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丁群 《审计与理财》2005,(10):45-46
产业兴衰与转化是指某些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然后又从强大转为衰退、弱小,进而其生产要素从中退出,转向其他产业的过程。产业兴衰与转化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规律,其实质是特定产业在产业体系中的地位的变迁。研究产业兴衰与转化的特征,可以为制定产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一般来说,产业兴衰与转化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2.
朱雪尘 《英才》2010,(4):44-45
关于产业复苏 《英才》:作为中国最大的国有IT企业的掌门人,Ⅸ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发布一年来,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标:探究经济增长动因结构及转换趋势。研究方法:基于中国1980~2014年三次产业的时间序列数据,构造结构指数生产函数,采取指数分析与对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2008年以来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缩减是经济增长大幅减速的最主要因素;要素规模增长率下降与产出弹性缩减的双重挤压导致资本和劳动力规模贡献下滑;资本和劳动生产率增长双减速是造成全要素生产率大幅下降的主导因素;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动力从以产业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为主转向以产业之间要素配置结构的优化为主。研究创新:从三次产业的要素规模和效率进行考察,三个层次层层推进,为经济增长动力及其变迁轨迹分析创造更加广阔的拓展空间。研究价值:揭示了中国经济增长变迁的动因结构以及最新转换趋势,为旨在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政策设计提供了新的科学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乐正 《科技与企业》2004,(12):32-35
深圳要摘掉“改革实验场”的帽子,未来城市与产业发展将如何定位?从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加工贸易城市到亚太著名产业中心,深圳脚下的路还有多远?解析中国改革典型未来的成长走向,了然城市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聚、环境污染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产业集聚这一新的视角回顾中国建国以来经济版图的变迁,分析了不同时间段内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及其带来的环境问题,结论指出,产业集聚虽然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一定程度上的区域协调,但也带来了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6.
2005年,谁是中国经济的领航?谁是商业奇迹的缔造?谁是引领产业的关键力量?谁影响着中国商业的竞争力?谁推动并决定着中国经济的成长?本期《经营》推出《2005,中国商业力量蓝皮书》,力求全面呈现当前中国企业成长的新态势,中国商业变化的新潮流。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向,同时揭中国商业力量榜榜单,他们是推动中国经济成长的标杆势力![编按]  相似文献   

7.
靳磊 《科技与企业》2005,(11):48-49
在2004年世界知名的达沃斯论坛上,美国一位投资商说,“想发财吗?去中国开发他们不愿理睬的垃圾回收产业吧”。当中国的垃圾回收产业成为诸多国家垂涎的“肥肉”时,我们对这块“肥肉”却置若罔闻。[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估价咨询产业在经历了十多年的自主式发展之后,终于面临一个如何适应信息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普适性问题。从宏观层面角度看,一个系统越开放、活跃程度越高,其受激响应的速度、程度和能力就越强。当我们聚焦估价咨询这个具体产业组织以及该产业链的若干企业时,无论从理论到实践,都有诸多的问题挑战全球化的普适性。换言之,估价咨询产业的全球化,我们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9.
过去一年.我们看到.众多耳熟能详的民企巨头活跃在冶金、汽车、煤矿、公路、电网、油气加工,金融等曾是政府严格管制的命脉产业,动辄投入几十亿资金或锁定几个城市:我们也看到,中远、中粮、中石油、首创这样的重量级中央国企也正利用资源优势,攻城掠地;我们还看到,在许多兵家必争的关键产业.也都能见到外资的身影。可见,无论是国企、外企还是民企,都在抓紧时机、进行着战略的调整和转型。显然中国现在面临着全球最大的企业转型时机。原因有三:第一,改革开放20年,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基础制造业崛起,人力资本和技术水平都有很大提高.一些企业已经遇到了原有产业发展中的瓶颈,第二是十六大以后新的制度保障,国有经济开始部分退出,民营机遇千载难逢;第三是中国每年新增市场相当于一个澳大利亚。大量事实也说明“企业必须不断选择新的有生命力的产业.以保证业务发展的连续性。只有这样才可使企业在现有业务衰退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增长的动力.所以.企业进行战略转型.涉足第二、第三甚至更多的产业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规律。正如和君创业研究咨询公司董事长王明夫所说:“中国凡是志存高远的企业家至高无上的选择都是产业选择战略”。但企业战略转型决非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同时还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的工程。特别是转型涉足与自己主业完全不同的产业。而企业战略转型一旦失败,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因此,在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到底该做怎样的战略考虑?战略转型的方向和目标是什幺?到底应该选择什幺样的产业?时机如何把握?当你已经选定了自己的产业方向以后,应当如何操作?是一定要成为这个行业的领袖吗?如果不能成为领袖怎幺办?……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转型中的中国企业必须认真考虑的。企业转型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上述能力的具备程度。  相似文献   

