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从海上来     
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由此起步. 1984年8月1日,邓小平同志发出建设宁波的动员指示,从此港城建设和世界发展脉动一致. 历史长河,蜿蜒曲折;改革浪潮,浩浩荡荡. 三十年光阴,犹如浩荡三江之水奔流人海,宁波从东南沿海一个不起眼的商埠小城,找到了转型升级的“蓝海”.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时间转入2015年,在建设“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中,宁波这个重要战略支点,正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3.
杨明 《国际市场》2010,(9):48-49
在上海,有一个知名度颇高的“宁波同乡会”,也有人称他们为“宁波帮”。由于长期来这个“帮”字与四个反面历史人物连在一起,初始我以为这种叫法有点贬意。其实,“帮”是个中性词,字典上说是“群,伙,集团”的意思,没有什么褒贬之分。这次随市政协之友社组团去宁波,知道邓小平同志还为“宁波帮”题过词——“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  相似文献   

4.
《工商行政管理》2014,(5):53-54
宁波市自2002年开展“信用宁波”建设以来,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34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信用宁波”建设领导小组,并按照“通盘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逐步完善”的工作思路逐步推进。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信用宁波信息管理系统总体框架已搭建完成,建成了宁波市企业信用数据库及重点人群信用信息库和政府部门信息共享系统,为加快优化经济生态环境,加快推进社会管理体系创新提供了有效路径和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李岳  魏月 《中国物价》2022,(11):60-62+66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概念自2012年被提出以来,在国内学术和实践领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上海、深圳、宁波、舟山等相继提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其中宁波和舟山是我国“两市共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唯一案例。本研究报告首先从实践层面,对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所应具备的核心要素进行研究,进而对照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标准,阐述了宁波舟山协同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现实基础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证了宁波舟山协同建设全球海洋中心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6.
今年4月25日,在宁波栎社国际机场,由宁波市工商局规划,市政府牵头组织,由宁波11家驰名商标企业为发布主体的“品牌之路”宣传广告牌正式揭牌建成,“品牌之路”宣传广告牌全程共设置广告牌50块,总长4300米,面积达400余平方米,营造了宁波推进“品牌之都”建设的良好氛围。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宁波市,2005年,在“中国自主创新品牌高层论坛暨中国品牌经济城市”峰会上摘取了“中国品牌之都”的桂冠。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市政府于今年1月,就推进“品牌之都”建设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把品牌建设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宁波核心竞争力的重…  相似文献   

7.
毛霞 《商场现代化》2007,(5):383-384
本文分析了宁波新农村建设发展中的制约因素,结合市政府制定“十一五”时期新农村建设的总目标,提出了如何推进宁波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港口兴则城市兴,港口兴则经济兴.2015年,处在“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的“T”字型交汇点,东方大港宁波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9.
在上海建设“两个中心”的背景下,宁波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该如何加快培育和发展区域性的金融中心,配合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区域金融中心理论和宁波自身的优势条件表明,宁波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具有现实可行性,在各项优势的基础上,采取切实可行的阶段性战略将是理想的路径选择。同时,宁波的经验对我国其他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宁波市作为首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建设城市,将采取技术革新和经济运营模式创新来带动批量产品的电子交易,吸引国内乃至国际行业商务网站总部基地落户宁波,重点构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应用和支撑体系。本文立足于宁波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宁波市“十二五”加快创建智慧城市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本着多维资源、立体“时空”互动整合的思想,提出“十二五”期间宁波在构建智慧城市的大背景下开展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的发展思路,并基于宁波电子商务产业的现实基础,提出有前瞻性、建设性与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宁波检验检疫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质检总局党组部署,扎实推进法治质检建设,通过构筑法制基础建设平台、横向执法协作平台、对外法制宣传平台、法治检验检疫平台、质检形象展示平台,提升了行政执法成效和水平,树立了刚正廉明的依法行政形象. 一、坚持多管齐下,构建法制基础建设平台 1.夯实基石理念.通过大力宣贯,确立了“依法行政,刚正廉明”的法治理念,并作为宁波国检文化十大理念之一,开展了法治理念落地示范区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初的宁波,正在建设以国际物流业为核心功能,综合发展发展加工、贸易、海运、理货、船代、货代、仓储、会展、信息、金融等业务的国际港口产业群。建设和发展宁波港产业集群基地,是提升宁波国际港城产业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本文从产业集群理论视角,重点探讨了宁波建设港口产业集群的区位优势和发展基础,提出了“把宁波港建设成综合型自由港”的发展思路,以及宁波国际港口产业群建设中的政府规制创新,如政府规制创新要体现市场规律、与市场机制相融合作;重点是体现公正原则,鼓励民营企业投资宁波国际港口产业集群的基础设施领域,实现国家和民间的双赢共进。  相似文献   

