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经济恰恰如此,两年来一直保持"临界速度",油门小一点就会"失速",但谁都不愿意再次踩下足够大的油门。 所以,每一次"微刺激"只是把中国经济这架飞机从"失速"状态拉回到"临界速度",然后滑行,而很快又进入"失速"状态;然后又是新一轮"微刺激"。如此循环往复,结果是边际效应递减,越刺激越需要更大强度的刺激。  相似文献   

2.
理智地看,目前中国亟需做同时最有理由做的,是推出大力度的体制改革而非匆忙的"二次刺激"计划中国经济在减速,早先我曾说过,这一次减速并非宏观经济政策引导下的"软着陆",而是一种失速。失速意味着原有经济与产业扩张赖以维持的关键条件业已变化。经济学视野来看,就是原有生产函数所决定的"潜在增长率"本身早已下调,实际增长率在给政府政策推高一时后,难以持续而不得不跟着回落。客观地来分析,导致经济失速的因素既有浅层的也有深层的。浅层因素可称作"刺激政策依赖症"。大力度刺激政策导  相似文献   

3.
一、微刺激下经济依然处于底部徘徊阶段今年年初,政府的经济政策力主去杠杆和调结构,但是由于一季度经济下滑速度超出预期,从4月份开始政府开始启动微刺激措施力图保住7.5%的增长底线,但是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4.
当一次宏观经济数据全部指向中国经济"失速"之后,政策仿佛一夜之间大变。无论货币政策如何稳健,至少财政政策的积极程度骤然增加。刚开始是铁路5000亿元投资敲定,接着是环保多少亿,后又来了钢铁、机场,要求地方政府报项目等。接着媒体恶炒超过4  相似文献   

5.
正一方面是紧缩货币,强力压制中国经济内需;另一方面是国际计价、结算货币大注水,推高中国制造业原材料成本,从而拉高中国CPI;CPI上升更给了货币当局紧缩货币的理由,而进一步压制中国经济内需,但物价该涨还涨。静心回顾一下,过去5年,中国经济是不是这样的状况?而如此恶性循环的最终结果就是:早晚有一天,中国经济会"滞胀"。眼下是不是已经发生"主动性增长动力微弱,不得不三番五次靠政府托市?"实际上,这种情况2012年中期已经初露迹象。现在,政府"微刺激"的频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密,而效果却越来越弱。  相似文献   

6.
这次中国经济失速下行,成为全球经济增速下降的缩影。中国是否会跨入中等收入陷阱,重蹈阿根廷经济发展方式?预计第二季度GDP增速破八,在7.6%左右,低于第一季度的增速,这次中国经济失速下行,成为全球经济增速下降的缩影。这是危险的信号。许多人认为,包括本人也同时呼吁,中国经济增速应该从快车道恢复到正常车道,两位数的增长是不正常的,与经济潜在增长率同步的GDP增  相似文献   

7.
"美国消费"的调整与转型必然带来"中国制造"外需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这种挑战,中国政府强力启动了刺激内需计划,但这些投资计划的效益如何?是否能够真正对症下药,启动中国内需市场,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还是会加剧宏观经济运行风险?在缺乏更多结构调整措施的配合之下,中国目前经济刺激计划很可能是在透支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当前的中国经济增速降至近年来的低点,实体经济又频遇"钱荒"。时隔10年,国务院再次以最高规格出台"国九条",新"国九条"将给资本市场带来哪些新意?资本市场将如何服务实体经济,激发中国经济内生动力?前的中国经济增速降至近年来的低点,实体经济又钱荒"。时隔新"国九条"将给资本市场带来哪些新意?资本市何服务实体经济,激发中国经济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9.
"美国消费"的调整与转型必然带来"中国制造"外需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这种挑战,中国政府强力启动了刺激内需计划.但这些投资计划的效益如何?是否能够真正对症下药,启动中国内需市场,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还是会加剧宏观经济运行风险?在缺乏更多结构调整措施的配合之下,中国目前经济刺激计划很可能是在透支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经济·楼市     
《走向世界》2015,(13):70-71
1行业资讯地方两会逐渐淡化楼市调控今年或持续"微刺激截止到2月8日,已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广东、海南、吉林3省除外)召开了两会,中新网房产频道梳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发现,以往报告中被反复提及的"调控"、"房价"、"限购"、"限价"等词汇已然消失,报告中所用词汇变成了"分类指导""稳定住房消费""市场调节"等等。【点评】政府工作报告淡化楼市调控,反映了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新常态",政府的心态逐渐理性,将更加注重市场的调节作用,调控或将延续去年的"去行政化"和"分类调控"的思路。从目前来看,中央主要通过金融政策稳定楼市,地方则从局部入手。今年各地已进行了多项"微刺激",两者叠加将对楼市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现在有一种情况特别值得注意。有些人出于各自的利益,希望中国经济越烂越好。因为越烂就会越乱,越乱就越容易"乱中取利",越乱越容易获得"治乱收益",越乱越容易以乱为筹码,把改革推向有利于自己的利益方向。我希望公众媒体保持清醒,分清到底什么是公众利益,什么是小团体利益;什么是中国人的利益,什么是外国人的利益。万不可助纣为虐,更不该抱有起哄的心态。这些问题在财经媒体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尤其是当中国股市添加了做空机  相似文献   

