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以2008—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中小股东网络监督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小股东网络监督显著抑制了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发挥了治理效应,并且这一治理效应通过提高媒体关注度、增加监管问询以及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公司负面网络舆论较多、散户投资者较多、管理层持股比例较低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时,中小股东网络监督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本研究丰富了中小股东网络监督的经济后果研究,并为完善中小投资者的保护机制,实现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与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
张楠 《时代经贸》2020,(3):48-49
在我国市场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资本市场的关系构建与维护对上市公司股东利益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必须要积极加强对负面事件投资者关系管理的价值效应进行深入的探究。通过对负面事件市场效应考察能够总结发现企业的前期投资者关系管理质量越高,则表明企业在负面事件影响下的市场效应越高,说明投资者关系管理可以有效保护股东的利益,避免股东的权益受到损失。投资者关系管理的保险效应仅存在于规模比较大的公司之中,对规模比较小的公司并不发生关系,大多数的公司违规事件会导致投资者权益受损,高管违规事件却并不存在此类关系,在违规事件下投资者关系管理的保险效应会更加明显,通过对负面事件进行关系管理,也能够提高公司应对危机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3.
盛庆辉 《生产力研究》2012,(6):67-68,119
文章分析了外资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交易特征对目标公司股东财富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资收购交易特征中只有收购事件发生的时间阶段和收购主体是否为外资私募股权基金对目标公司股东财富效应的影响显著,而被收购前上市公司所有制形式、收购后外资股东地位以及收购公司国别/地区特征对目标公司股东财富效应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2009年6月11日中国两大电力公司华能与华电在金沙江的项目被环境保护部紧急叫停,这是一起典型的环境保护社会责任事件。这一事件不仅对涉事两家企业产生了影响,而且具有显著的行业溢出效应。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发现,电力行业的投资者对该事件普遍做出消极的市场反应,而且对企业高管曾担任过政府官员的电力行业企业,投资者的反应更为消极。具体表现为股价下跌更厉害、资金流出率更高。这一研究结果意味着,在面临社会责任事件所引发的政府管制时,企业通过高管建立的政治关系对股东而言可能具有负面效应。本文认为,政治关系对股东的负面效应是因为具有政治背景的高管的激励来自于其所任职企业的财富激励较低,而主要取决于政治升迁激励,相应地,他们会更有动力去执行政府的意志。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兼并与收购的财富效应   总被引:149,自引:3,他引:149  
并购引起了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股价的变化 ,因而引起了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股东财富的变化。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 ,对 1 999— 2 0 0 0年中国证券市场深、沪两市共 3 49起并购事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并购能给收购公司的股东带来显著的财富增加 ,而对目标公司股东财富的影响不显著 ;不同类型的并购有不同的财富效应 ;国家股比重最大和法人股比重最大的收购公司其股东能获得显著的财富增加 ,而股权种类结构对目标公司股东财富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企业的捐赠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出于慈善的“社会责任”动机,也可能表现为战略性绩效改善动机。本文研究发现,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中,捐赠行为还没有被市场所认可,股东会认为捐献降低了可供股东分配的资源和利润,损害股东利益,因此给予负面评价。市场对于不同的捐赠动机会给出不同的评价。如果企业捐赠更多地表现为战略性绩效改善动机,那么市场会给予积极的正面评价,这种捐赠能够提高盈余的信息含量,可能的原因在于,市场和投资者现阶段更加关注的是企业的短期盈利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收购公告的财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对2001-2003年我国沪市上市公司股权收购公告的财富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了独特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结果:短期内收购公司股东财富在公告日前后呈先盈后亏的阶段性表现.