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影子银行的发展在给金融业带来活力的同时,亦引发相应的体系性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监管缺失问题,带来一定的不稳定性,因而需改革我国分业监管模式,树立功能性监管理念,健全影子银行法律法规,在鼓励金融创新同时,注意强化金融监管的有效性,让影子银行在完善的监管制度下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成立时间短,监管经验少,客观上存在对市场的风险控制能力较差,监管处于事后监管,不能实现超前性和预警性。监管机构仍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针对监管体制中存在的缺陷,在金融监管改革过程中,应首先建立金融监管的合作制度,使监管机构在各自独立行使监管职能的同时,有效地协调彼此之间的权责,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率。其次,强调金融法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3.
金融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金融监管是保证这一行业安全、稳健经营的手段,我国目前金融监管目标基本上是体现了社会利益论,目前的金融监管体制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而建立起来的。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金融业必将全面开放,必将面临着更大的金融风险。为了降低金融业的风险,应对金融自由化、金融创新,保证金融业的安全稳健运行,中国金融监督必须不断改革,建立完善的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4.
金融结构变迁要求具有动态适应性的金融监管制度,在金融结构变迁的过程中动态的调整金融监管制度能控制金融风险,增强金融系统的资金配置效率并促进金融结构的变迁。目标金融监管制度应具有前瞻性、经济可行和一定的弹性,我们应当以金融结构变迁为基础,逐渐从以行政干预为主、行业自律为辅的监管过渡到以行业自律为主、行政干预为辅的监管结构;从机构监管过渡到功能监管;从分业监管过渡到统一监管。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有涉外金融监管制度难以满足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监管要求,导致了法律制度滞后于金融改革开放进程、监管手段不足、分业监管体制造成的不同监管机构之间难以协调以及国际合作形式单一化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现有的监管模式难以平衡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的关系,亦无法满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涉外金融监管方面的改革要求。应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采取综合性、国际性的监管策略,加强对金融风险监管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相似文献   

6.
美国作为世界公认的金融"避风港",具有一套比较完善的金融监管制度。其中,作为联邦银行监管机构之一的美国货币监理署,对保证银行的安全稳健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美国货币监理署的设置目标、监管手段、监管标准和执法查处情况,以期为我国的银行监管制度改革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7.
美国作为世界公认的金融“避风港”,具有一套比较完善的金融监管制度。其中,作为联邦银行监管机构之一的美国货币监理署,对保证银行的安全稳健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美国货币监理署的设置目标、监管手段、监管标准和执法查处情况,以期为我国的监管制度改革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8.
徐磊  王建华 《经济师》2012,7(2):89-90,93
外汇保证金产品属于金融衍生品中场外交易品种,目前,否认外汇保证金交易的合法性只是权宜之计,合理引导、加强监管势在必行。大多数国家或地区对包括外汇保证金产品在内的场外市场主要采取统一监管或分业监管两种模式。金融业的混业经营及场外衍生品的迅速发展和相对不定型的特点,使得分业监管渐显弊端,各监管机构之间难以形成合力,往往成为监管缺失的根源。目前,统一监管和混业监管渐成趋势。宏观政策方面,循序渐进构建我国综合化监管模式或基于分业监管体制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从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转变。微观政策方面,净化和规范现有市场;明确限定交易机构准入门槛;提高机构风险管控能力和服务能力;严格规范信息披露,执行定期报告和审计制度。  相似文献   

9.
李成  张炜  匡桦 《财经研究》2011,(2):27-37
文章通过对金融监管者之间的博弈行为研究发现,分业监管体制下监管机构之间的监管合作成本是导致监管制度漏洞的重要因素。以金融监管机构之间博弈为基础的监管者与金融机构的博弈结果显示,监管者可以通过对监管成本和处罚力度的动态调整实现监管博弈均衡。监管制度的均衡分析与微观形成机理结论的契合表明,降低监管成本比单纯加大对金融机构的处罚力度更有利于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控制与化解。通过对美国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金融监管实践分析和我国金融监管现状透视,模型结论得到了有效的印证。  相似文献   

