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资本市场运行格局来看,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股市将面临重大的结构调整,运行格局也将发生显著变化,这主要是:(1)以中国特色为内宾 股市发展道路即将结束,中国股市将迎来与国际惯例全面接轨的时代;(2)靠政策调整来推动股市发展的时代即将结束,中国股市将全面进入制度创新时代;(3)靠行政机制来发展股市的时代即将结束,中国股市将进入市场机制发挥主导作用的时代;(4)封闭式的股市发避孕药格局即将结束,中国股市将迎来逐步开放的时代;(5)以融资为主要功能的股市发展时代即将结束,中国股市将进入以优化资源配置为主要功能的时代;(6)单纯的外延扩张型的股市发展方式即将结束,中国股市将进入外延与内涵并重并且逐步转为以内涵发展为主的时代;(7)依靠传统工业和传统产业的”龙头“股来引领股市方向的时代即将结束,中国股市将逐步进入科技立市的时代;(8)单一层次的股市发展格局即将结束,随着创业板的推出,中国股市将进入多层次的发展时代;(9)单一的股市交易方式即将结束,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化的发展,中国股市将进入多种方式交易的时代;(10)以中小散户为投资主体的时代即将结束,随着保险基金、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势力的不断壮大,中国股市将进入以机构为投资主体的时代;(11)单一方向的股价向上发展格局即将结束,随着中国经济进入结构调整期和与国际市场建立澜起伏的时代;(12)偏重题材的股票炒作方式即将结束、随着国有股、法人股减持引起的股标流通数量的扩大、机构投资者的增加和外国投资者的进入,中国股市将进入偏重抽资理念的时代,上述12个方面的变化,将使我国的股市发生深刻的、革命性的变革,并且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社会经济的运行面貌,引起社会资源配置机制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2.
基于VAR的Johansen多元协整检验对中国金融开放和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股票市场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中国香港等五国(地区)股市之间的关联性分析表明,外资进入中国股市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发现中国股市与世界主要股票市场之间存在联动现象;但股权分置改革后,有证据显示中国股市与世界主要股市的联动程度大大增强。这意味着在股权分置的情况下,外资的进入并不能有效地促进中国股票市场的国际化进程;而中国股票市场自身运行机制的变革,对中国金融全球化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同时这也意味着对投资者而言,分散化投资收益逐步减少,风险传递大大增强;投资者应当更加重视股票市场国际风险的防范。  相似文献   

3.
《商周刊》2012,(22):28-29
"死了都不卖,不给我翻倍不痛快;死了都不卖,不涨到心慌不痛快……"2007年的10月16日,市场乐观得豪情万丈,在爬上了6124.04这一A股"珠峰"时,众多股评家的"万点论"言犹在耳。然而五年过去,大盘目前却连守住2000点都异常艰难。数据显示,过去5年上市公司新增了994家,扩容近七成,然而A股市值却从28.24万亿元缩减至21.44万亿元,蒸发掉6.8万亿元。最近有报告显示,过去五年间,中国股市投资者逾八成因投资股票致贫。如何拯救中国股市?"永远不变的是变革,中国实体经济、体制正在发生变革,虽然市场在谷底徘徊,虽然不知道何时走出熊市,但一些迹象显示改革的蛛丝马迹,可能改变未来的市场性质。  相似文献   

