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基于新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在镇(乡、街道)一级的尺度上考察了"邻居"对出口企业生产率贡献的影响,分层线性模型(HLM)估计显示出口企业生产率进步的确存在邻居的知识溢出效应,即"邻居企业"生产率(Ntfp)每提升1%,相应地促进本镇出口企业生产率增长0.24个百分点。更深层次地从"邻居"的行业异质性、空间异质性和资历异质性三个层面,多维度检验了"邻居"知识溢出效应的价值。从镇级邻居的行业异质性看,同行邻居的专业化知识溢出相比广义(非同行)邻居的多样性知识更加显著,前者生产率提升更能够促进同镇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增长;进一步发现"新邻居"的新知识溢出对出口企业的生产率贡献相对显著。  相似文献   

2.
在Melitz提出从企业异质性角度分析生产率对出口影响以后,国内学者运用实证检验认为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存在"生产率悖论"即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低于未出口企业,也检验得出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陷阱",即出口对企业生产率具有阻碍作用。本文首先提出一个数理模型研究企业出口与生产率的相互联系,再运用2008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实证检验"生产率悖论"与"生产率陷阱",并讨论它们存在的原因,为了使结论更加可靠,本文对出口企业与国内企业分别进行了全国、分行业、分省份的实证检验。最后在模型分析与实证检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出口制造业企业走出"生产率陷阱"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易靖韬  蒙双 《财贸经济》2016,(12):85-99
本文探讨了异质性企业出口、技术创新与生产率的动态关系.在异质性企业垄断竞争模型的分析框架下,我们构建了企业出口、创新与生产率的动态结构模型,并通过参数化函数形式建立了计量模型.基于2005-2007年中国电子通信行业的企业面板数据,本研究采用biprobit、非线性最小二乘估计等模型对企业出口、技术创新与生产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出口和创新的决策及其联动作用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企业的生产率、资本存量、劳动力投入和出口市场冲击是影响企业自选择行为的异质性因素;投资决策的回报随着企业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因此生产率高的企业会自选择做出该投资决策以获得更大利润.我们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证的视角在一个整体性的框架中验证了自选择效应、出口学习效应和生产率动态效应,同时对中国出口、创新和生产率的现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微观角度研究中国企业生产率及国际化模式选择是否符合新新贸易理论。在匹配《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与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基础上,借助一阶随机占优的Kolmogorov-Smirnov非参数检验,发现对外投资企业、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间的生产率关系并不完全符合新新贸易理论,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悖论"。随后,本文基于多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企业生产率对国际化模式选择的影响,全样本回归结果显示,企业生产率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对外投资,但不利于企业出口,并进一步从出口密度视角为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问题进行解释及验证。  相似文献   

5.
吴赛芬 《商》2014,(7):204-204,177
根据新一新贸易理论,高生产率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出口,低生产率的企业选择国内销售。新一新贸易理论是产业内贸易和产品间贸易的延续,是研究产品内贸易的理论依据。少数学者用中国的数据分析,得出了与新一新贸易理论相违背的结论,即生产率低的企业选择出口,而生产率高的企业选择国内销售,本文也是立足新一新贸易理论,结合前面几位学者对湖南省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及得出的结论,而从理论上阐述企业异质性影响出口竞争力的效应分析,并得出与新一新贸易理论不一致的结论:企业生产率与出口显著相关,但其相关关系不确定,因此,企业异质性是影响出口竞争力的显著因素,然而他们之间的关系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垄断竞争模型的分析表明,电子商务提高了企业参与出口的可能性和企业出口密集度,即促进了企业出口扩展边际以及集约边际出口增长,而电子商务的贸易促进作用与企业生产效率正相关。本文基于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利用Probit以及Fractional Probit计量方法对理论模型推出的相关命题进行了检验,并用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GPSM)对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加以控制。经验研究结果支持了相关命题,即电子商务在出口可能性与出口密集度两个维度上,对贸易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虽然本文的结论也支持低效率企业出口的"生产率悖论"现象,但发现电子商务在边际上缓解了这种悖论。分不同规模和所有制样本的经验研究比较发现,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大规模企业促进作用大于小规模企业、外资企业大于内资企业、民营企业大于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7.
基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融资能力异质性的视角,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生产率和融资异质性对企业出口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理论分析表明,生产率和融资能力对企业出口的影响互为条件:生产率水平在一定的范围内,融资水平的提高才会促进出口;同样地,融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生产率提高才会促进出口。门槛效应模型的实证结果与理论假说一致,生产率和生产规模存在双重门槛,融资能力存在单一门槛,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在适度水平内,生产率和融资能力对出口的影响更显著。系统GMM模型进一步验证了内源融资、外源融资、综合得分和融资指数等不同融资水平衡量指标下,融资异质性对持续出口企业出口规模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企业出口与生产率关系出发,文章对中国企业出口的自我选择效应进行了考察。运用OP估计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本文发现出口企业的TFP比非出口企业高,初步说明中国出口企业具有自我选择效应。进一步使用Heckman方法分析生产率的促进出口作用,在控制企业规模、生产能力、行业、经营年限、地区、所有制等因素后,中国企业的出口选择和出口供给都表现出显著的自我选择效应,且在行业、所有制和地区子样本中依然稳健。上述结论说明,我国政府应继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微观企业生产率水平的提高,以便实现出口贸易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2011年中国服务业上市企业数据对企业与生产率的"自我选择"及"出口中学"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出口是中国服务业企业生产率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也促进了出口规模的扩大;(2)在分所有制企业的检验中,只有国有企业均支持"自我选择"和"出口中学"假说,而非国有企业只支持"出口中学"假说。中国应该推动服务贸易发展,及时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落实反垄断政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2011年中国服务业上市企业数据对企业与生产率的"自我选择"及"出口中学"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出口是中国服务业企业生产率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也促进了出口规模的扩大;(2)在分所有制企业的检验中,只有国有企业均支持"自我选择"和"出口中学"假说,而非国有企业只支持"出口中学"假说。中国应该推动服务贸易发展,及时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落实反垄断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