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8月27日,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网站的消息称,央行对部分分支行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200亿元,引导农村金融机构扩大涉农信贷投放,同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支农再贷款管理,促进降低“三农”融资成本.按照要求,支农再贷款执行优惠利率,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再贷款利率还可在优惠利率基础上再降1个百分点,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借用支农再贷款发放的涉农贷款利率应低于该金融机构其他同期限同档次涉农贷款加权平均利率。  相似文献   

2.
定向降息只是第一步,更加积极的政策或有可期。8月27日晚间的两则新闻足以令隔夜市场的表现充满期待。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坚持定向调控,抓紧推进生态环保养老服务等重大工程建设,既是调结构的重要举措,也达到稳增长的目的。同日,央行宣布,引导农村金融机构降低涉农贷款利率,支农再贷款执行优惠利率,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再贷款利率还可在优惠利率基础上再降1个百分点,揭开了定向降息的序幕。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宁夏辖区支农再贷款的持续运用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引导信贷和经济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宁夏辖区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发放和管理着手,对支农再贷款的安全性和效益性进行重点关注,以分析和评估支农再贷款在引导"三农"信贷投放和促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方面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人民银行灵活运用支农再贷款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有效地解决了农村信用社资金不足的问题.2003年,全国经济金融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控制支农再贷款增量,防止挤占挪用支农再贷款,化解金融风险,成为信贷工作的主旋律.对此,地方政府和农村信用社不太理解,并产生了一些模糊认识.正确认识支农再贷款的性质,合规有效使用支农再贷款,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是做好农村金融工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对支农再贷款风险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银行自1999年向农村信用社发放支农再贷款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支农再贷款的风险问题仍然存在,产生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如何降低贷款风险问题,对做好农村金融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中国1024家农村金融机构数据,借助2013年放松贷款利率下限管制事件,探讨贷款利率市场化对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的影响。研究发现,放松贷款利率下限管制显著促进了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加大了对农户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其作用机制是放松贷款利率下限管制加剧了非农部门信贷价格竞争,缩小了银行向非农部门和农业部门放贷的边际收益差距。异质性分析表明,商业化程度越高、所在地直接融资越发达的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的程度越高。此外,放松贷款利率下限管制短期内对农村金融机构收益产生了不利影响,但对风险影响不显著。本文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引导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情省力》2008,(6):43-44
基准利率 基准利率也叫再贷款利率或再贴现利率。 基准利率是在整个利率体系中起核心作用并能制约其他利率的基本利率。  相似文献   

8.
刍议我国当前的支农再贷款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腾 《特区经济》2009,(9):176-177
我国支农再贷款政策的目的是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但是其目前的制度设计缺陷制约了实施效果的实现。基于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特性,在长期内,应逐步取消支农再贷款政策;短期内,应有针对性地完善该政策。  相似文献   

9.
利率非对称传导关系与利率政策的效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率政策是货币政策中非常重要的工具 ,但是在中国 ,利率政策并不像经济学理论所预期的那样有效。本文建立了一个非对称的误差修正模型来研究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和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之间的动态传导关系 ,发现 :再贷款利率和同业拆借利率之间存在显著的非对称传导 ,原因在于再贷款和同业拆借的不完全替代性 ,这种非对称性对于货币政策的操作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安毅 《发展》2007,(1):122-123
央行支农再贷款政策实施以来,极大地缓解了农村资金供求矛盾,有效解决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资金需求,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以及提高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三农"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取得了信用社、农民、地方政府"三满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一点在甘肃永靖县显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农村各金融机构小额信贷业务存在问题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2008年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整体发生的巨大变化,分析了新形势下农村金融机构小额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利率、贷款风险防范与控制、政府的扶农政策和小额贷款可持续发展三方面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不同类型的需求主体,其金融需求的形式、特征和满足金融需求的手段要求是不一样的;农村金融改革滞后,农村金融资源供给不足,当前应加快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应坚持需求为导向、分类指导,多项政策协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加强对一切涉农贷款的税收优惠,改造现有各类农村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13.
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的性质作用及效益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是国家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村信用社临时性资金不足而投放的贷款。要正确认识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的性质;科学看待支农再贷款的积极作用;全面分析支农再贷款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赵静 《科技和产业》2020,20(9):28-34
基于普惠金融提供机构的多元性和提供金融服务的丰富性这两个特点,围绕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以及其提供的涉农金融服务来对山西省农村金融的供给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发现山西农村金融机构方面营业网点稳步增加,从业人数明显增多,农村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占比提升显著,农村金融机构区域分布均衡;涉农金融服务方面银行涉农贷款产品丰富多样,农村保险密度和深度较低,总体来看农村金融环境明显改善,但是发展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
顾振武  杨恒凡 《发展》2004,(7):56-57
近年来,人民银行大力增加对农村信用社再贷款投放力度,再贷款余额逐年上升,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使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保持了农村金融和经济社会的稳定。但是,也应看到再贷款投入量过大带来的负面效应,这就要求我们基层人民银行监管部门和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居安思危,积极探索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正>福建省连城县文亨镇班竹村是市级贫困村,全村总人口168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2户、69人。自去年12月启动扶贫再贷款以来,全体村民如期摘下贫困帽的信心大增。扶贫再贷款的主要对象是班竹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带动贫困户就业发展的经济主体,方法是实行服务优先、贷款优先、利率优惠的"三优"政策。再贷款利息低、无抵押、无担保,现在红利虽还未完全显现,但预计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将全部脱贫。  相似文献   

17.
刘松亭  董志银 《黑河学刊》2003,(3):41-42,45
农村撤乡并镇后,黑河市的一些边远山区变成了信贷(网点)盲区;国营农(林)场深化改革后,下岗种地人员增加。面对机构撤并和国营农业改革的新形势,人民银行应进一步加大对信贷盲区支农再贷款的投放力度,增加贷款规模,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按照“三农”的要求和黑河市农业特点,灵活确定支农再贷款支持的对象;继续加大对农村信用社贷款的监管力度,确保支农再贷款安全、稳健运行。  相似文献   

18.
曹磊 《首都经济》2005,(11):38-40
所谓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放松对商业银行利率的直接控制,把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决定市场利率.市场主体可以在市场利率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金融交易和各自的特点自由决定利率。利率市场化要求政府放弃对利率的直接行政干预.但并不排除国家的宏观间接调控.即中央银行通过制定和调整再贴现率、再贷款率及公开市场买卖有价证券等间接调控手段形成资金利率。  相似文献   

19.
《现代乡镇》2012,(12):42-50
支农再贷款助农扶农 支农再贷款作为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对于有效缓解农村资金供求矛盾、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该项业务自1999年始。原先,支农再贷款使用主体仅限于农村信用社,2009年人总行再次出台文件,要求进一步完善支农再贷款管理、扩大“三农”信贷投放,并明确提出将支农再贷款的...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受区域经济环境的影响,金融机构融资渠道与融资能力的限制,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人民银行再贷款的依赖性依然强烈.在这样的背景下,以面向农村信用社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发放的支农再贷款,在支持"三农"经济发展方面仍将发挥极大作用.本文拟以海西州农村信用社为对象,对近年来支农再贷款效应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