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陈 《会计师》2014,(7X):10-11
2014年3月7日超日太阳因不能支付"11超日债"到期利息8980万元人民币,打破了中国债券市场零违约的神话,成为中国首例公司债违约事件。本文分析了超日太阳违约的原因及影响,并总结了这一事件带来的启示。我国证券市场并不完善,尤其是信用评价机制存在很大的问题,必须稳步推进市场改革,同时投资者也要加强风险意识,对违约风险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信用违约频发,且从民营企业不断蔓延到地方国企和央企。14年,"11超日债"因未能如期偿付利息成为我国首例违约的债券。2015年4月,中科云网违约,未能支付"ST湘鄂债"利息及回售款项。2016年以来,违约事件更是加速发生。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已有29只债券发生实质性违约,其中有12起公募债违约事件。随着违约事件的不断增多,刚性兑付被打破,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变得更加谨慎,市场对于信用风险的有效管控显得更为迫切,这些都为信用违约互换(CDS)等信用衍生品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相似文献   

3.
赵洋 《中国金融家》2014,(4):111-112
超日债违约了。 就在全国两会刚刚召开之际.中国债券市场上出现了被称为“里程碑事件”的债券违约案例。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11超目债”本期利息将无法于原定付息日2014年3月7日按期全额支付。  相似文献   

4.
刘康  韩梦彬 《银行家》2021,(1):89-91
当前债券市场信用债违约现状 2020年信用债市场违约情况 自2014年"11超日债"爆发信用风险事件以来,我国债券市场的违约事件逐渐增多,违约金额不断攀升,债券违约已渐趋常态化.据Wind数据整理,截至2020年12月15日,我国债券市场有60家企业、132只债券发生违约,新增违约金额达1341.20亿元.整体看来,在...  相似文献   

5.
"11超日债"违约事件作为我国债券市场第一起实质性违约事件,动摇了投资者"刚性兑付"的信念,然而其是否系统证伪了"刚性兑付"的命题仍需检验。本文采用短时窗事件研究法,以交易所公司债为样本,检验其信用价差在事件前后的变化,对超日债事件对信用债定价机制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1)超日债事件引起交易所公司债信用价差显著增大,但是在经济意义上并不显著;(2)民营企业公司债信用价差增加值大于国营企业公司债信用价差增加值,(3)高收益公司债信用价差增加值大于低收益公司债信用价差增加值。研究结果说明"11超日债"事件仅形成了信用债定价在高低收益、不同发行人背景和市场间的分化,在信用债定价中"刚性兑付"信念仍广泛存在,尚未对市场形成根本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实现了强劲增长,债券型产品成为券商资产管理行业中最为主流的产品类型。但自2014年以来,各类信用违约事件的加速爆发也让信用债投资的风险逐渐凸显,债市违约潮渐起,并直接传导到大资管行业的各个领域。对基金业而言,不得不面对债市投资风险陡增的困境。虽然在此期间发生了数起信用违约风险事件,如对我国债券市场影响意义深刻的"11超日债"事件,但最终经各方博弈后几乎也如期兑付。然而,与国外金融市场违约事  相似文献   

7.
《金融博览》2014,(8):12-12
近来,在中国经济领域发生了一系列违约事件,且违约金额越来越大,涉及的行业也越来越多,如上海超日太阳能公司的债券利息、违约,以及山西海鑫钢铁集团的银行贷款逾期等。  相似文献   

8.
ST超日表示,“11超日债”本期利息将无法于原定付息日全额支付,仅能够按期支付共计人民币400万元,这一事件意味着第一个实质性违约在中国债券市场出现了。  相似文献   

9.
张传金 《会计师》2019,(13):5-6
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内发展良好的企业希望在资本市场中获得更多的融资。发行债券是公司多种融资渠道中相对安全、方便的一种,但是,2014年3月4日,在"11超日债"事件发生后,国内的公开募集债券市场更新了默认记录,债券市场的违约事件层出不穷。本文通过分析江泉集团债券违约的成因及经济后果,希望对类似的民营企业债券违约事件提供一定的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债券市场风险极大,却被掩盖。现在,是揭开盖子的时候了。据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秘书长时文朝提供的数据,2007~2011年,公司信用债券市场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国发生400起违约,排名第二的日本发生8起违约,而中国债券市场发展至今尚未发生一起违约。没有一例实质违约的中国债券市场惯例将被打破,"11超日债"有可能出现实质违约。2013年,中国债券市场将出现实质性违约事件。这是好事。一个债券市场,明明风险较高,却评级滥竽,关键时刻由政府托盘,或者借新还旧,这样的市场永远是行政市,永远不会有风险意识,永远不会成熟。  相似文献   

