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的广泛应用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13—2019年中国28个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探究了人工智能技术对制造业就业的产业关联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从垂直产业链溢出维度,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技术关联和产品关联路径对制造业就业规模产生显著为负的前向和后向溢出效应,对制造业就业结构优化具有显著为正的前向溢出效应,但其后向溢出效应在考察期内尚未显现。从水平技术关联溢出维度,人才流动与产业竞合能促使邻近行业人工智能技术对本行业的就业规模扩张和就业结构优化分别产生显著负溢出和正溢出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考虑科研水平、资本深化和行业规模的调节作用后,人工智能技术对本行业的岗位替代效应有所缓解,对劳动力就业结构的优化效应不断加强。本文从产业关联溢出视角揭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为合理引导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实现稳就业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着产业结构转型与就业之间的尖锐矛盾。根据2002年、2005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我们借助就业乘数理论分析了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就业创造能力及其变化,并与部分国家制造业的贸易竞争优势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我国新型工业化模式选择必须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依赖技术创新,改造劳动密集型企业;同时,加大研发投入水平,增强成果转化能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便承接更多的国际产业转移,拓展新的就业空间。  相似文献   

4.
利用动态生产函数测算1993-2008年我国制造业及其25个三位数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技术进步对制造业就业的短期和长期效应,结果显示技术进步对制造业的就业有短暂挤出效应,中长期则存在正效应,资本深化导致了制造业就业弹性的下降,应积极促进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发展人力资本密集型行业,在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同时增加就业。技术进步对制造业中不同技术含量行业就业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是中国重要的FDI聚集地之一,但由于受种种因素制约,目前FDI与本土产业关联度较弱,我们通过该路经来获得产业关联效应十分有限,而外资扩散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渠道是它们与当地企业之间形成的后向关联。以江苏省制造业各部门为研究对象,从后向关联的角度分析了FDI与本土产业的关联现状,并从提高跨国公司的产业关联效应的三个主要因素分析了其原因,最后从政府及企业的角度提出了促进FDI与本土产业的关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选取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将数字技术创新引入各省份就业技能结构研究框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数字技术创新对就业技能结构的影响。研究显示:数字技术创新与就业技能结构之间存在空间依赖性;数字技术创新及其各维度水平提升均可促进就业技能结构优化;数字技术创新对就业技能结构优化的影响存在非均衡效应,即相较于落后省份,数字技术创新对先进省份就业技能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更强;产业转型升级与数字经济发展在数字技术创新对就业技能结构优化的影响进程中发挥中介作用。据此,提出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发展、实施动态化和差异化政策体制、优化数字技术创新要素供给结构三种路径以期为数字技术创新优化就业结构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我国的制造业各行业1995—2009年间的面板数据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入世以来的FDI技术溢出效应做实证分析,结果表明,FDI对我国的制造业确实存在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8.
罗军 《财经科学》2014,(4):61-71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同时包含国际贸易、FDI和技术进步变量的劳动力就业模型,并利用中国制造业2003—2011年面板数据,既分析了我国制造业总体,也考察了以行业特点分组的子样本的劳动力就业受上述三项变量影响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国际贸易和国内技术进步会拉动我国就业,而FDI则会抑制我国就业。从基于行业特点分组的研究来看,国际贸易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拉动作用随着贸易开放度的提高而增加;FDI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抑制随着FDI进入程度的提高而逐步减小;技术进步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拉动作用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吴迪 《经济学家》2024,(2):81-90
从诱致性技术进步视角,分析制造业技术进步主要是由资本价格下降诱致还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诱致,进而辨别制造业诱致性技术进步属于“主动吞噬”就业还是“被动补充”劳动力空缺。本文通过构建要素价格变动诱致制造业企业技术进步的理论模型,利用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和资本价格下降均会促进资本深化,实现企业技术进步;我国制造业技术进步主要是劳动力成本上升所诱致;要素价格变化可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增加创新投入途径来实现制造业技术进步,但会排斥低技能劳动力。因此,在加快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中需加强技能培训和优化教育结构,以稳定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并建立高人力资本后备军。  相似文献   

