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俊敏 《魅力中国》2009,(14):125-125
称呼语能够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地位和杜会关系,不同的文化各有其独特的称呼语体系,因此称呼语能够反映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本文主要研究了英汉称呼语的巨大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给翻译造成的巨大困难,认为在翻译称呼语时。应该符合目的语读者的文化心理特征,避免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2.
称呼语转换是说话者根据语境因素的变化而做出的一种顺应语境变化的语言策略。本文根据影响称呼语转换的不同因素对称呼语转换做了不同的分类,并对不同的转换模式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称呼语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反映了交际双方包括权势、社会距离、身份和地位等各种关系.得体地使用称呼语是交际能力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有提醒对方开始交际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摆正自己与交际对象的关系,便于展开交谈.因此,对称呼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文章尝试以Verschueren(1999)的语言顺应论为理论框架来阐释称呼语的正确选用,以期对此语言现象的进一步研究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4.
文章列举了全州方言口头称呼语的最为常用的词语,较系统地分析了全州方言口头称呼语的特殊性,为了解该方言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5.
随着齐齐哈尔市涉外服务业的逐步发展,跨文化交际已成为我市现代服务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由于不同国家与种族的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与风俗习惯,致使不同国家和地域的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和日常交际领域所涉及的价值观与道德标准、问候语、称呼语、隐私观念等诸多方面产生了差异,这些差异又是造成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问题出现的主要症结所在。只有在掌握不同语言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中西文化差异,理解并尊重不同的文化、习俗,才能保证涉外交际与服务的成功进行。  相似文献   

6.
刘焱  易丽君 《魅力中国》2010,(20):247-247
称谓语是人们为了表达相互之间的关系或为了表示身份、地位等的区别而使用的称呼语言。它是人们交流沟通的媒介,在人类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英汉称谓语的两大分类,即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入手,比较了英汉称谓语的差异。并探讨了导致其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根据实际问卷调查中,对汉语和泰语中请求言语行为的表现方式作了对比研究,从统计结果和分析中得到以下结论:(1)汉泰中“请求”言语行为体现的序列基本一致;(2)在称呼语的使用上,汉语使用称呼语的频率远比泰语高;(3)汉语各种辅助行为语策略的使用频率均比泰语高;(4)在汉语和泰语中,规约式都是使用最普遍的中心行为语,而非规约式的使用频率则最低;(5)社会权利和社会距离对汉泰请求语的使用有影响,但对请求行为各个步骤的影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英汉亲属术语属于不同亲属关系的术语系统,在划分宗族、血亲关系和婚姻关系,价值观上都有着不同。因此在亲属分类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文化和历史所造就的。  相似文献   

9.
“品牌”一词来源于古挪威语,原意为“打上烙印”,后引伸为以识别一个或一群出售者的产品,并区别于竞争者的名字、术语、符号。品牌由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两部分构成,品牌名称是品牌中可以被称呼的部分;品牌标志是品牌中可以被识别,但不能称呼的部分,包括记号、颜色、图案等。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中外刑法中关于家庭成员及近亲属间盗窃罪具体规定的比较分析,探求各国对近亲属间盗窃本质认识的差异,同时结合中国刑法中有关的具体规定,研究亲属相盗罪的中外差异及相暗合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丛玉红 《中国经贸》2009,(6):122-123
在梳理亲属权与身份权关系基础上,笔者认为亲属权属于身份权中一种。目前大部分学者将身份权不加分析的看作绝对权。这种观点忽视了对亲属权具体内容的研究。通过对亲属权具体内容的分析,笔者认为亲属权具有双重属性,即绝对性和相对性。  相似文献   

12.
[提要]本文分析比较周至方言亲属称谓词的内部、外部差异.用对照法比较方言内部几个代表点的差异,从音节和意义的角度比较周至方言亲属称谓词和普通话亲属称谓词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韩国礼仪既有着相似之处也有很多不同.从礼仪层面来说,中国和韩国之间的差异主要都是体现在细节上,如见面礼仪、称呼礼仪、饮食礼仪、仪表礼仪及交际礼仪等方面.明确差异有助于与韩国人交往相互尊重、平等交流、以开放的胸怀面对不同背景下的文化.  相似文献   

14.
孙玲玲 《新西部(上)》2010,(3):125-125,124
本文分析了语境、场景、话题与委婉语的关系,认为委婉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和社会现象.委婉语是协调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是保全交际各方面子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在不同的语境下,英语委婉语的使用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梯玛"是土家语的译音,意思是敬神的人。汉语方言称之为:"土老司",有的也称"端公"。 土家语中的"梯",意为敬神,"玛"与"卡"(毕兹卡、帕卡)一样,是人或人们的意思。如土家族指挖土人为"里嘎玛",犁地人为"里切玛",读书人称之为"此土玛",当干部称之为"煞日玛"等等。由此可见"梯玛"并非马氏族之神女或别的什么意思,而是土家族人对本民族专门从事祭神活动的人特有称呼。  相似文献   

16.
秦婷 《重庆与世界》2014,(1):41-44,65
对英语骂詈语男女使用差异的研究通常有两种观点,传统观点认为男性在骂詈语的使用上无论是使用的强度和频率都高于女性;而实证研究者则认为男性和女性在骂詈语使用上的差异并不明显。本文结合相关的语料研究,分析和探讨男性和女性骂詈语使用的态度及具体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翻译的角度研究英汉委婉语的特点,并探讨英汉委婉语在语言运用、应用范围和构成原则等方面的共性.希望英语语言学习者注意其中的共性与差异,提高自身的语言文化基础、提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陈蕾 《黑河学刊》2012,(5):18+95-18,95
公示语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公共场合的语体,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特点。由于公示语自身的特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公示语上就得到尤为明显的体现。这种文化差异也对汉英公示语的翻译造成了很大障碍。很多汉英公示语翻译中的错误就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的。为了帮助译者避免此类错误,对英汉公示语中的文化差异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郭静 《新西部(上)》2009,(12):168-168
本文介绍了英语中禁忌语和委婉语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禁忌语和委婉语的特点并探讨了他们的应用和发展。作者从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社会礼节等几方面探讨了中西方文化方面的差异,以期增强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使得跨文化交际更顺利、更成功。  相似文献   

20.
吕俊锋 《魅力中国》2013,(8):368-368
称呼语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历史印迹。如日常中表示平辈关系的哥姐,随着时间发展变化,它们的实际意义也有很大的不同。由原来的表示父母到表示父母、同辈中比自己犬的人,甚至有一段时问表示长辈对侄辈的称谓,再到后来的纯粹的表示比自己大的人,到今天又分化出采有表示敬称的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