4.
中国股票市场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推出股指期货就是其中之一.推出股指期货可以完善证券市场的功能体系,有利于培育投资者的成熟度,进而促进股市与经济运行的关联程度,发挥股市经济"晴雨表"的功能.同时,中国已有17年股票市场和商品期货市场的管理经验,具备了发展股指期货的条件,只要能充分控制其潜在的风险,推出股指期货对整个股票市场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5.
孟庆顺 《时代经贸》2007,5(6X):125-127
中国股票市场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推出股指期货就是其中之一。推出股指期货可以完善证券市场的功能体系。有利于培育投资者的成熟度,进而促进股市与经济运行的关联程度,发挥股市经济“晴雨表”的功能。同时,中国已有17年股票市场和商品期货市场的管理经验,具备了发展股指期货的条件,只要能充分控制其潜在的风险,推出股指期货对整个股票市场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6.
2007年11月以后,中国股市大幅下落的主要成因在于宏观经济紧缩的政策组合拳和一系列抑制股市上行的政策措施实施,这反映了中国股市依然处于政策调控的走势格局。股市并非国民经济晴雨表,也不具有财富效应,因此,政府部门不应以此而调控股市;政府部门主要职能在于监管股市运行,不能调控股市。股市平准基金不利于股市的健康发展,估值标准必须从中国具体情况出发,它受到制度和体制的严重制约。对中国股市而言,治市重于救市。从发展角度出发,应着重以加法做减法,推进中国股市的健康前行。  相似文献   

7.
2007年11月以后,中国股市大幅下落的主要成因在于宏观经济紧缩的政策组合拳和一系列抑制股市上行的政策措施实施,这反映了中国股市依然处于政策调控的走势格局。股市并非国民经济晴雨表,也不具有财富效应。因此,政府部门不应以此而调控股市;政府部门主要职能在于监管股市运行,不能调控股市。股市平准基金不利于股市的健康发展,估值标准必须从中国具体情况出发,它受到制度和体制的严重制约。对中国股市而言,治市重于救市。从发展角度出发,应着重以加法做减法,推进中国股市的健康前行。  相似文献   

8.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从资本市场运行格局来看,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股市将面临重大的结构调整,运行格局也将发生显著变化。这主要是:(1)以中国特色为内容的股市发展道路即将结束,中国股市将迎来与国际惯例全面接轨的时代;(2)靠政策调整来推动股市发展的时代即将结束,中国股市将全面进入制度创新时代;(3)靠行政机制来发展股市的时代即将结束,中国股市将进入市场机制发挥主导作用的时代;(4)封闭式的股市发展格局即将结束,中国股市将迎来逐步开放的时代;(5)以融资为主要功能的股市发展时代即将结束,中国股市将进入以优化资…  相似文献   

9.
股权分置改革使中国股市经历了一场超级大牛市,但是随后的大、小非解禁,使中国股市从6124点跌到了2990点。中国股市为什么经历了先涨后跌的行情呢?从大、小非解禁的角度分析中国股市进入后股改时代的种种变化,以及管理层所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中国股市有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之分,这是个制度性的缺陷。流通股与非流通股持股成本的巨大差异,阻碍了中国股市的健康发展与上市公司的稳健运行。  相似文献   

10.
2007年至今,我国股票市场经历了一场快速泡沫化到理性回归再到低迷震荡的过程。2009年春节后,股市持续走高。本文通过对中国股市的总体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对中国股市泡沫的适度性做出评估,并剖析了中国股市大幅震荡的成因。最后,结合本次金融危机对我国股市未来的发展趋向进行简单预测并对股市的理性运行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美国股灾的反思及对中国股市政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年代以股市崩溃为导火索的美国经济大萧条历史给中国经济发展更多的借鉴和启示。文章在分析当时美国股市崩溃的原因基础上,比较了目前中国股市和美国经济大萧条前期股市的发展情况,发现两者有惊人的相似,进而指出中国股市由于严重投机的存在而使股市泡沫较大,需要进行政策引导,实现中国股市非正常发展的软着陆,以避免由于可能的股灾发生而重蹈美国经济大萧条覆辙。  相似文献   

12.
相对于前几年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中国股市,目前中国的股市真可谓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一如习惯在黑暗中为拯救苦难的同胞而振臂呐喊的鲁迅先生那样,有"中国股市鲁迅"之称的水皮先生,在<谁在鱼肉中国股市>中,对造成中国股市的如此悲惨景象进行了生动形象、入木三分的深刻剖析.  相似文献   

