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某县登记机构询问:我县王某将自有的房屋交由熟人张某管理、使用,并将房屋所有权证也给了张某。但张某在2008年伪造了王某的委托书,以代理人的身份将房屋卖给了周某,并到我局办理了转移登记,周某已领取了房屋所有权证。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产市场》2011,(10):93-93
张某承租了赵某的房屋。在与赵某商谈租房事宜时,张某借口要求复印该房所有权证及赵某身份证等相关资料,将所有权证原件调包。随后,张某又高价伪造了仿真度极高的赵某身份证。利用这些条件,张某将该房以市场价格卖给不知情的王某,并到房管部门办理了过户,王某取得了该房的所有权证书。5个月后事情败露。赵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王某房屋买卖合同无效,注销房屋所有权证,返还房屋。  相似文献   

3.
张某将登记在自己名下的商品住房转让给李某,签订了房屋转让合同,并持转让合同、房屋所有权证等材料申请了房屋转让转移登记。不久,张某意外死亡。张某的独子张小某从外地回家办完后事后,到登记机构查询,得知登记簿上张某名下的房屋无转移登记和限制处分记录。遂后,张小某以继承人名义凭记载张某为所有权人的登记簿打印件、继承权公证书等材料申请房屋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产市场》2012,(2):91-91
案例 2011年8月,张某与王某签订了一份《房屋买卖协议》,约定王某将自建的120平方米房屋卖给张臬,价格为20万元。张某先行给付4万元定金,余款16万元于王某交房时交清,如一方违约,则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合同签订后,张某给付了王某4万元定金,王某给张某出具了收据。事后不久,恰逢房产部门到王某房屋所在区域做房屋动迁摸底调查。王某为获得高额拆迁款,遂以被张某欺骗为由,多次找张某要求退还定金,不再卖房,但遭张某拒绝。协商未果,王桌不再理会张某,将房屋以更高价格出售给李某,并办理了过户,张某得知后起诉至法院。  相似文献   

5.
案例:张某与开发商签定了分期付款的房屋买卖合同并办理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后来,由于张某不能按照合同约定期限付清余款,经与开发商协商解除了房屋买卖合同。现张某与开发商共同向房屋登记机构提出将该房屋所有权返还到开发商名下的请求。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有几种不同意见,笔者试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6.
江苏某市登记机构一位员工提问:有一份房屋买卖合同,合同所载明的房屋承受人为张某,他在数年前就已经申请登记并领取了权属证书。但是,张某最近向我处声明:他申请登记时所提交的房屋买卖合同上所载明的房屋承受人虽然是他,但这是其他人以他  相似文献   

7.
《财会月刊》2013,(1):93-94
1.2011年4月1日,王某与丁某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双方约定:王某将一栋房屋出售给丁某,价款为120万元。丁某支付120万元的价款后,王某于2011年4月10日向丁某交付了房屋,但双方没有办理产权过户登记。  相似文献   

8.
案例:张某与开发商签定了分期付款的房屋买卖合同并办理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后来,由于张某不能按照合同约定期限付清余款,经与开发商协商解除了房屋买卖合同。现张某与开发商共同向房屋登记机构提出将该房屋所有权返还到开发商名下的请求。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有几种不同意见,笔者试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9.
某市登记机构询问:某银行将一处自有房屋卖给某甲,银行和某甲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并办理了转移登记。一年多后,因该房屋质量问题(已由质监部门认定为不合格工程),某甲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退房。经法院判决,由某甲将房屋返还给银行、银行给与某甲相应的经济补偿。现  相似文献   

10.
在实际工作中,笔遇到了这样一则案例:甲有处私房卖与了乙,双方在房屋权属登记部门办理了转移登记手续。乙领到了该房的所有权证后,又将该房抵押与丙。丙基于对房屋所有权证表征权利的信赖,同意并办理了抵押登记。后甲与乙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因存在重大暇疵而被人民法院裁定无效。根据合同法五十八条合同无效,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的规定,乙取得甲所有的房屋无合法依据,应将房屋返还与甲。因此,房屋权属登记部门注销乙的所有权证,丙将丧失对该房的抵押权。由此产生的问题,不容忽视我国实行的是房屋所有权登记发证制度,《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房屋权属证书是权利人依法房屋所有权并对房屋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利的唯一合法凭证。”“依法登记的权利受国家法律保护”。丙信赖房屋权属登记部门颁发的房屋所有证书表征权书表征权利的真实性而为交易,结果其利益仍然遭受不测之损害,对丙显然不公。笔认为,有必要对我国房屋权属登记制度进行反思和检计。  相似文献   

11.
2D05年10月,王某、李某同居并一起出资购买了某市一处房屋,以王某的名义签订了合同、办理了各项手续并申请登记领取了房屋所有权证。2006年1月,两人分手,约定房产归男方王某所有,王某给予李某补偿5万元,房屋归李某使用,待李某结婚后或者5年后再将房屋交付给王某。2006年3月,王某与顾某签订了房屋买卖协议,并办理了房产过户登记手续。2D06年4月,顾某要求李某让房未果,  相似文献   