13.
邱琴芬 《商场现代化》2007,(10X):246-247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加快推进宁波现代化港口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执行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深入实施“六大提升”、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枢纽港建设、培育四大经济增长极、抓紧实行“人才强市”战略、弘扬宁波城市精神,大力发展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14.
交通     
《市场周刊》2008,(1):10-10
成都打造西部内陆港;无锡机场全货机航班开通;我国建成首个30万吨级人工航道;辽宁再议五港口整合;申苏浙皖高速全线通车;合肥交通“大建设”继续“大提速”;宁波三星二期码头启用.  相似文献   

15.
宁波,依水而生,因港而兴.岁月悠悠,宁波港从古老的河姆渡走来,从无到有,由衰至兴.两千多年前,这里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两千多年后,这里率先呼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踏上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6.
2014牟开始,中国新一轮自贸区申请热潮正如火如荼.据了解,广东、浙江、宁夏等省份均已提出建设自贸区的方案或构想.作为拥有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宁波出口加工区、大榭开发区、梅山保税港区等5大国家级开发区的北仑,亦希望通过自贸区建设整合优势资源,探索贸易便利化举措,为北仑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注入一针“强心剂”.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件资料和有关数据指标,分析北仑对接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北仑加快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冬日的寒冷,无法阻挡心中的“热浪”。2011年12月3日下午,来自浙江宁波的30多位中小企业主齐聚宁波鄞州投创中心,召开2011宁波企业家“对话·时局”座谈会。 此次座谈会由宁波民进企业家联谊会、《浙商》杂志共同主办。民进宁波主委、宁波城市学院院长李太武出席了座谈会。《浙商》杂志出版人朱仁华在致辞中提到,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带来的实业回归,以及民间金融阳光化问题,对中小企业是利好.也是挑战,,如何准确把握大局,抓住机遇,是中小企业要重点思考的问题。~那么,作为“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中小企业有何切身体会?  相似文献   

18.
一个叶茂柳密的初夏时节,港城宁波因全港创卫的成功实践,再次成为中国和世界的关注点。一句由衷的赞美,两个热情的拥抱。一场总干事与宁波、与检验检疫工作的考察之约,也由此拉开了序幕。它,被国家质检总局寄予“中国乃至全球口岸体系建设的一个标杆”;它,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为“创造了走向世界的‘宁波经验’”;它,凭借连续斩获的3张国际卫生港“金字招牌”,频频被国际船东点赞。  相似文献   

19.
《国际市场》2010,(6):30-35
2009年,尽管受美国金融危机等影响,宁波开放型经济各项指标依然逆势前行,外贸、外资、外经“老三外”逆势增长,服务外包、涉外展会、涉外服务机构“新三外”也后发崛起。转型升级中的宁波开放型经济再获发展先机,并且呈现多箭齐发之势。2010年,宁波的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着更多的考验。为此,记者采访了宁波市外经贸局俞丹桦局长,听他畅谈2009年的工作经验,运筹2010年宁波开放型经济新布局。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群理论与宁波国际港口产业群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初的宁波,正在建设以国际物流业为核心功能,综合发展发展加工、贸易、海运、理货、船代、货代、仓储、会展、信息、金融等业务的国际港口产业群。建设和发展宁波港产业集群基地,是提升宁波国际港城产业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本文从产业集群理论视角,重点探讨了宁波建设港口产业集群的区位优势和发展基础,提出了“把宁波港建设成综合型自由港”的发展思路,以及宁波国际港口产业群建设中的政府规制创新,如政府规制创新要体现市场规律、与市场机制相融合作;重点是体现公正原则,鼓励民营企业投资宁波国际港t3产业集群的基础设施领域,实现国家和民间的双赢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