
环境规制、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径向非角度方向性距离函数方法测度了2000~2009年之间我国30个省份的工业部门的环境技术效率值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值,同时把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效率改变和规模效应,并对影响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总体而言,东部地区的环境技术效率值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高于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是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环境规制、教育水平、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起正向作用,而资源禀赋、能源结构、一阶滞后项则起反向作用,所有制结构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数据,通过两步回归法,建立双固定效应面板模型研究制造业区际关联对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均可通过区际前向关联效应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且中西部地区相对东部地区具有赶超优势。该结论表明,增强区际前向关联可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增强中西部地区的区际前向关联可缩小区域差距,实现东部与中西部区域的协调发展,文章最后给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首先通过方差分析得出三大地带之间的差异是造成政府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地区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然后建立了东中西部地区政府消费与GDP之间的时间序列回归方程及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东中西部政府消费与经济增长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只有中西部地区政府消费的短期波动对经济短期波动影响显著。最后分析了三大地带之间的差异的原因,提出了提高政府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安徽省统计资料,分析了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剖析了安徽省经济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需要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于200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财政纵向失衡对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影响,并分析财政纵向失衡对经济增长目标影响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财政纵向失衡显著抑制了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在更换核心变量后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后抑制作用仅有轻微下降;相比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此外,当财政纵向失衡跨过门槛值时,经济增长目标对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促进作用转变为抑制作用。为有效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和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有必要适度降低财政纵向失衡。  相似文献   

14.
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外贸易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考察我国不同地区对外贸易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文章建立了一个新古典增长函数,运用我国1993至2006年数据测算了各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散点回归方法分析了地区对外贸易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表明东部地区对外贸易显著促进了技术进步,而中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对技术进步有抑制作用。通过进一步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出口商品结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计算,认为出口商品结构不同是引起地区对外贸易对技术进步影响作用不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轨迹具有独特性。原始积累始于城市边际技术转移,其后转化为技术装备全线引进,推动技术进步内生化。实证分析证实了相关思想:上海和江苏上述路径较为完整,技术进步内生化程度较高;浙江的前两步相对欠缺,内生化程度较低造成后续发展过程中技术进步的贡献率也最低。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2000~2007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对科技自主创新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科技自主创新效率年均增长0.9%,其中技术效率指数平均下降5.6%,技术进步指数年均增长6.9%,表明中国科技自主创新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进步的增长效应.与此同时,中国东部地区科技自主创新效率明显较强,增长幅度为2.92%,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并呈现出σ收敛现象.  相似文献   

17.
地区发展不平衡,东西差距加大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中西部地区落后、低效的经济结构。本文认为优化中西部地区经济结构的主要对策是:加快所有制改革调整的步伐;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长级;建立良性的投资基金运行机制;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不同省区市,需求要素拉动经济增长作用的程度不尽相同。文章着重研究影响需求要素拉动经济增长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回归分析后得出以下基本结论:整体上看,消费拉动和科技促进因子是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作用发挥的最大影响者,其次为外需拉动因子、政府干预因子和市场发育因子。在东部省区,消费拉动和科技促进因子、外需拉动因子的影响作用更为显著,而中西部地区政府干预因子影响作用则更加明显。由于需求要素拉动经济增长的省际差异性,因而其政策含义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技术创新模式转型视角研究了地方政府面临的经济增长压力对科技自立自强的作用机制。基于2003—2015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表明,经济增长压力阻碍了地区工业技术创新模式转型,因而经济增长压力不利于科技自立自强的实现;基于2011—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省级面板数据样本、更换核心变量和采用不同估计方法,研究结论均没有实质性变化;此外,相比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阻碍作用更大;影响机制分析表明,经济增长压力会通过政府降低财政科技支出和对信贷市场的干预进而阻碍地区工业技术创新模式的转型。研究加深了对中国地方政府经济发展行为及其后果的理解,能够为加快推进工业技术创新模式的转型和科技自立自强的实现提供路径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是互为条件的,一方面经济增长越来越依靠技术进步;另一方面,技术进步的经济基础是经济增长,并且技术进步的商业价值也只能体现在经济增长上。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在根本上都取决于它所具有的竞争优势。中国根据自身的竞争优势实现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即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