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翻译的社会学研究是把翻译当作一种社会活动,研究各种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和制约以及翻译活动和翻译产品对社会改革、社会构建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共时和历时的影响.翻译的社会学研究包括翻译的社会历史研究、社会机制研究和产业化研究.它与翻译的语言学研究、文艺美学研究等共同构成翻译学.通过对现有的翻译理论进行整理和重新定位,发现翻译的社会学研究已取得零散的成果,但还很不完善,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相似文献   

2.
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理论为翻译学研究和译作分析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生态翻译学理论将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突出强调译者的主体性。生态翻译学理论提出的翻译方法是侧重"三维"间的转换,即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语言层面上的转换,还要实现文化内涵的传载和交际意图的传递。与以往从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美学理论等角度的分析不同,本文采用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转换角度评析唐诗《春晓》的英译文本,分析每一译本在"三维"转换方面的得与失,并得出"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最佳译文。  相似文献   

3.
对话语进行语义切分的理论是话语语言学新的研究成果之一。本文分析了连贯话语中各句的主位和述位之间的四种发展规律,并进而探讨了语义切分理论在外语教学与语言运用特别是在翻译实践中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甜 《企业家天地》2009,(11):195-196
伦理学界普遍认为,翻译作为一项涉及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活动,就必然应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于是便有了翻译伦理的探索。本文尝试以切斯特曼提出的翻译伦理模式透视当代西方各学派的翻译理论,分析、阐释各学派的翻译主张中蕴涵的翻译伦理思想:语言学派和科学派侧重于语言层面上的字、词、句一一对应的再现伦理;文艺学派突出再现原作的风格、修辞、神韵等艺术现实的再现伦理思想;翻译研究学派则看重翻译过程中各利害关系之间的交际、服务伦理思想;功能学派、交际学派、解构派的翻译活动中,分别诠释着对原作者、译文读者、出版商、赞助者等多方负责的服务伦理、交际伦理及基于“存异”规范的伦理等多元的伦理思想,最后,各学派的译者都以承诺的伦理来协调各种伦理思想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5.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在改革后翻译题型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新的题型特点由过去的句子翻译变为语篇翻译,通过分析翻译测试和语言测试的发展趋势,可以发现翻译新题型的社会语言学框架的特点符合二语习得的社会语言学转向和测试学的社会语言学理论阶段以及翻译学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学科的前沿趋势,为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启示。  相似文献   

6.
回顾了近现代一百多年来翻译在中国所起的重要作用,论述了建立翻译学的重要意义;提出把翻译学分成科技翻译、学术翻译、应用文翻译和文学翻译四部分的构想,然后分别制定了初步的四类翻译各自的翻译标准;最后建议有计划、有组织地构建和发展翻译学。  相似文献   

7.
我国翻译学科的建构和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属语言学的隶属阶段,到翻译学成为一个独立学科的过程。此后,翻译学融合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与创新,进入学科融合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与沟通的桥梁,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翻译学学科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对中国翻译学研究的现状做了阐述,提出翻译学学科建设应注重翻译学理论研究,并抓好翻译学科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需要人类参与其中的一种基本活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人对翻译有着不同的理解,生态翻译学的诞生与发展离不开人类的生存环境。本文主要阐述了"生态翻译学"产生的背景,目前的研究状况,以及给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哪些理论支持,对生态翻译学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现代翻译学理论认为,翻译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活动,翻译活动(尤其是诗歌翻译)与文化现象有着与生俱来的不解之缘。本文借著名翻译家朱纯深先生的代表译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英译本)展开评论,以刘宓庆的“可译性及可译性限度”为理论基础,尤金·奈达的文化因素分类法为研究框架,通过大量举例论证了以下观点,即:任何的翻译研究和实践,如果不纳入到文化视野中来,而只是谈道论技,充其量只能算是一门“技术”,而不能成为一门“学问”或“科学”。  相似文献   

11.
认知图式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一大经典,在言语交际活动中已得到广泛运用。该理论可为翻译提供新的语言学理据,解决传统翻译观带来的弊端。从荣格.贝尔的认知图式论出发,将认知图式构建的翻译模式作为媒介,重点解析其在商务翻译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促进新形势下翻译学科的发展和翻译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二语习得研究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主题之一。二语习得研究跨学科界限,广泛借鉴了心理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及认知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理论模式。下内容有:二语习得研究的开端及发展、成果与理论、存在的问题,认知科学对二语习得理论的影响及其多学科联系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外贸英语翻译的“忠实”与“变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贸翻译是翻译理论和实践与外贸背景知识和实务操作紧密结合的过程。现代外贸英语具有完整、简洁、具体、正确、清晰的特点,翻译时应遵循“忠实”和“变通”原则,以期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奈达的翻译思想从 1 964到 1 974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奈达在他 1 964年所著的《翻译科学探索》一书中认为把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符号学用于翻译问题的研究必然会建立起翻译学。但是 ,1 0年后 ,他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坦诚地承认过去的看法过于乐观。他承认翻译远远不仅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技术 ,而且真正理想的翻译说到底是一门艺术。杰出的翻译家是生就的而不是造就的。  相似文献   

15.
人们自身在自觉不自觉中形成的语言偏见或语言歧视,使得语言的使用者给语言穿上了身份高低等非语言因素的外衣。通过利用社会语言学家拉波夫、历史语言学家徐通锵和人类语言学家萨皮尔的相关理论对一些自发的语言事实进行分析,得出语言并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即语言是平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6.
作为重要交际工具的翻译技能是语言的基本功之一,也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机地融入翻译基础理论和技巧,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社会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实用型的人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的语言学科,它承认客观世界的现实性及其对语言形成的本源作 用,而强调人的认知的参与作用,受认知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制约。认知语言学采用了新的视角和观念,从认知角度研 究语言,从而展现了语言研究的又一个侧面,丰富了对语言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语用学近年来已被翻译工作者们广泛地运用在翻译实践中.翻译时,人们不仅注重字面语义的传达,而且为了实现更好的交际目的更加强调语义的转换,必须关注原文的语用意义,遵循目的语的语用原则,最大限度地取得译文与原文交际值的翻译等值.  相似文献   

19.
基于商务英语课程的特点与教学现状,首先指出商务英语的传统输入模式存在的各种弊病与不足,继而探讨创建商务英语的输入-输出的新模式。其次,借鉴认知语言学的某些理论分析商务英语教学,从认知视角来探讨商务英语教学中各项影响因子的动态平衡。最后关注和讨论了新输入-输出模式与师资发展的联动性。  相似文献   

20.
《楚辞》是我国诗歌的源头之一,但其英译研究相对滞后于其他经典作品.从植根于中国本土的翻译美学角度研究《楚辞》英译是可行且有意义的.翻译美学涉及神似和形似这对美学命题,具体内容涉及意象、意境、格律及风格等诸多方面.从卓振英译的《大中华文库·楚辞》中看出,“以诗译诗”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为了全值再现原诗所蕴含的美,译者应该采取诗化译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