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E系统是指能源—经济—环境系统,3E系统协调度是定量描述特定地区在一定经济发展水平下,能源生产、消费与经济发展、经济结构以及环境承载力、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良好的3E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能直观地反映出三者能否协调发展.本文介绍了3E系统协调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型协调度评价模型,并运用综合型协调度评价模型对四川省近几年的3E协调度进行测算.  相似文献   

2.
孙丽文  曹璐 《技术经济》2017,36(7):48-55
以复杂系统理论为基础,认为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由产业创新环境、产业创新活动、生态环境和产业效益4个子系统构成,由此构建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的理论模型。采用离差最大化法和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中国制造业31个细分行业绿色创新系统的协同度及其各子系统的有序度进行计算。根据测度结果,提出促进制造业各行业绿色创新系统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熵权法和SBM-DEA测算了2006—2021年长江中游城市群2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金融水平与绿色创新效率,并运用耦合协调、空间自相关和空间滞后的Tobit模型对绿色金融与绿色创新效率的时空耦合协调状况及其驱动因子进行识别分析。研究发现:(1)时间序列上,长江中游城市群绿色金融和绿色创新效率耦合协调关系虽有波动但整体仍呈稳定上升趋势,近年来出现了上升状态疲软的趋势。(2)空间特征上,长江中游城市群绿色金融和绿色创新效率耦合协调水平由低到高、由混乱到稳定,区域差异表现为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武汉都市圈。(3)驱动因素上,正向驱动因子的影响强度表现为人力资本>地区科技支出>政府干预>经济基础,负向驱动因子为产业结构。研究提出,要筑牢绿色金融与绿色创新效率耦合增长的动力系统、联动各地区核心区域带动周边区域和建立绿色产业联盟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Super-SBM模型对2011—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并运用核密度估计模型、莫兰指数以及冷热点法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创新效率的时空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DM)探究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研究时间区间,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创新效率总体处于较高水平,且呈波动上升趋势;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非均衡性,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异格局,且该格局有加剧趋势,同时空间相关性于2020年由正转负;政府支持、教育水平以及经济水平对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教育水平对邻近地区的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正向溢出效应,而政府支持对邻近地区效率值具有负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5.
中国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资源紧缺、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的今天,绿色创新成为代表一个国家和地区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志.本文应用DEA方法对中国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绿色创新能力进行了测度和分析.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测度除西藏外中国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其次,应用DEA方法在综合考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的基础上测度2005-2010年中国各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并应用TOBIT回归分析法对影响中国绿色创新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各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东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而且,“十一五”以来,东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上升趋势明显,说明东部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外资进入、结构调整对绿色创新效率提升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环境规制与技术市场对创新效率提升并没有产生显著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6.
产业创新系统中的协同演化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创新是一个学习过程的结果,学习又可能产生其他的结果,包括形成新的知识、新的思想、变化了的信仰、新的制度环境、变化的网络结构、适应的协同机制等。该文研究了这些变化与学习机制相互作用的动力形式,阐述了它们的协同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提高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有助于推动工业企业绿色转型发展。本文从创新价值链视角出发,将绿色技术创新过程分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商业化三个阶段,运用网络NSBM模型测度2011—2020年中国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及三个子阶段的效率值,并通过标准差椭圆模型、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协调度发展模型探究其时空格局演化特征及协调发展情况。研究表明:中国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总效率及子阶段效率均呈现出良好的波动上升态势,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商业化环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标准差椭圆重心“东北-西南”的分布格局逐步弱化,省域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阶段效率的差距逐渐缩小,而商业化阶段略有增加,区域间差异是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协调性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广东、上海、浙江、湖南等经济发达的省市,低值区则主要集中在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贵州、青海及黑龙江等。最后,依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提高中国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价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调度是体现两个子系统间及两个系统内各种要素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在对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进行了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构成要素,并在构成要素基础上构建了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协调度的评价模型,以便于对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3—2019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EWM-AHP组合赋权法、加权综合评价指数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1)2013—2019年我国及各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空间格局上呈现出从东向西依次递减趋势,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且空间集聚态势显著。(2)2013—2019年我国及各省份农业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度呈现出稳定上升变化趋势,耦合协调关系趋好,但整体上耦合协调度偏低,协调发展水平东高西低,发展趋势东强西弱。因此,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促进农业绿色协调发展,应立足地区农业发展本底条件,制定差异化的农业绿色发展政策,强化农业绿色发展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运用Super-SBM模型测度了长江经济带2011—2018年11个省份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并进一步分析了其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长江经济带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未能达到DEA有效状态;分区域看,下游最高,上游次之,中游最低;分省域看,上海、浙江、安徽、重庆、湖南、四川表现较为理想,而其他省份则表现不尽如人意。时空演化的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且随着时间推移工业绿色创新效率较高的省份数量总体呈减少趋势;企业规模、产业结构、金融发展、市场化程度、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经济增长则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却表现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房辉  原峰  熊涛  刘芳 《海洋经济》2019,9(3):48-54
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协调发展现已成为区域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通过构建海洋科技创新指标体系和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动态因子分析模型来研究中国 2006-2015年 11个沿海省市的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和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动态变化趋势,并建立协调度模型评价沿海省市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度。结果表明:从协调度等级来看,沿海省市的协调性有较大差异,可分为 4个等级;从协调发展类型来看,多数沿海省市海洋科技创新滞后。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区域绿色创新效率演进轨迹及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非期望Minds模型和灰色系统动态方程对我国内地7大区域30个省份2012-2017年绿色创新效率时空演进轨迹及其形成机理进行探究。研究发现:我国绿色创新效率整体偏低,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省域之间绿色创新效率不均衡的特征比较明显;我国7大区域绿色创新效率演化发展轨迹存在较强的异质性,华东、西南和华南地区交替领先,西北地区一直垫底;我国七大区域绿色创新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由高到低排序为:华南>华东>华中>西南>华北>东北>西北;华中和西北地区绿色创新效率提升的首要阻力在于政府支持不足,华北、东北和华东地区的主要阻力是环境规制,华南和西南地区的主要障碍因素分别是信息化和市场化。  相似文献   

