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比较分析了政策性金融体系的四大构成要素,指出政策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也需要按照市场的规则运作。文章以美国政策性住宅金融体系的发展和我国国家开发银行的转型为例,讨论了政策性金融机构运作的几个问题。文章认为政策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转型,应该通过“由国家确立适当的目标、以政府信用作为后盾、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原则去推进。  相似文献   

2.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宏观审慎监管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文章在宏观审慎的框架下,从宏观审慎监管的两个维度———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结合新加坡、日本、美国三国的住房金融体系发展的经验,分析我国构建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的必要性。在空间维度上,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可以通过隔离出易形成风险的贷款对象,分散住房金融市场的风险;在时间维度上,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作为不同于商业性住房金融机构的"非盈利性"机构,可以起到抑制商业性住房机构顺周期性的作用,有利于住房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针对我国政策性住房金融的特点及主要问题,文章提出应在宏观审慎框架下构建独立的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并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3.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将社会保险纳入政策性金融的范畴,论证了社会保险的本质决定了它与政策性银行一样同属于政策性金融.进而认为社会保险可通过政策性银行业务进行某种形式的融合以发挥政策金融的整体优势,使国家信用在二者之间融会贯通,充分运用,减少国家信用外溢.在当前相互独立的政策性银行和社会保险之间构架联系的桥梁,使政策性资金在政策性金融机构进行体内循环,以解决当前政策性银行面临的资金来源的困境和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及运用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较为详尽地论证了政策性金融进行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政策性金融融合的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国政策性金融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10多年的运转,中国政策性金融机构也面临着改革。2007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正式确立了政策性金融特别是对三家政策性银行改革的原则和思路。其中,国家开发银行将全面推行商业化运作,主要从事中长期业务;进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则按照分类指导、一行一策的原则,深化内部改革。对政策性金融业务,今后将通过实行公开透明的招标制来展开。  相似文献   

5.
孙允婷 《经济研究导刊》2010,(2):166-167,172
政策性银行作为与商业银行相分离的金融机构,在一国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政策性银行历经十几年的发展,在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和推进国民经济稳步前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宏观管理职能。然而,我国至今没有政策性银行的专门立法。因此,通过分析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立法现状及缺陷,结合国外政策性银行的发展概况和立法特点,提出自己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的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银行类金融机构主要有五类、九种,分别是:商业银行中的农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中的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的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邮政储蓄机构,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的村镇银行、农村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截至2008年1月末,五类机构资产总额14.7万亿元,占金融机构资产总额53.5万亿元的27.6%;负债总额14.2万亿元,占金融机构负债总额50.1万亿元的28.4%.  相似文献   

7.
林门福 《生产力研究》2005,(8):55-56,174
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政策性开发银行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发挥了为世人所共识的巨大作用。但迄今为止,对这类特殊金融机构的理论研究十分欠缺。在实践中,近年来国内对这类银行的立法问题开始提上日程,因此,对我国政策性开发银行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兼具较大的经济学理论意义。本文就是旨在努力探讨政策性开发银行的经济学理论逻辑,论证这类特殊金融机构的主要价值目标,力图证明其产生于“经济赶超或稳定增长目标——宏观总量平衡——产业政策——政策性金融手段”的宏观经济调控思路以及贯穿全文的“政策性开发银行属于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最重要的实现手段之一”这一中心论点,从而为现阶段的相应立法做一点微薄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王伟 《经济经纬》2008,(1):125-12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政策性金融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各国的政策性银行普遍调整了发展战略,日益呈现出机构的重组再造及其业务经营的多元化、业务范围的扩大化、业务总量的结构性扩张与逆转、业务手段的商业化运作程度增强的一般特征和总体上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但国外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改革中都普遍强调和坚持其政策性金融的本质属性.结合我国实际,通过分析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发展的几种不同的政策路径,我国政策性银行应定位于"三位一体"改革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政策性金融体系的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宝宁 《现代财经》2002,22(3):19-21,33
政策性金融在资源配置中具有特殊作用,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也表明政策性金融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所必须。统观我国1994年以来的金融实践以及未来的经济、金融发展,我们发现,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地位需强化,体系待完善,我们可从加快建立政策性金融法规和专门的政策性金融监管机构、拓宽政策性银行的筹资渠道、加强现有政策性银行的建设及适时增设新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几个方面出发,以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较为完善的政策性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职能调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政策性银行在一国的金融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配置资源和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或工具之一,我国现有的三家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存在明显的不足,不但不能为相应的地区或产业提供进一步发展的信贷支持和政策导向功能,而且将当初成立之时国家赋予的功能也大大地弱化了.基于这一原因,本文选择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职能调整研究为题目,分析如何解决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存在的职能缺位问题,使政策性银行为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消费信贷证券化的做法可以归结为以政策性金融机构主导的美国模式和以商业性金融机构自主进行的模式。两种模式各有利弊,前对货款资源的挖掘度和利用效率较高,但运行成本和利润侵蚀重,不具有经济性和普适性;后较为经济、适用,也具有运行弹性,但却存在对货款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有限及证券化功能发挥不充分等弊端。  相似文献   

