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堂与地狱     
有人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上帝对他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他们走进一个房间,看到一群人正围着一大锅肉汤,但每个人看上去都是瘦骨嶙峋,一脸饿相。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只可以够到锅子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有肉汤喝不到肚子,只能望"汤"兴叹,无可奈何。"来吧!我再让你看看什么是天堂。"上帝把这个人领入另一个  相似文献   

2.
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之初也许能享受一下“上帝”的感觉,但转瞬间“上帝”就成乞丐了。  相似文献   

3.
暮鼓晨钟     
郑翼 《人力资源》2012,(9):94-95
习惯左右人生有这样一个寓言:一位富豪临终前将一大笔遗产赠送给自己的一位远房亲戚——一个常年靠乞讨为生的乞丐。在接受遗产后,这位乞丐亲戚身价立变,成了百万富翁。新闻记者随讯赶来采访这位幸运的乞丐,问他道:"在继承了遗产之后,你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大家都以为这位乞丐会说些如何享受富裕生活的话,但他的回答令周围的人大跌眼镜,他说:"我要买一只好一点的碗和一根结实的木棍,这样我以后出去讨饭时会方便一些。"原来,长期做乞丐  相似文献   

4.
城市中穷人沦为乞丐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天灾亦有人祸,二者之间相互作用.乞丐因获取钱物的种类不同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靠抢夺、 偷盗、 诈骗为生的"凶丐",也有靠自己技艺、 苦力、 表演为生的乞丐,有时这几种乞讨行为可能同时存在某一个乞丐身上.乞丐的形象和行为在地方精英眼中有损城市的文明和治安,因此他们提倡对乞丐集中进行收容和改造.但是很多乞丐并不接受甚至反抗这种政府的这种改造活动.由于受到社会动荡的环境和改造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乞丐问题始终在城市中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如何有效地抓住顾客心理,是不是把顾客当作"上帝"就是一剂万能的良药?更进一步,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是否清楚我们自己对待"上帝"的态度究竟是怎么样的,是顶礼膜拜,还是趋之若骛,还是言听计从?我想首先要了解我们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无非是稳定的客户满意度.而应该如何让客户(尤其是多元化的客户群体)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达到"满意",这或许不是仅仅把他们当成"上帝"就可以解决的.  相似文献   

6.
我一直以为全天下的乞丐都一样,拿出各种悲惨遭遇或可怜形象,博得别人的同情并获得施舍. 但在美国,我发现当地的乞丐虽然也喜欢写"行乞辞"、立场却非常高调.  相似文献   

7.
高贵的施舍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   母亲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唯…  相似文献   

8.
一个男乞丐由北向南而行,一个女乞丐由南向北而行,他们相遇了。“啊!你那么像我,你的神情、你的服饰,以及你手中端着的空碗,与我毫无二致!”他说。“你也多么像我,尽管我是初次遇见你,但是我似乎很久以前就认识你。”她说。  相似文献   

9.
采访上帝     
我在梦中见到了上帝。上帝问道:"你想采访我吗?"我说:"我很想采访你,但不知道你是否有时间。"上帝笑道:"我的时间是永恒的。你有什么问题吗?"你感到人类最奇怪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正> 佛教的佛祖是释迎牟尼,基督教的上帝是耶和华,而河北长安胜利汽车有限公司的上帝是用户,是广大消费者。是上帝给了胜利人的衣、食,只有奉献和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为用户服好务,让上帝满意,上帝才能把"恩典"降落在他们头上,才能使胜利产品的牌子越来越响亮,从而不断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该公司专门成立了技术服务中心,明确提出了"用户至上,信誉第一"的经营理念。在这个理念的支配下,技术服务中心全体员工和干部心里想着用户,一切为了上帝,用百分之百的努力,换取上帝百分之百的满意。干是,他们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了"上帝满意工程",并在实践中全方位地精心构筑这个工程,收到了显著的效果。近年来上帝赐给他们表扬信数千封,锦旗百余面,镜匾数十个。不仅如此,他们为公司赢得了众多的殊荣。1997年被全国评为"售后服务十佳单位",1998年12月,被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河北省技术监督局、河北省民用品维修行业协会授予首届河北市场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双优单位,近日,又荣获"全国售后服务十佳单位"荣誉称号。他们的主要作法是:  相似文献   

11.
购物时是"上帝",退货时便成了"路人",如果您依法索赔,便成为"刁民"。这是一些营业员的心理,也是个别管理人员的心理。对这种心理需要加强教育。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把这类行为公之于众,让消费者再不敢去购物,他们就会知道刁民的帽子不能随便扣,尤其是当他们感到破产的威胁后。天津一商家把"上帝"变成"囚徒",便领教了月余无进项的滋味。  相似文献   