进一步的横截面回归分析指出:对股东财富而言,相对规模、上市公司国有股比例和年份在公告日前以及混合支付在公告日后均具有正影响,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在公告日后具有负效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1—2004年沪深两市所有发生对外担保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的方法,考察对外担保的公布给股东带来的财富风险,区分不同的担保对象和担保类型,对企业对外担保行为的市场结果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投资者能够区分不同担保类型对上市公司的实质影响,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为股东财富带来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企业并购的绩效问题上,有多重研究方法可供选择,其中事件研究法作为主流方法之一,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考量并购事件中股东财富变化的方法。本文以中国移动入股浦发银行为例,采用基于超常收益的事件研究法对并购中股东财富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并购案例的市场反应。通过计算合并前后60个交易日的超常收益率及累计超常收益率,观察并购前后市场对公司价值的反应,发现此次并购事件均促进了并购方和被并购方股东财富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企业发生社会责任负面事件,对同行业受讯企业产生积极还是消极影响,一直是学者试图解析的重要问题。以蒙牛公司为例,利用单因素市场模型估计股票累积超额收益,探求企业社会责任溢出效应中传染效应与对比效应的主导性。研究发现:第一,资本市场会对发讯企业做出惩戒反应;第二,社会责任的溢出效应包括对比效应和传染效应,不同事件的溢出效应主导性不同,研究结果显示负面事件的对比效应更强;第三,对比效应较传染效应的作用期更长;第四,市场对不同事件、不同社会责任的反应在强度和性质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有关保险资金持股与资本市场稳定相互关系的讨论多止于推测,少有学者以大样本数据进行实证考察。在理论上,保险资金持股上市公司,一方面可以抑制经理人负面信息隐藏,作为市场“稳定器”降低股价暴跌风险;另一方面,也能引发投资者跟风炒作,导致市场情绪高涨和股价高估,成为股价崩盘风险的“加速器”。本文基于2007—2016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分析保险资金持股上市公司是否加剧市场暴跌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保险资金持股加剧了股价崩盘风险,是公司股价崩盘的“加速器”。这一结论在经过DID模型、工具变量回归、PSM+OLS等内生性分析,以及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表明,相比于民营、小型和财产保险公司,在股市投资规模更大的国有、大型和人寿保险公司更能引发市场跟风炒作,加剧股价崩盘风险;不过,当保险资金作为前十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时则能够降低股价崩盘风险。本文不仅为保险资金持股与资本市场稳定相互关系的讨论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规范保险资金股权投资,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以我国多元化公司中管理者利用内部资本市场进行资金错配攫取私利行为为背景,研究管理者股权激励对多元化公司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和公司价值的影响。通过建立双重委托代理模型,选取2009-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①多元化公司内部资本市场效率随管理者股权激励水平的提高而提高;②管理者股权激励水平提高最终导致多元化公司价值增加,内部资本市场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③公司多元化水平影响管理者股权激励对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和公司价值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3.
冯晓晴  文雯 《经济管理》2022,44(1):65-84
具有国资背景的机构投资者,对于资本市场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我国2015—2019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考察持股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持股显著提升了企业投资效率,并且该影响在代理冲突更严重和所处信息环境更不透明的公司中更加显著。机制检验表明,降低企业内外部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是持股提升企业投资效率的重要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机构投资者持股时间越长,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治理效果越好;细分国有机构投资者类型后发现,致力于长期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和上市公司长期健康发展的证金公司和汇金公司对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显著,但没有发现“救市”基金和外管局旗下的投资平台对企业投资效率有提升作用。研究结论从企业投资效率视角为国有机构投资者持股在微观企业日常经营中发挥的治理作用提供了新颖的经验证据,对进一步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质量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公司治理、股票估值与资产定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视公司治理信息的披露,监管部门等机构出台了相关的公司治理披露政策,进而使得投资者购买公司股票时,能够考虑公司治理因素。