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孙天琦 《西安金融》2005,(10):19-23
香港现行银行呆坏账拨备制度的主要特点:(1)与一些监管机构不同,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没有发出过对呆坏账拨备水平的正式指引,但是制度有效;(2)HKMA鼓励按个别贷款的实际情况计提拨备;(3)结合五级分类制定各级别贷款的具体拨备基准,并在特定时期有针对特定国家的国家风险准备;(4)强调五级分类的准确性;(5)要求计提拨备时对抵押品适当估值.HKMA经常对银行发出指引,列明银行就部分常见的抵押贷款(按揭、股票质押等)应遵守的最高贷款与估值比率;(6)一般准备税后处理,特定(专项)准备计入成本税前计提,银行与税务部门就拨备也会讨价还价。对我们的启示:(1)准确的贷款质量分类是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基础;(2)关于贷款损失准备的税收待遇,商业银行和税务部门的讨价还价不可避免,金融企业也必须通过纳税承担社会责任,但是在特殊时期,可以考虑税收上的支持。同时要规范核销,提高核销效率;(3)可以研究针对特别国家和行业的特种准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4)研究针对特定行业贷款比重限制(余额占比、增量占比,即贷款的行业集中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5)农村信用社要加紧推进五级分类,并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贷款损失准备制度;(6)规范抵押品的价值评估、打折率、聘用外部评估公司、抵押品保险、价值重估、五级分类和计提时对抵押品的处置等,这需要各方的工作进入到更深的技术层面;(7)监管部门出台相关指引,引导金融机构主要是中小金融机构建立必要的和规范的内、外部各层次数据库,积累有关数据;(8)借鉴国际先进的风险资本或者经济资本管理,加强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确保贷款损失准备能够覆盖预期损失,而其不能抵御的非预期损失能够被资本充分覆盖,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通过压力测试、制定应急方案等措施来应对异常损失。  相似文献   

2.
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贷款分类制度、贷款核销制度、应收未收利息的会计制度属于现行农村信用社改革过程中攻坚的部分,也是农村信用社有效防范和抵御风险的基础。如何正确理解贷款损失准备拨备提留的意义及尽可能地提足拨备,减少农村信用社的风险隐患是当前摆在农村信用社面前的一大难题。本文以黄南州农村信用社拨备提留情况为例,探讨贷款损失准备的拨备严重不足的原因及对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庆 《金融会计》2014,(4):57-60
当前,商业银行呈现出坏账、拨备和利润三高的现象,坏账的不断积累将会给银行体系带来严重隐患,本文从财税角度深入分析了商业银行呆账核销难的问题,认为财税部门是影响商业银行核销的两个重要部门:财政部门的影响体现在制定的呆账认定标准过于严格阻碍了呆账核销范围,税务部门通过设定贷款损失准备的所得税税前扣除标准鼓励商业银行核销呆账,但不利于商业银行计提损失准备,商业银行呆账核销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较小。最后,提出要统一多部门文件规定、简化呆账核销程序和解决税收待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贷款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和核销是金融企业会计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为了真实反映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实现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商业银行应当按照谨慎原则,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贷款本息的偿还情况和金融企业内部信贷管理等因素,分析各项贷款的风险程度和可收回性,预计可能产生的贷款损失,及时、足额地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建立贷款损失准备制度①。本文以截至2002年末四家上市商业银行年度报告为依据,分析各行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情况,以期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  相似文献   

5.
新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对贷款业务的内容作了重大改革:全面推行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将不良贷款从原来的“两呆一逾”贷款改为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规范了抵债资产取得和处理的会计处理;明确了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核销及报表列示等内容。这些变化充分体现了稳健性原则,有利于增强金融企业的风险意识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作为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新制度用贷款损失准备取代了原来的贷款呆账准备,两者实质上存在诸多差异。本文拟对此进行分析,以便正确理解和运用新制度。一、计提范围不…  相似文献   

6.
夏雯雯  徐黎 《税收征纳》2023,(10):19-21
<正>商业银行在贷款计提减值准备和损失核销方面存在税会差异,从而导致税务成本差异。本文以商业银行贷款税务成本为切入点,根据税务政策分析贷款从发放、形成不良到损失核销各阶段涉税风险点,以及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提升商业银行经营质效、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贷款损失准备的税收政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贷款损失准备的税收政策探讨》一文,通过对贷款拨备税收政策的国际比较, 认为我国银行业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没有获得应有的税务减免,从而严重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及时足额计提各项贷款损失准备。据此,作者认为,应当尽快改革贷款拨备的税收政策和呆账核销程序。  相似文献   

8.
作为经营风险的企业,金融企业每年不可避免会出现一定的呆账损失。金融企业为防范经营风险,增强抵御风险能力,通常会尽快将确实无法收回的呆账损失进行核销处理。但这种核销仅指会计上的销账,未做税收上的核销。一个完整的呆账损失核销过程应包括会计上账务核销和税收上税前扣除。  相似文献   

9.
关注银行贷款核销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通银行锦州支行联合法院“虚假核销”一案被媒体曝光以后,国内外媒体的目光突然投向了以前很少为人注意的银行贷款核销制度上。但到底何为贷款核销,它需要什么条件,应遵循什么程序,由哪个部门审批,核销后的贷款损失应该怎么处理,这些问题并没有多少人能够解释清楚。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今年财政部制定的<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及呆账核销管理办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改进措施:制定统一的呆账准备监管指引;对呆账准备给予税收优惠等.  相似文献   