13.
自中国股市建立以来,人们对股市的认识问题始终未得到解决,这主要是受台湾股市旧文化与大陆“股市赌场论”而产生负面影响的结果.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历来对股市存有偏见,再加上我国股市建立初期无批判地借鉴台湾的股市文字语言,导致有明显误导作用的赌场用语在股市大行其道,如庄家、跟庄、筹码、发牌、洗筹等,使人们置身股市如临赌场.  相似文献   

14.
基于宏观经济变量的中国股市波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平  刘燕 《财经科学》2008,(6):18-24
随着我国股市规模的扩大,股市波幅常常超出人们的预期,泡沫与低估值也经常在短期内互相转换.本文基于多元宏观经济变量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得出宏观经济变量时中国股市运行的影响为正时,股市趋势的惯性增加,逆着股市趋势时,股市惯性减弱,甚至反转.文章分析指出:管理层可以通过调控宏观经济变量来削弱股市的非理性波动,甚至改变股市运行方向,以促进中国股市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股市还很不成熟,并非解决其中的某一因素就能改变股市的现状.但个人投资者的角度是投资一只股票能否带来回报,很容易衡量.因此保护股东利益就变得尤为重要."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打通股市不通的症结 在赵锡军看来,中国股市波动很大、投资者追涨杀跌、中国股市退市机制不清晰、股市与宏观经济走势不一等问题,都是中国股市不成熟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郄永忠 《经济导刊》2006,(12):17-17
在2005年中国大陆股市跌至低谷之后,于2006年迎来了好年景,涨幅超过50%,是世界上表现最好的股市之一。上海和深圳的股市面向中国国内投资者开放,挂牌上市的股票大多数以人民币为计价单位——这与香港等更加成熟的国际化股市不一样。过去,由于根深蒂固的结构缺陷,中国股市受到了  相似文献   

17.
一段时间以来,国内经济学界围绕中国股市展开了大讨论,股市泡沫问题是这次讨论的焦点之一。一种观点认为,我国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已达50多倍,同美国股市20~30倍的市盈率相比太高,股市的泡沫问题相当严重。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股市的市盈率同当初日本股市近90倍的市盈率相比并不高,股市泡沫问题不严重。可以看出,虽然观点不同,但二者都把市盈率作为判断股市是否有泡沫的标准。我认为,用国外通用的市盈率作为判断中国股市是否有泡沫的标准,忽略了当前中国股市的特殊情况。 国外通用的市盈率计算方法有两种:价格收益比率和…  相似文献   

18.
略论中国股市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这是中国股市形成的标志.中国股市从十年前的100点起步,到2000年跨越了2000点,股市价格的涨幅名列全球之首.10年来,中国股市为国家提供直接税收1200多亿元,仅2000年股票交易印花税就达480亿元.中国股市的这种变化,一方面反映出它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它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中国股市仅用了10年时间就走过了发达国家股市几十年甚至百年的路,且呈现出的是一种健康、良性的发展态势.因此,如何进一步扩大中国股市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份额,保持其可持续发展的势头,值得很好地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股市的运行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光彦 《经济师》2004,(9):124-125
中国股市自 1 990年设立以来 ,已运行了 1 4年 ,1 4年来股市大幅波动 ,仅暴涨暴跌的次数即各达 6次之多 ,中级以下的波动不计其数 ,许多参与群体损失惨重。文章对中国股市的运行轨迹进行了剖析 ,总结出影响中国股市涨跌的原因 ,找出了中国股市的运行规律 ,那就是周期性、波段性、资金推动性、政策性 ,并且每年的相对低点均在元旦前后。  相似文献   

20.
林璟 《财经研究》2005,31(7):60-70
中国股市制度建设思想是中国现代经济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股市制度建设思想的争论是中国股市制度建设思想中最精彩的部分.文章用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方法,梳理在股市发展不同阶段中关于制度建设争论最激烈的几个问题,这些争论有其发展与演变的规律,并对中国的经济理论和实践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