11.
《会计师》2014,(11)
分析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1年公司债券存在的问题:1.上市当年的违规上市;2.债券信息披露缺陷;3.债券发行后的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分析。"11超日债"在债券违约或濒临违约时对债券投资者保护程度,并总结该违约案例的发生对目前中国债券投资者保护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2014年初开始,信托、债券、银行理财等多个金融细分领域都陆续出现了金融市场违约的个案或苗头,尤其是上海超日违约事件,打破了国内金融市场刚性兑付的"神话"。金融市场违约事件的出现,短期而言,可能会对金融市场构成一定冲击,但长期来看,其整体风险可控,有利于金融体系完善和金融业健康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刚性兑付"长期以来,国内金融市场基本保持着刚性兑付的"潜规则"。  相似文献   

13.
一、违约事件浮出水面从2012年下半年起,中国信托行业的违约事件开始逐渐浮出水面:2012年6月,中诚信托旗下融资规模高达50亿元的"诚至金开1号"煤矿信托的债务人卷入了民间融资诉讼;2012年11月,中融信托因为债务人未能按期偿还3.845亿元信托贷款,提请拍卖青岛凯悦中心部分资产;2013年1月29日,中国最大的信托公司中信信托宣布,由  相似文献   

14.
吉达 《证券导刊》2010,(43):85-85
一直倍受投资者关注的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超日太阳")将于11月18日荣登资本市场,正式上市发行。超日太阳此次计划发行6600万A股,募集资金12.94  相似文献   

15.
杨祝婕 《会计师》2014,(6):33-34
分析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1年公司债券存在的问题:1.上市当年的违规上市;2.债券信息披露缺陷;3.债券发行后的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分析。“11超日债”在债券违约或濒临违约时对债券投资者保护程度,并总结该违约案例的发生对目前中国债券投资者保护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2020年,"逃废债"一词在时隔多年后再次成为经济金融领域热点,背后是以债券违约为代表的信用风险事件频发.自2014年发生信用债违约事件以来,我国债券违约走出了"规模化、常态化"趋势,特别是2018年以来,违约债券的规模及其占信用债存量比重同时呈现高位上涨态势.违约债券的主体也出现显著变化,国有企业信用债密集违约"接棒...  相似文献   

17.
2014年7月31日,阿根廷被国际评级机构判定为选择性债务违约,遭遇了2001年以来的第二次债务违约。本文通过阐述阿根廷此次债务违约事件发生的背景、基本情况,分析债务违约事件产生的原因及主要影响,提出其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2021年开年前三周,信用债取消或推迟发行规模接近500亿元,尽管相比于2020年11月、12月有所回落,但仍处于历史相对较高水平。信用债取消或推迟发行规模居高不下的背后,反映了大型国企超预期违约事件发生后市场谨慎情绪的余波对债券发行市场的制约。目前超预期违约事件所引发的债券市场连锁反应正在逐渐弱化,但相关事件所暴露的信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仍值得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9.
刘振斌 《河北金融》2020,(12):51-54
自"超日债"违约以来,我国信用债违约处置机制建设不断完善,但仍有一些不足,如交易环节流转不畅、投资者保护力度不足和处置机制单一等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违约信用债无法市场化流转,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在此背景下,有必要深入分析目前我国信用债违约的处置情况,剖析当前信用债违约处置的问题。在信用债违约风险的化解中,应尽快强化制度约束,推出市场化流转机制,加强风险管控,以实现保护投资者和发行人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20.
谢仍明  马亚西 《银行家》2013,(1):103-105
信用违约事件的发生与解决是债务资本市场的基础事件之一,而基于信用违约事件的风险管理则是债券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的表现。然而纵观中国债券市场,其自诞生至今,尚未有过一例实质的信用违约事件,市场在年年的等待、担忧中看到的是每一个信用风险事件最终都被妥善安排和解决。对此,市场的心态可谓五味杂陈:一方面既不希望债券违约造成市场冲击影响到投资收益,另一方面又期待有违约事件出现以推动信用债市场良性发展。可以预见,随着债券直接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及私募债等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