10.
《产业决定未来》女怕嫁错郎,男怕选错行!您的“行”选对了吗?严介和预言:现在的中小企业,99%将会死掉包括您吗?马上行动——了解全球产业发展趋势! 内容精要:未来5到10年,99%的中国中小企业都将死掉!国家的竞争是企业的竞争,企业的竞争不是企业家的竞争,而是产业的竞争!  相似文献   

11.
细数起来,iPhone从2007年6月发布第一代至今,乔布斯确实改变了不少产业。那么,iPad和iPhone究竟谁才是改变一切的利器?  相似文献   

12.
《乡镇企业科技》2009,(8):95-96
《产业决定未来》女怕嫁错郎,男怕选错行!您的“行”选对了吗?严介和预言:现在的中小企业,99%将会死掉包括您吗?马上行动——了解全球产业发展趋势! 内容精要:未来5到10年,99%的中国中小企业都将死掉!国家的竞争是企业的竞争,企业的竞争不是企业家的竞争,而是产业的竞争!  相似文献   

13.
苏辉 《企业导报》2012,(3):87-91
文章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对江苏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进行分析,从产业关联角度界定驱动南通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主导产业集;根据产业关联、产业规模、产业发展、比较劳动生产率及经济效益等五方面11个指标对主导产业集各产业进行因子分析,判定2008年以来南通主导产业集的基本构成及变迁轨迹。  相似文献   

14.
从“希望产业”变成“问题产业”,IT行业是积极应对,还是消极对抗?  相似文献   

15.
胡洋 《数据》2008,(10):28-29
中国手机市场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手机制造行业面临着市场容量增长放缓、竞争加剧和产业利润下降的多重压力,许多手机厂商正在积极思考应对行业变迁的变通策略,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产业正在起步。  相似文献   

16.
小小芯片不仅可以带动万亿元的产业规模,而且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工业安全。我国的芯片产业在最近十年里发展迅猛。但产品依然90%依赖进口,每年进口额超过石油的事实让人忧心。在信息业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一战略性产业背负怎样的沉重包袱?该如何在竞争激烈的世界格局中“突出重围”,实现弯道超越?  相似文献   

17.
林梅 《数据》2010,(11):8-9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到何种规模?取得了哪些成绩?又面临着怎样的困惑?如何实现集聚区功能的提升,更好地为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服务?本期特别报道聚焦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发展路径这一主题,力图从数据分析、高端访谈、个案研究等多个角度透视集聚区应有的发展方向和科学定位。  相似文献   

18.
《中外管理》2006,(4):34-40
创新中国时代,企业要创新什么? 经济增长减速,企业如何应对? 产业发展拐点,企业最关注什么? 和谐共赢时代,先富者如何作为? “两会”期间, 《中外管理》为您探问 企业领袖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以珠三角为代表的中国低成本加工贸易产业,在多重打击下,面对不同的现实处境,不同的路径方向,不同的前景判断,该作何抉择?  相似文献   

20.
《国有资产研究》2010,(11):84-84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国际产业资本推动了中国成为国际重要制造基地。但中国制造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廉、档次低,在产业价值链中处于末端。如何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制造业追求全球品牌地位的道路坎坷而坚定,从TCL的失败到海尔、华为、直至李宁的崛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