12.
张盈 《新财经》2007,(12):34-34
悲情缘由张家岭被"双规",意味着新中国摩托车发展史上的一代"枭雄"最终落幕,相对他登顶时的迅捷,市场更诧异他的陨落速度。张家岭是经济转轨期,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决策机制不健全的又一个悲剧悲情指数:***  相似文献   

13.
贺军 《上海国资》2014,(7):17-17
要向市场发出清晰的面向发展的信号,才能稳定市场的信心2014年已经时间过半,中国经济形势和微刺激的成效到底如何?据安邦(ANBOUND)研究团队观察,这半年来中国经济存在几个"差异"现象:一是宏观比微观要乐观。尤其是5月份的官方经济数据显示,经济有回暖迹象;但来自企业层面的反映表明,微观经济仍十分低迷。二是中央比地方乐观。中央认为,以GDP增速7.5%为代表的诸多主要经济目标能够实现,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但一些地方则对此忧虑重重。  相似文献   

14.
十一年前,当约翰·奈斯比特以其宽广而透辟的眼光关注亚洲、尤其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态势时,特别指出:"亚洲必须通过加固它的基础结构来支撑进取精神,并加强其在全球信息时代的竞争力。"同时语重心长地告诫:"要在短短几年内,走完欧美国家几十年才走完的路。如此超速度发展,势必要给人民和社会带来消极影响。"如今,奈翁言犹在耳,域中体味至深。  相似文献   

15.
宏调迷局     
目前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两重约束,一是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二是去年"4万亿投资+近10万亿信贷"刺激政策的"后遗症"开始显现,那种没有效益的投资已出现难以为继的问题。中国30年来形成的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从来没受到如此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16.
【美国之音5月14日】中国官方公布的最新经济数字显示中国经济复苏的速度正在加快。但是有意见认为,在政府主导的经济刺激计划结束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仍有赖结构性调整。  相似文献   

17.
[美国《华尔街日报》11月27日]中国最近宣布了一项5,860亿美元的刺激计划,以支持正在放缓的经济,其中四分之一将由中央政府提供。但其实不必动用如此多的政府资金来重振经济。对这个全球第四大经济体来说,有一种更好也更经济的刺激办法,那就是放松目前对私募股权投资者在中国国内投资的严格限制。  相似文献   

18.
种种迹象表明,"做空中国第二轮"正在悄然酝酿。而此次与"做空中国第一轮"使用的是同样的理由——地方债务风险,不同的是,不再直接叫嚷"做空中国",而是拿问题说事儿,先把口子扯大,然后制造国民对政府的不信任,使之控制舆论制高点,并让你有口难辩。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外资金融豪客已经在香港股市布局"空单",而标的股票则是中资银行股。这样的情况在去年年初"做空中国第一轮"的酝酿当中,我们已经看到过了。  相似文献   

19.
语录经典     
中国经济现在不能松油门。——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姚景源近日表示,中国经济现在还不能松油门,就像汽车爬到半山坡,一松油门就会滑下来,今年GDP搁置长8%,有困难但没问题,对于中国来说,保增长不成问题,难题是调结构。  相似文献   

20.
网坛最近颇为热闹,一位网友发帖--"80后的来‘晒'-下工资",引发众网友"灌水"热潮.贴主自称是1986年"下凡",现月入3000元,生存开支是吃穿住行,高级消费是唱卡拉OK、上网、看电影.如此,一直都是"月月光".不少网友跟帖,感叹工资不够花,赤字频现,是"月光族"长期会员,工资越"晒"越郁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