12.
美国海外私人投资公司、德国投资开发公司、荷兰开发银行等欧美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采用较为成熟的模式支持本国企业开展海外投资和经营活动,为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包括:强化对优质中小企业的政策倾斜,提供有限额度和比例的信贷,撬动商业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补足"走出去"咨询服务短板,增加东道国信息和专业知识供给;加强政治公关服务,发挥"准政府"优势保护企业海外利益;建立海外投资项目跟踪监测体系,规范海外企业经营行为;通过国际援助为中资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13.
由于林业自身生长周期长、投入大、收益不确定等特点,商业银行和一般的金融机构都对其缺乏投资兴趣.而政策性银行因其特殊的职能可以对林业进行投入支持,但事实上,政策性银行对林业的支持力度十分有限.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分析了政策性银行对林业投资不足的原因和改进方法,政策性银行应该创新对林业投入的模式,使其对林业的支持投入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4.
政策性投融资体系优先发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性投融资体系优先发展论张伟(一)政策性投融资是政府为了实现其宏观目标.集中一定的财力物力,并广泛吸收企业和个人投资,用于政府指定项目建设的过程。从范围看,政策性投融资包括政策性融资与政策性投资两部分。政策性融资是以政府金融机构和政府债券为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5.
1、缩小业务范围,提高专业化程度和其它国家的政府金融机构相比,我国的政策性银行存在业务范围过大、专业化程度不高的不足之处。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例,其已经明确的业务从管理和运用国家核拨的预算内经营性建设基金和贴息资金办理建设项目贷款条件评审、咨询和担保等业...  相似文献   

16.
宋永明 《经济师》1997,(12):71-73
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的再思考●宋永明1994年初,我国开始组建政策性银行,几年来,它们对实行国有专业银行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相分离、保证市场体制的建立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建立伊始,理论界对政策性银行在我国的发展模式曾经作了详...  相似文献   

17.
政策性银行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政策性银行的内涵、特征与发展历程为切入点,针对我国政策性银行体制上存在的问题和根源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政策性银行的立法和监管;完善政策性银行的产权结构;科学合理地改造政策性银行行业结构等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政策性金融涵义政策性金融是相对商业性金融而言的,两者的内涵既具有对立性又具有互补性。在一个社会的多数行业或领域从事生产经营,当需要向商业性金融机构借贷时,这些行业或领域的整体盈利性可以大致保证它们能承担得起相应的借贷利息,商业性金融机构也便具有足够的放款意愿向它们提供资金,这就是说,上述行业或领域借助商业性金融机构便基本能满足资金需求。  相似文献   

19.
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是各国为了促进本国进出口贸易发展而设立的机构,已有近百年历史,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其放在战略性高度来设立。比较各国的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可以理清其制度特征,为我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正> 目前有迹象显示,在对四家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改革开始启动之后,金融业改革的矛头已经开始指向三家政策性银行。其中首当其冲的是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最大的政策性银行,开行涉足商业银行业务已愈来愈深,如开发行今年3月与华为、中兴等知名通信企业签署授信额度协议,去年更是首开向境内外资企业贷款的先例。开行的这些做法引来以四大国有银行为主的商业银行的不满,批评一些政策性银行“配合国家宏观政策,重点向基建设施等发放贷款”的角色模糊不清。面对这种情况,中国人民银行为了化解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的争论,正研究为政策性银行立法,将其功能、地位予以明确化。而人行消息透露,政策性银行目前最急需法律界定的是资金来源及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