12.
某市登记机构询问:张某租用卢某的房屋并以小孩就学为由,骗取了卢某的房屋所有权证及身份证,将卢某的房屋卖与周某。到我局办理过户登记手续时,张某找了一个年龄相仿、容貌和卢某很为相像的人,谎称其为房主卢某,因房屋所有权证及身份证都是真实的,我们受理时未曾发现其冒名顶替。  相似文献   

13.
读者来信     
《东南置业》2013,(5):97-97
陈某与李某于2008年登记结婚,婚后两人一直承租并居住于鼓楼区A路B号房屋。2010年5月3日,陈某未经李某同意私下购得该承租房屋,产权登记在陈某一人名下。2010年9月,陈某将房产赠与第三人王某,并与王桌签订了一份《房屋买卖合同》,但并未收取王某的购房款。后陈某将该房屋产权通过办理房屋买卖手续过户给了王某,王某并不知道该房屋是陈某夫妻共同所有的。房屋过户后仍由陈某与李某居住。2012年春节前,李某知晓陈某于2010年购买了该房屋。李某要求陈某出示该房屋的产权证,陈某遂将该房屋买卖实情告知李某,李某得知后,强烈反对陈某的赠与行为。陈某夫妻双方经过多次协商都无法就此事达成一致意见,后李某诉至法院,请求:1、确认陈某与王某就该讼争房屋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2、上述房屋恢复到陈某名下。为此,王某来信咨询该合同是否有效,如果无效,他对该房屋能否使用善意取得的情形?  相似文献   

14.
某市登记机构询问:张某与某典当行签订了绝当合同,将自有房屋绝当给典当行。根据《典当管理办法》,双方先将房屋办理了抵押登记。绝当合同中写明:如果张某到期不还款,房屋可由典当行拍卖。后来,张某不知去向。不久,双方协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产市场》2012,(12):91-91
案例张明与李燕婚后购置了两处房产,其中一套登记于妻子李燕名下。2004年,李燕联系到马先生,欲将房屋出售。在核查完李燕的身份证、房屋所有权证后,马先生与李燕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并在付完款后办理了过户登记。2007年,张明与魏小姐发展成为情人关系,并私下送其另一套房产。2008年,此段婚外情败露,张明权衡利弊后选择了回归家庭,但魏小姐拒不退还获赠房屋。李燕遂和丈夫将魏小姐诉至法院,请求确认赠送房  相似文献   

16.
卖方甲与买方乙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并共同申请完成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后来,人民法院应乙的起诉,以显失公平为由,撤销了甲、乙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合同法》第58条规定,合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 朱某与钮某于1996年9月结婚,双方于1997年购买了一处房产,并于同年领取房屋所有权证,登记所有权人为钮某。后该房屋一直出租给他人使用。2006年9月18日,钮某向房屋登记机构声明其至今未婚,提供了能证明其未婚状况的户口簿,签署了权属保证书,并在同日与曹某订立房屋买卖合同,约定将该房屋以20万元价格出卖给曹某。  相似文献   

18.
一、房屋买卖合同被法院撤销后,原权利人申请已经完成转移登记的房屋所有权再转移(返还)登记的办理 甲从国外归来,受其堂弟乙欺骗,将继承父亲遗留的价值60万元的房屋以40万元的价格出卖与乙,向登记机关提交了转移登记申请书、买卖合同、契税缴纳凭证等手续后,完成了转移登记,乙领取了房屋所有权证。15日后,甲以受欺诈为由向法院提起合同撤销之诉,法院经审理后撤销了该房屋买卖合同。  相似文献   

19.
某市登记机构询问:张某于1968年4月收养了一子甲。1992年,我局依据甲的申请、凭准建证等手续为其颁发了房屋所有权证。1999年7月,张某与甲经法院判决解除了收养关系,同时判决登记为甲的5间房屋中3间归张某所有,其余2间归甲所有。判决生效后,张某未到我局办理房屋所有权的变更。房屋所有权证仍一直记载为甲。2006年10月,我局为甲换发了新版的房屋所有权证(当时我局不知道存在以上的判决),  相似文献   

20.
《中国房地产》2010,(5):18-20
案例甲方黄某与乙方吴某于2008年7月签订了一份房屋买卖协议,黄某将自己一套住宅房屋出售给吴某,双方申请房屋登记机关办理了所有权转移登记。时隔三个月,黄某的父母一张诉状将吴某告上了法庭,请求法院判决确认该房屋买卖协议无效,主要理由为黄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无权处置该房产,作为黄某的法定监护人请求法院依法判决确认该协议无效,撤销前述转移登记并恢复到黄某为所有权人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