11.
魏岩 《金融纵横》2008,(8):66-67
各商业银行60%贷款的性质是抵押担保方式。提供抵押,可以降低信贷风险,但抵押风险仍然存在。在贷款呆账核销的数据中发现,抵押贷款在申报核销的贷款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且这部分贷款的大部分在发放时手续符合规定。手续合规的抵押贷款形成损失的主要原因与抵押物评估有关。  相似文献   

12.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弥补贷款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损失而提取的资金保证.它的足额提取能否达到规定标准,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冲销贷款损失,提高机构消化不良资产的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准确掌握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呆账准备金计提情况,我们对辖内7家农村信用社2003至2005年损失准备计提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目前农村信用社贷款损失提取存在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信社改革的顺利进行.为此,我们认为当前必须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社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提高农信社消化不良资产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报告总结了我国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历史沿革,分析了五家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情况.并对辖区相关机构进行了调研,发现:(1)五家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有明确的计提范围,但行际之间计提范围有差异:(2)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比例符合监管当局的原则性要求,但各行提取比例有差异;(3)计提损失准备时各行对抵押物金额扣除不同;(4)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呈逐年上升(除深发展)趋势,抗风险能力趋于增强;(5)部分机构逻辑上存在利用贷款损失准备操纵利润的可能;(6)仅仅从贷款损失准备比例看.大多未体现周期特征,在经济周期高点可能相对少计提;(7)调查中发现五级分类目前还存在问题.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基础不牢靠。在此基础上,结合调研掌握的具体情况,本报告认为:(1)银行监管、财政、税务等部门应加强协调.进一步规范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2)进一步完善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夯实损失准备计提的基础;(3)结合我国目前信用环境.需要研究五级分类、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这两个环节抵押品、有效担保的处理原则.避免重复考虑、高估价值.使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更加审慎;(4)五级分类、特种准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以及分红政策等方面要充分考虑经济周期或者行业周期波动的影响,以使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更为前瞻、审慎,确保提足损失准备,及时弥补损失,增强资本基础,提高抗风险能力;(5)区别对待,分类监管;(6)重视贷款损失准备、资本充足率监管在货币政策传导方面的作用及其产生的宏观效应.  相似文献   

14.
吴焕亮 《新金融》1995,(7):22-23
国家对不能收回的贷款列为呆帐作出了严格的规定,主要是:借款人和担保人经依法宣告破产,进行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借款人死亡,以其财产和遗产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助,确实无力偿还的贷款。符合上述情况之一,才能报经各银行总行批准在预先按规定比例提取的呆帐准备金中核销。被核销的贷款还应表外登记,注意清收。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缺口及其监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璐  陈凡 《上海金融》2007,(11):45-49
贷款损失准备缺口是衡量商业银行损失准备充足性的重要指标。从整体趋势看,我国商业银行损失准备充足性在不断提高,账面损失准备缺口持续下降。但是账面缺口与实际缺口是有差异的。商业银行目前主要依据财政部和监管部门有关制度,实行预期现金流折现和风险分类基础上的原则性比例计提方法。计提范围和方法的科学性、风险分类和预期损失的准确性、资本充足率达标和利润考核是影响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充足性、产生实际缺口的主要因素。监管部门应通过明确表外信贷资产的计提、改进对折现率和预期现金流的测算、明确抵押物的处置方法等完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加强对商业银行风险分类工作的指导和监管,加强损失准备计提充足性的现场检查,建立激励相客机制等,促进商业银行充足拨备。  相似文献   

16.
企业坏帐损失如何核销●高永强企业进行坏帐损失核销时,应在认真核查的基础上严格执行财政部财外字(1995)5号文规定的核销坏帐的批准权限和标准,分别以下情况进行会计处理:1采用备抵法预提坏帐准备的企业发生坏帐损失时:借:坏帐准备贷:应收帐款———某某...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已形成相当的规模,而相应的风险计量与信贷退出机制尚未建立。结合财政部下发的金融企业贷款呆帐准备的计提与呆帐核销的新办法,对如何在我国金融机构内部建立个人住房贷款呆帐准备计提与呆帐核销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银监会于2011年颁发的《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建立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监管标准,其中贷款拨备率(贷款损失准备占贷款的比例)不低于2.5%,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占不良贷款的比例)不低于150%,原则上按两者孰高的方法确定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这项制度是一个重大创新,对提高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稳健性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赵旭 《金融论坛》2006,11(12):34-38
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应对信用风险的措施,无效的贷款损失准备对银行资本与盈利有一定的影响。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银行有意愿操纵贷款损失准备方面,而对其贷款损失准备的决策效率很少涉及。贷款损失准备效率是指银行管理者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决策的有效性,即实际设置的贷款损失准备与其有效边界的偏离程度。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模型研究了1998~2004年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决策效率,实证结果发现,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决策效率具有一定的无效性,没有达到效率边界;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决策效率高于国有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20.
夏博辉 《中国金融》2003,(14):58-59
贷款业务的账务处理1.主要会计科目的设置为正确核算金融企业的贷款业务,一般需要设置“短期贷款”、“中期贷款”、“长期贷款”、“贴现”、“应收利息”、“逾期贷款”、“非应计贷款”、“贷款损失准备”和“资产损失———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等会计科目。“短期贷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