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筑术(architectonic)的问题在康德整个思想体系一直都是重要的。康德所理解的建筑术是一种理性的先天架构。从康德全部思想体系中的先天思想如何层层演绎和推理角度,可以探究其思想建筑术的线索;从康德德性论道德形而上学基本概念和论证出发,可以考察其建筑术之运思。亚里士多德幸福论的德性论中也存在建筑术,通过比较亚里士多德与康德建筑术,可以深化对两种德性论建筑术及其道德意识结构的理解。康德的德性论建筑术是一种道德性的建筑术,德性论中道德意识结构,即德行(Tugend)的存有论是行动出于德性(Sittlichkeit);而亚氏的则属于目的性的建筑术,德性论中的道德意识结构则是灵魂合于逻各斯的中道选择。  相似文献   

2.
“诚信”既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规范,又是现代民商法的基本原则;诚信建设具有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的二重性,两方面互相倚重,互为基础前提;在市场化和法制化背景下,应将传统诚信观从“朋友”等特定身份领域推及经济领域,转化为现代经济伦理;应克服传统诚信观之纯粹德性主义色彩,融入必要的功利内容,将片面强调主体道德义务的儒家诚信观改造成倡导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现代契约伦理.  相似文献   

3.
"经济人"的行为从个体层面看,是完全的利己行为;从社会层面看,是须兼顾利他的行为;从经济行为的作用机制看,是在"看不见的手"调控下的伦理行为。亚当.斯密为经济人行为提供了伦理学的道德基础,从而论证了"经济人"行为的合道德性,最终,自利的"经济人"通向了互利的"伦理人",利己行为转化为善。  相似文献   

4.
从伦理维度阐释关怀,是一种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个性和差异的思想观念,更是一种对人的关心、爱护的行为,强调心理动机和行为结果上对人的关爱。儒家德性伦理的核心思想是"仁爱",是一种以角色为基础的伦理,表现为"父子有仁,君臣有义,夫妻有别"等道德原则,主张"爱人"到"推己及人"。由此,关怀伦理在儒家伦理中体现为对个体、家庭和国家的关怀,"修身、齐家、治国"是其关怀路径,这对当代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德性与良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性是人优秀品质中的一种,即道德品质,而良心是人的基本道德感,也是人的自我道德控制机制。德性和良心是个人道德的两个基本方面,两者之间存在着异同,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复杂机制和重要的互动关系。一个人要成为有道德的人,既要有德性,也要有良心,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6.
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将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内在要求转化为道德实践,做到知行统一。在由"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个体的道德能力是其道德实践的前提和基础。通过以大学生群体为切入点,结合当代多元文化碰撞融合的时代背景,提出了加强大学生道德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在培养途径方面做了一些探讨,以期对强化高校德育的实效性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7.
从道德意识到道德行为之间有一个复杂的转化过程,其间有一系列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孟子将这一系列心理活动分解为仁、义、礼、智四个方面,俗称“四德”。深入研究孟子“四德”理论,对当今德育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由于人性论预设的分歧,中国传统诚信伦理倚重个体内在德性,西方诚信伦理则依托于外在强制性规范,由此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诚信模式与信用文化,二者都是我们今天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道德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9.
"慎独"、"诚"和"仁"三者之间有着互相作用和转化的内在关联,我们在修养自我性情时,应该长期坚持中庸之道,始终"以诚为本",做到"慎独",并竭力修成"仁"这一包罗众德的人格境界。  相似文献   

10.
在朱熹思想的研究中,过度渲染的德性论遮蔽了朱熹经济伦理思想真实面目的呈现.朱熹以"天理"为核心构建了德性思想体系,其实也是以"天理"制约"利欲"为经济活动的形上总特征,进而把"仁、义、礼、智、信"作为经济活动的具体准则而展示了其经济伦理思想与德性的媾和.朱熹这一思想对纠治当代社会德性在经济活动中的缺失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孔子在《论语》中的相关言论表明,他在"人性论"问题上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人性构成复杂,包括"为仁"所代表的道德要求、"仁"所代表的道德理性和"违仁"所代表的反道德成分。因此,他并不是一个性善论者。  相似文献   

12.
情感教育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话题,将道德转化为人的德性必须要有情感上的认同与接纳。本文通过对一个情感教育的案例分析,说明中职教育中如何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在学校工作中开展情感教育,发挥情感教育的动力功能、迁移功能和理解功能,提升学校教育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礼仪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礼仪问题是我国历代学者研究的重要领域。从历史看,主要是从经学和史学的意义上探讨礼仪,也包括对传统礼仪的批判与反思。从现状看,总体上是浅屡次研究,存在介绍性的多、研究性的少,规范性的多、理论性的少,概述性的多、专题性的少等问题。从趋势看,将致力于伦理学与教育学视角的研究,实现礼仪与道德的融合,并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使礼仪转化为公民的内在素质。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职业经理人的引入及其队伍的不断壮大,更令其锦上添花.但随其快速发展的同时信用危机等道德缺失问题层出不穷.文章作者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总结出当前影响职业经理人发展的因素,并从信用伦理的视角切入,着眼于对信用理念内在德性自律引导的挖掘,又致力于信用的外在制度安排和他律强制性规则的建设,从而将自律与他律结合共建社会道德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叙事:学校道德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事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契合了道德学习的“情感性”和“情境性”的特点;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叙事有利于良好德性的生成;叙事契合了儿童道德养成中情感性和模仿性的特点。学校道德教育中要注意选择美德故事,用生动活泼的叙事代替传统的说教,引导儿童自己叙事。  相似文献   

16.
在《心体与性体》中,牟宗三认为宋、明儒的“道德理性”有三层含义:由“践仁知天”对应圣者的生命人格而一起顿时接触到的道德性之严整而纯粹的意义;由第一层含义同时“充其极”,因宇宙情怀而达致其形上意义;同时即在“践仁尽性”的工夫中,表现此既独一无二又易地而皆然的道德性。他认为,其中的第一层含义即能融摄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基础》中所说的一切,即“践仁知天”具有“截断众流”的能力。但牟宗三并没有解决“践仁知天”如何“截断众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企业道德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道德文化建设只有符合社会主流道德文化,才能引起企业员工的共鸣,才能发挥道德文化的影响力并最终将道德转化为企业的资本和竞争力。中国传统主流道德文化是儒家伦理,从儒家忠信、仁爱、义利统一的思想出发构建忠而有信、以人为本、义利合一的企业道德文化符合企业成员的价值观,有利于道德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私德刍议     
私德与公德是两个既相区分又相联系的概念。私德是个人修身、个人在处理与家庭成员关系和其他私人关系时的德性;私德是公德的基础;进行道德建设应以私德修养为起点,并把私德提高到公德层次。  相似文献   

19.
面对道德规范的行为约束和维系社会功能的日趋衰弱 ,有人主张道德法律化。但是 ,如何既坚持道德与法律的内在契合又能保证它们各自的外出张力 ?道德法律化的具体内容以及它所面临的最主要的现实问题又是什么 ?这些正是本文试图解答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仁”是孔子思想中的中心范畴。它是人格的规范,又是政治理论,既包括对人的内在要求,又是评判社会的价值尺度。“仁”把个体道德修养和变革社会的理想结合起来,真、善、美均统一在“仁”中。孔子仁学思想现代化的可能性有:一是仁学的内在精神要义使其现代化成为可能;二是仁学与时俱进的品质使其现代化成为可能。孔子仁学思想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孔子仁学思想有益于人与自然相和谐;第二,孔子仁学思想有益于人与人相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