由内在价值理论和相对估值理论组成的传统估值理论没有考虑公司治理因素,公司治理是否影响股票价格和如何影响股票价格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在资产定价模型中,单因素模型和多因素模型的解释能力不是很理想,公司治理风险因子的提出将有利于完善定价模型,治理溢价这个市场异例的本质、检测和存在原因将是未来公司治理关注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股票回购是成熟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一种常用的财务工具,而在我国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股票回购影响企业价值主要有四种路径。研究股票回购对于规划财务战略、完善公司治理、优化资本结构、改善公司业绩、防御敌意收购、推行员工激励计划、积极引导股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前因变量、慈善行为与组织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的社会发展观和价值观的逐渐成熟,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有效方式,企业慈善捐赠行为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不仅捐赠领域越来越广泛、捐赠资源日趋多样,而且更注重捐赠的效果。与迅速增长的慈善实践相比,相关慈善理论略显薄弱,大多研究仅描述了慈善行为本身,鲜有关于慈善产生动因、行为特征、组织绩效的详细解读,因而使理论工作者难以廓清慈善行为的全貌。本文通过理论演绎,阐释了前因变量、慈善行为和组织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关研究假设,构建了"前因变量—慈善行为—组织绩效"这一概念模型,该模型论述了影响慈善捐赠行为的关键因素,揭示了慈善捐赠行为对企业组织绩效的作用机制,未来的研究可以通过实证数据进一步检验和修正理论分析框架,以为我国企业参与慈善活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现有文献分别考察了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资本市场对并购绩效的影响,甚少考虑外部资本市场与内部治理特征内生性的影响,这会使研究结论产生偏差。本文将上述两者结合起来,在交互的视角下,首先运用夏普里(Shapley)值分解法分析了控制权与流动性各自对并购绩效的贡献,进一步分析了控制权与流动性之间的相互影响,并设计了分位数分组回归模型,研究在流动性调整下控制权的并购绩效效应。本文研究表明,流动性对公司控制权的并购绩效产生了比较明显的调整,货币市场流动性高时控制权并购绩效低;股票市场流动性高时控制权并购绩效显著;而个股流动性对控制权的并购绩效调整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国有股权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U型曲线和政府股东两手论   总被引:79,自引:5,他引:79  
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本文发现国家持股规模和公司绩效之间呈现左高右低的非对称U型关系。总体而言,国家持股企业的表现不及非国家持股企业。同时,随着国家持股比例的上升,企业绩效起初随之下降;但是,当国家持股比例足够大时,随着国家持股比例的上升,企业绩效上升。这就是说,国家持股对企业的绩效具有两面性的影响。作为事实上的国有股东,政府存在着政治和经济双重利益,从而既通过政治干预攫取企业财富,又借助公司治理和优惠待遇来提升关联企业的价值。国有股减持应该避免U型曲线的底部价值陷阱。  相似文献   

19.
客户股价崩盘风险对供应商具有传染效应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旋  王雄元 《财经研究》2018,(2):141-153
文章利用手工整理的2007?2013年800对客户与供应商均为上市公司的供应链公司数据,探讨了客户股价崩盘风险是否会通过密切的供应链关系传染给供应商.研究发现:(1)客户股价崩盘风险对供应商具有传染效应,且这一传染效应主要出现在供应商自身抗风险能力不足时.(2)客户与供应商的关系越重要、越专有、越稳定、越良性,客户股价崩盘风险对供应商的传染效应越强.这表明由于密切的经济联系,当客户股价崩盘风险较高时,供应商可能会受牵连而发生崩盘.文章的研究为传染文献提供了新的适用情形,也展示了客户影响供应商的独特路径,从而丰富了传染效应和客户供应商关系的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20.
资本市场开放作为我国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深刻改变了中国资本市场交易者结构特征,可能对上市公司的自利行为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基于沪港通这一准自然实验,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能显著抑制企业的避税行为。影响机制检验表明,资本市场开放不仅有助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抑制高管避税寻租动机,而且有助于改善公司信息质量、增加避税成本,从而降低企业避税水平。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这一影响对于税收征管强度较低地区的企业更显著。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沪港通可以作为有效的外部治理机制,促进企业规范自身行为,提高税收征管效率。这为后续进一步深化金融领域开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