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信息经济学角度,运用博弈理论,构建了中央政府监管和地方政府举债的博弈模型,探讨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收益、中央政府监管行为策略、地方政府举债成本、中央政府监管成本等因素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形成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迅速扩张,而地方政府债务审计模式并不健全,审计存在缺乏必要的管理和计量基础、轻视经济责任审计、停留在举债资金使用的单一环节、难以持续跟踪审查政府隐性债务等问题,审计未能有效发挥其对地方政府债务所起的监督、预警作用,建议从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审计制度、规范审计评价、建立地方政府债务审计风险预警机制和审计信息共享机制等方面健全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审计模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地方债务余额逐年升高,度量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大小,防范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爆发已迫在眉睫。债务风险度量作为风险管理至关重要的一步,文章着眼于地方政府债务循环全过程选取风险因子构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特征指标体系,综合运用主、客观赋权法度量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并且采用聚类分析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评级,划分了三个风险等级区间,用直观的红、黄、绿信号灯表示风险高低。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出现红灯的情况为4.31%,表明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出现黄灯的情况占比高达68.1%,表明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情况并不乐观,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大,潜在风险增加,为有效防范其风险,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建立规范合理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本文主要从构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构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进行探讨,以期实现债务风险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地方政府债务的多年累积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根据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表现形式、产生机理及传导机制,文章以违约债务为基点,构建基于熵模型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模型指标体系。在量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基础上,提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对策建议,比一般的线性预警方法更能有效而合理地反映债务风险规模,在理论上提供了一种新的债务风险控制思路。  相似文献   

6.
PPP模式的本质在于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进行合作,达到利益分配共享、风险分担、权力均衡。受我国相关法律条款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PPP模式被异化,形成地方隐性债务,在实际经营中被大量应用,形成了地方的隐性负债规模、偿债风险和管理风险。由于地方发债体制规定不清晰,政治激励与官员偏好,地方政府承担风险过多等原因,使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大大增加。因此要在法律框架下对地方隐性债务风险进行规制,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与地方政府发债有关的制度,加强对PPP模式的规范和监管,提升地方政府化解风险能力来化解PPP模式下的地方隐性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7.
随着传统市场经济转型升级,治理金融市场中的潜在公共风险是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关键。目前,我国地方财政支出扩张、债务违约等风险事件层出不穷,在公共视阈下,本文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界定入手,剖析我国隐性债务治理存在的瓶颈,并借助于发达国家防范隐性债务风险的经验,提出了利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借助地方政府债务动态管理监督强化债务约束、聚焦债务风险数值化强化债务信息全面披露、推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避免债务风险等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8.
赵方亮  王波  刘莉 《财会通讯》2018,(3):125-128
自2011年6月审计署公布全国地方政府债务结果以来,公众就一直关注地方政府债务是否存在风险,如何规避风险。本文试图从相关理论角度寻找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依据,通过分析美、澳、日、巴等四个国家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特点及模式,总结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债务预算管理、提高地方政府债务信息的透明度、建立有效的债务风险预警系统等启示,希望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提供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作为地方政府债务主体,债务规模不断增长,举债方式不断创新,隐性债务比例上升,政府资源、资产和债务信息披露存在缺陷,债务风险不断聚集,防控难度加大,对地方政府财政稳定构成潜在的威胁。基于宏观管理视角,应对症下药,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产生的根源;多方努力,加强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债务信息的披露是进行债务管理、化解财务风险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对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形成的债务信息披露研究,发现政府会计在反映债务信息方面存在着披露不真实、不全面、不及时等问题,结合我国地方政府融资情况和政府会计核算体系,提出健全政府会计核算体系、完善核算基础、补充相关会计科目等措施,真实、正确、全面、及时地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信息进行披露。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实际情况入手,通过剖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核算不准确、不能完整披露债务信息问题,提出通过完善地方政府会计债务要素核算方法和内容,调整政府资产负债表,增加报表附注内容及公开地方资产负债表等措施,提高政府债务的透明度,使地方政府债务情况处于广大社会公众监督之下,督促政府以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缓解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以及地方政府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急速膨胀,成为影响经济繁荣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新国有经济的角度来考察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地方政府债务和新国有经济的关联与特征,揭示了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双重风险——债务的偿还风险以及新国有经济的管理风险,提出了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患债务危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家审计在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国家审计机关参与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必要性,了解美国、日本和法国三国国家审计机构防范地方政府债务性风险的经验和做法,认为我国审计机关应从构建预警体系、实施全程监控、提出整改建议、加强协调配合四个方面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4.
文章立足于公共受托责任、善治政府的建立以及新公共管理理论,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现状及形成机理,并从政府性债务信息披露、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会计体系以及完善政府性债务法治状况等方面提出防控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何涌  侯文浩 《会计之友》2021,(22):73-78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具有隐蔽性强、破坏力大等特征,一旦防控不及将影响地区经济平稳发展.为有效防范政府债务风险,采用优劣解距离法(TOPSIS)构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系统,以简洁客观的方式量化债务风险并对其进行评级.文章选取我国中部某省T区政府2016—2018年有关债务指标为样本,采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整体债务风险处于可控水平,但量化结果分数距离高风险水平已经较为接近,与该区的实际情况相符,此预警系统为政府债务风险防范提供了新的思路.最后从短期处置、长期防控两个方面提出防范风险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也进一步扩大,债务风险日益增长。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已成为当务之急。通过编制地方政府债务预算,将政府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世界性的金融危机让西方许多国家面临严重的主权债务危机,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成为世界不稳定的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逐渐增大,2013年IMF、穆迪、惠誉及高盛等外资金融机构均发布了对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警示报告,指出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存在失控风险。文章回顾了国内外政府债务风险评价研究现状,建立了地方政府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试图通过模糊综合判断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地方政府风险评价模型,最后就我国某市地方政府债务指标进行实证研究,以论证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引入委托代理理论,分析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社会公众的委托代理关系,探寻引发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动因,从借债、用债、还债三个环节出发,构建地方政府债务监控体系,实现中央政府与社会公众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全过程监督,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以期对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工作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债务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适度举债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如果债务膨胀、赤字飙升就会加剧地方债风险。当前我国大力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去杠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仍然不容忽视。在此背景下,就要重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问题。因此本文结合我国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象,把握2020年最新政策,提出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孟令勇 《活力》2014,(22):4-5
随着欧债危机的愈演愈烈以及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总额的飞速增长,政府债务风险得到了政府和学者的广泛关注。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量已经突破十万亿大关,而且面临着还款日期的集中到来。根据审计署政府债务的审计结果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尚属可控范围之内,但是部分地区债务风险也开始凸显出来。本文对地方政府政府债务风险进行了分析,对风险测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良好的预警机制,能够全面监控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并能够更好的对其进行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