10.
在技术引进中,我国长期存在一些影响技术使用效果、消化和创新,倾向于生产线的引进而忽视软件技术和必要的关键设备的引进等问题,这些问题目前已经得到了足够的认识,也正在这方面进行着技术引进方面的五大转轨,即:引进主体从以国家为主体向以企业为主体转变,并从企业单独引进向科研、制造系统联合引进转变;引进目的从生产使用为主向消化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change in the industry structure of employment in China based on the practical analysis of data of the change in the industry structure of employment and the production value of three major sectors and GNP. At the same time, the article studies the status quo of the industry structure of employment in China compared with other countries. On the basis of these studies, the article indicates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industry structure of employment in China and gives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optimize it.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北京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过程,提出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已处于现代型阶段,但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和劳动力比重与纽约、伦敦等国际大都市相比偏低。因此,应逐步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使之与第一、二产业协调发展,并在重视增长速度的同时注重提高增长质量,形成合理的规模和结构。以推动北京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商直接投资(FDI)是中国促进经济发展和缓解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相关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SPSS分析软件)说明FDI对中国就业结构(主要是就业的地区结构、产业结构)具有明显和积极的影响,应继续扩大FDI规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4.
构建了包括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政府目标函数,利用2005—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测算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权重区间。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政府目标函数中资本密集产业部门的权重介于0.564~0.623之间,资本密集型产业部门的权重显著大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部门;政府更重视资本密集型产业部门的福利。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需求结构及发展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投入产出法与比较分析方法,对典型国家(或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需求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服务业发展水平、生产性服务业性质、制造业性质四方面是影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需求结构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四要素发展特点总结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需求的国际发展态势,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与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由对制造业需求显著转为对自身需求显著,而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由以非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主导逐步转向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主导。结合我国现状,本文最后提出了推动我国两类产业互动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制造业的技术创新需要金融的支持,金融发展也需要制造业等实体经济提供支撑,金融如何支持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并最终实现自身发展值得深入研究。以外部融资依赖度高、技术密集度高的9个制造业子行业为样本,实证研究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对制造业高技术密集度子行业的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资本市场对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有明显促进作用,而信贷市场对其无显著促进作用。为此需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等途径,促进制造业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7.
张云  王昕 《技术经济》2013,32(1):44-50
将直接投资于制造业的ODI分为学习型ODI和竞争型ODI,运用Almon方法并利用2003—2010年我国的数据,实证研究两者对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两种ODI对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滞后期影响大于当期影响,且学习型ODI比竞争型ODI更有利于促进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中技术结构的升级。  相似文献   

18.
笔者通过构建制造业技术结构高度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该指标体系评价了中国主要工业省份的制造业技术结构高度化水平,并就测评结果对各省区未来阶段的产业政策走向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晖 《经济地理》2020,40(5):145-154
就业空间结构是解读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维度。基于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第二次与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采用贝叶斯克里金地统计、空间自相关、非参数局部加权回归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索南京都市区就业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就业中心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2001—2013年,就业机会持续从都市区核心向郊区扩散,但接近半数的就业岗位仍然集中在各个就业中心,就业密度全局莫兰指数(总体集聚程度)变大(增强),"分散中的集聚"是南京都市区就业地理格局的主要特征。②制造业主导型中心始终是就业次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2008—2013年服务业主导型次中心的显著增多以及主中心的崛起预示着服务经济塑造就业中心的力量愈发突显。③就业次中心更倾向于出现在中心城区内的新城与副城极核、建成环境特别是公共交通可达性优良且产业/经济基础较好的地点。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动态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吴江  封晓庆 《财经科学》2006,(7):102-109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协调与否是衡量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本文在描述四川省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趋势的基础上,及进行相关度、就业弹性、结构偏离度分析,研究四川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动态变化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