14.
将环境污染、创新失败因素列为非期望产出指标,运用2006—2016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SBM—DEA模型对中国绿色创新效率及其区域差异进行测算,进而采用σ收敛模型、绝对β收敛模型、条件β收敛模型考察中国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收敛性。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绿色创新效率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存在较大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均不存在明显的σ收敛,但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且影响收敛的显著性因素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基于空间网络视角,利用联合专利数据刻画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演化特征。研究发现,随着产学研主体不断增加,创新网络逐渐覆盖全国,但区域创新联系呈现出创新中心区与非中心区非均衡性。由于空间网络关系的路径依赖越来越明显,技术知识传递的非对称性分布加剧,协同创新活动呈现创新中心区位锁定,导致网络协同创新效应难以形成,整体上协同创新网络重心呈“单核”向“三核”分布格局演化,国家创新系统长期依赖少数中心区域,中心区域技术知识辐射的局部效应与区域平衡发展的矛盾不断凸现。因此,应合理配置创新资源,优化协同创新网络空间形态,推进国家创新系统向均衡创新生态系统演化。  相似文献   

16.
李梦  田增瑞  陆羽中 《技术经济》2024,43(4):132-142
构建绿色创新生态系统是应对全球生态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准确把握绿色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演化规律和培育机制,对绿色创新水平提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共生理论和演化博弈理论,对绿色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演化模式、过程、稳定性及运行机制进行研究,旨在为企业和相关部门制定促进绿色创新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绿色创新生态系统两种群共生演化模式和稳定性,受两种群相互作用的共生系数和各自种群规模上限影响。绿色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演化达到均衡状态时会形成不同的共生模式,其中互惠共生模式是系统共生演化最理想的状态。绿色创新生态系统共生发展以信任机制为基础,在共享机制、竞合机制、伙伴选择机制和价值分配机制的作用下,实现共生循环。  相似文献   

17.
蒋骏 《当代经济》2018,(12):56-58
以我国两大城市群为例,构建了绿色金融-生态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的评价体系,对两大城市群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综合水平进行测度;引入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测算了2008-2014年城市群绿色金融-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和综合协调指数,并对测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运用BP神经网络建立耦合协调预测模型,对系统未来的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得到如下结论:第一,城市群绿色金融发展水平震荡幅度较大,且各区域存在较大差异,长三角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第二,城市群绿色金融发展与生态环境并未实现协同发展,绿色金融发展滞后,大部分地区处于拮抗阶段,并逐渐接近磨合阶段;城市群绿色金融-生态环境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水平较低.第三,未来城市群绿色金融-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在波动中缓慢增长.  相似文献   

18.
运用SBM-DEA模型对我国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算,结合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收敛模型,分析2007—2019年我国绿色创新效率的地区差异和空间收敛性特征。研究发现:(1)我国整体绿色创新效率的地区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东部和中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存在非均衡发展现象;东部和西部间绿色创新效率的差异最大;并且绿色创新效率的地区差异主要是由区域间差异造成的。(2)我国绿色创新效率的绝对β空间收敛与条件β空间收敛均十分显著,该结论在三大区域也适用。此外,各区域空间收敛性影响因素对绿色创新效率收敛性的作用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9—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各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并通过区位熵测度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最后利用面板计量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直接影响及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区域绿色创新效率整体不高,二者均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发展较为缓慢;高技术产业集聚有利于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提高,技术创新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研发投入、劳动投入和经济发展水平对绿色创新效率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开放经济中,双向FDI逐渐成为影响绿色创新的重要因素。在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对30个省份2007—2017年的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算的基础上,探究两类环境政策下双向FDI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下,IFDI有利于绿色创新,而在市场激励型下则恰恰相反。并且两类环境政策下,OFDI均存在正向影响。此外,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存在单一门限值0.189,当环境规制的强度高于该门限值时,IFDI阻碍了绿色创新效率,OFDI促进了绿色创新效率,双向FDI间存在互补性;而当环境规制的强度低于门限值时,IFDI和OFDI有利于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双向FDI间存在替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