12.
名店·名誉     
眼下"上帝"多了起来,乘客、旅客、顾客、用户都是"上帝"。我不相信"上帝",更没有当"上帝"的奢望。中华民族有好客的传统,我只希望在购物、乘车、旅行的过程中.真的被人当成"客"就行。作客,得到的不仅是笑脸相迎,还有多种的照顾。如果"客"至店中、车上,也能受到细致的关照,何必还做"上帝"。  相似文献   

13.
我的钱     
<正> 一位好心的男子常把钱给一位乞丐。 有一天,这乞丐对他说:“先生,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两年前,你每次给我十块钱,去年减少为五块,到了今年,每次只有一  相似文献   

14.
国外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乞丐站在地铁出口卖铅笔,一位商人匆匆而过,向乞丐杯子里投入几枚硬币,但忘了取铅笔。过了一会儿这位商人返回,取了一根铅笔,对乞丐说:“对不起,我忘了拿铅笔,因为你我毕竟都是商人,” 然后匆匆离去。几年以后,这位商人参加一次高级酒会时,一位衣冠楚楚的人士向他致谢,告诉商人说他就是当初卖铅笔的乞丐,他的生活改变,得益于商人的那一句话:“你我都是商人。”而在这以前,他仅仅只把自己看成一个乞丐。对于这个故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对其有不同的领会与感悟。这也同样给企业经营者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是做什么的?是一位商人,还是一  相似文献   

15.
麦子的哲学     
<正> 记得台湾散文家林清玄写过这样一个故事。上帝看到麦子结实累累,感到非常开心。一位农夫看到上帝。说:"仁慈的上帝!这50年来,我没有一天停止过祈祷,祈祷年年不要有大风雨,不要有冰雹,不要有干旱,不要有虫害,可是不论我怎么祈祷,总不能样样如愿。"农夫突然吻着上帝的脚道:"全能的主呀!您可不可以明年允诺我的请求,只要一年的时间,不要大风雨,不要烈日干旱,不要有虫害?"上帝说:"好吧,明年不管别人如何,一定如你所愿。"第二年,这位农夫的田地果然结出许多的麦穗,因为没有任何狂风暴雨、烈日与虫害,麦穗比平常多了一倍还多,农夫兴奋不已。可等到收成的时候,奇怪的事发生了。农夫的麦穗里竟是瘪瘪的,没有什么籽粒。农夫含着眼泪跪下来,向上帝问  相似文献   

16.
上帝与水     
<正>水对上帝说:"在你创造我的时候,为什么要把我置于最低下的地方呢?这是不公平的。"上帝听了水的话,对水说:"天地之间,万物之中,你可以到最高处。"于是水因热而蒸发为云,飘游于万物之顶。水感到很满意。可没过多久,水厌倦了。它抱怨说:"我原本是纯洁的,现在却让我同尘埃为伍,况且,我也不喜欢这种随风漂泊的生活。"上帝想了想,对水说:"我可以满足你。"于是,天气骤冷,水凝而为雪,飘洒于万山之巅。水感到很满足。  相似文献   

17.
一些行业特别是商品零售业很流行一句话:顾客是"上帝",顾客永远都是对的。这句口号既不科学也不由衷。顾客如果真是高高在上的上帝,你怎么还去掏他的腰包呢?顾客买了你的东西不交钱也是对的吗?这使我想起文革期间我在上海商店的一次经历:我在这家商店看到一幅当年很时髦的《毛主席去安源》铝板画,向售货员表示要买一幅。售货员眼睛一瞪:"伟大领袖的象怎么能买呢?只能敬请!"我马上认罪改口:"我要敬请一幅。"我拿了画不交钱转身要走。售货员急了:"你怎么买东西不给钱!"我回答:  相似文献   

18.
蔡寅春 《中外企业家》2009,(20):123-123
乞丐的存在是一种社会必然性。从需要决定论、机会成本理论、产业经济学、事物存在的合理性、比较经济学等方面来解析"乞丐现象",揭示乞丐作为一种职业,其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消费的面实在太广了,要理成"经"也就太不容易了,只能每期开些相关的栏目,提供相关的信息。我知道,"上帝"们是很不满足的,我只是尽我最大的能耐罢了。我渴望能经常读到"上帝"的来信,给我一些指点。大街上,年轻人文化衫写着:"烦着呢,别理我。"我这里说:"烦着呢,别不理我。"  相似文献   

20.
顾客是上帝,但上帝也要学会推销自己,这是一个70多岁、容貌优雅的女士,在许多年以前教我的。她脸上只有两种表情,快乐或是非常快乐。有一天晚上,在讲授人际关系的课堂上,我正和学生讨论到店员使他们受气的情形。我们举了很多例子,有些店员对顾客根本不理不睬,有的则态度恶劣,没有礼貌。最后轮到这位女士发言,她说:“我并不责怪这些可怜的店员,有时顾客对他们也很不客气。我常常享受他们最亲切的服务,他们都对我很好,我有一套方法。”于是,她告诉我们她的方法:“我走到店员前面,向她微笑着说:‘你可以帮我忙吗?’我几乎从来没有被拒绝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