10.
金融监管框架的演变趋势与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当前全球金融监管的演变趋势和主要特征体现在:金融监管更为强调激励相容;金融监管更为强调鼓励金融创新;注重金融监管的成本收益权衡、监管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监管的问责考核;从分业监管、机构监管转向混业监管、功能监管;金融监管框架日益趋于全球化。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中国金融监管体制,为商业银行、特别是新兴商业银行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本次震撼全球的美国金融危机给世人敲响了金融危机不定时爆发的警钟。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危机的传染性更强、金融风险更大。中国相对脆弱的金融体系需要探索如何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如何健全金融监管体系的制度与法制建设。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过程深入,制定并颁布《金融危机法》能克服目前金融监管纵向监管体系缺陷,对提高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应对金融危机能力、稳定金融市场与保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首次提出了银行风险监管的三大要求:最低资本标准、监管约束和信息公开。并且强调银行机构自有资本与银行风险防范之间的紧密联系,完善了银行资本计算与银行风险的计量方法,进一步扩展了风险的范畴,在此基础上提出全面风险控制与防范的理念,为协调各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奠定了基础,但客观上也对新兴国家银行业金融安全的维护带来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由于我国实行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分业经营,目前的监管机构“一行三会”也主要建立在分业经营基础上,金融风暴的出现以及国内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机制,混业经营以及金融业不断发展的国际趋势使我们不得不反思我国现行金融监管机制的缺陷及未来可能产生的风险,并进一步思考对现行金融监管机制进行改革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公众健康。可以说,食品安全问题是民生问题、是政治经济问题,也是社会科学发展问题。多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强食品安全立法和标准体系建设,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对食品实行严格的质量安全把关,在国际上加强食品安全的交流与合作,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得到明显提高。但是食品安全问题仍然频频发生,这使人们对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产生了许多的疑问,为什么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是法律不完善,还是制度的缺失?是监管不到位,还是技术力量落后?从监管角度来看,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食品安全事件中暴露出大量伦理问题及冲突,导致监管政府责任的虚化,监管不能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5.
蒋海  罗贵君 《经济前沿》2012,3(2):134-149
近期全球金融危机表明,以微观审慎监管为核心的《巴塞尔协议Ⅱ》,不能有效解决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问题,同时还加剧了银行体系的顺周期性。各国金融当局和学界开始关注宏观审慎监管和逆周期监管问题,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我国"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构建逆周期宏观审慎金融管理制度的目标。为了反映这一最新研究进展,更好地为我国金融监管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在对微观审慎监管缺陷的相关成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全面归纳、梳理了关于逆周期宏观审慎银行监管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反思与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德瑞 《经济经纬》2005,(5):148-150
作为部门行政法律制度建构的一部分,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还存在着较大的缺陷,突出表现在金融监管立法不完备,法律、法规混杂、重复、遗漏及空白之处甚多,对监管主体的规定存在缺失,央行的独立监管地位弱化,关于金融监管的手段、方法的规定不完善,以致造成执法缺乏力度。在国外资金大量涉入国内、国际金融及监管规则约束国内的金融机构之前,必须完备我国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逐步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在此背景下,金融国际化备受质疑。面对危机,应该客观地看待金融国际化与金融安全之间的关系。在后危机时代,为夯实国家金融安全基础,防范金融危机,中国不仅不应放慢金融国际化的步伐,反而应主动融入金融全球化的浪潮,进一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国际化演进进程,以缩小国间制度落差;借世界金融格局变革之机,积极参与后危机时代的国际金融秩序重构,提升话语权;在遵循一定协调原则的前提下,主动参与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强化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联手防范金融风险的国际传递;紧跟国际监管趋势,宏观与微观审慎监管并举,构筑国家金融安全的监管防线。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审慎监管局对金融集团的监管,是建立在反复征求业界意见和研究监管实践的基础之上。监管目标和监管对象明确,同时融合新巴塞尔协议、金融集团监管论坛关于对金融集团监管的原则,是对后续各种类金融集团进行审慎监管的积极尝试,对于正在探索金融集团监管的国家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阶段实行的分业监管模式显然已经缺乏发展的基础,从前瞻的角度看,分业监管模式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业有序发展的监管功能面临弱化的处境。对当前的中国,选择适当的金融监管模式,对金融有效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科技水平的提升,在用医疗器械安全已成为影响人的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站在行政法的角度,从法律体系、监管职权、社会监管等方面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在用医疗器械安全监管主体存在的问题。建立以政府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为主导、社会组织和机构为补充的在用医疗器械安全监管主体模式能够完善我国在用医疗器械监管体系,确保人民群众"用械"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