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萍萍  王毅 《技术经济》2017,36(1):110-116
综合已有文献,对经济长波现象、经济长波理论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经济长波理论的未来研究方向。总结如下:经济长波现象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长度为40~60年、平均为50年的经济周期;从价格等观察变量开始的单一精确计量在经济长波现象发现过程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并未为经济长波存在提供确凿证据,综合多种因素的多元推论历史模型可用来阐释经济长波的存在性;对经济长波的界定以周期性这一本质特性为前提,从狭义向广义发展,即从单纯经济变量发展到经济-社会-制度因素的组合;学者们对过去200多年已发生5次经济长波取得了基本一致的认识,但是在确切年份上因方法和数据的差异而略有不同;创新、战争、核心技术要素、多要素平衡与失衡是经济长波产生的主要因素,历次经济长波一般会伴随着技术或关键要素、产品或服务、基础设施、产业聚集和组织结构的变化。未来研究可从产业结构变化的角度研究经济长波的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2.
论长波     
资本积累过程存在着长期波动。经济长波是西方非主流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长波内在机制的不同解释形成了三种影响较大的长波理论。但如果把积累率的波动置于长波分析的中心地位,则长波并非决定于单一因素,而是取决于技术、制度、市场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第四次扩张长波,并于20世纪70年代转入长波下降阶段。对于80年代是否出现了新的扩张长波,左派学者有不同看法。本文认为,从20世纪80年代到2007年,在信息技术革命、新自由主义制度调整和经济全球化的共同推动下,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确实经历了一次新的扩张长波。而2008—2009年的金融—经济危机则开启了萧条长波的新阶段。对于当前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在长期波动中所处的历史阶段及其特征,我们应有恰当的认识和积极的应对。  相似文献   

3.
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长波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典型事实,即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资本主义经济表现出大约五十年左右一个轮回的长期增长与长期动荡和萧条周期性更迭。而一些美国激进经济学家批判的吸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长波理论的成果,构建了"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对战后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以及现当代资本主义的特征提出了极具价值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资本主义危机理论一直是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关注的焦点。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他们对于资本主义危机的理解也有所不同。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迫使一些西方学者摒弃以往传统的经济视角,转而寻求新的研究范式来解读资本主义的危机,这一时期备受关注的危机理论有:体制危机论,福利国家危机论和资本主义总体性危机论。总体来看,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西方学者不再从单一视角出发研究资本主义危机,不再将资本主义危机单纯理解为经济危机,而是趋向多元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一、美国"新经济"现象及其原因剖析 自1991年3月份以来,美国经济进入持续发展时期,到目前已经经历了近10年的强劲增长,被经济学界称为奇特的"新经济"现象.虽然当前美国经济在某些方面出现了减速的征兆,但"长波理论"学家们认为,从1985年算起,美国经济的这一新增长周期将持续50~60年.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相似文献   

6.
高峰先生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现代资本主义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先生视野开阔、涉猎广泛,在其众多的研究著述之中对长波理论的考察格外引人瞩目.本文系统地回顾了先生针对资本主义经济长波,从资本积累理论切入,所提出的"技术—制度—市场"三元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一个包含着异质性资本的单一部门模型,以说明技术变迁和...  相似文献   

7.
长波理论是过去一个世纪中最具争论性的理论之一。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长波研究复兴中形成了三个影响较大的长波理论派别,即由熊彼特开创的技术创新的长波理论、曼德尔构造的马克思主义长波理论及由戴维.戈登等提出的"社会积累结构"的长波理论。本文系统考察新熊彼特学派代表人物佩蕾斯进入新世纪以来发展的长波理论思想,并将其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长波理论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8.
<正> 正象海洋的运动既有波浪、又有潮汐,还有黑潮和暖流一样,社会经济生活的周期波动也不限于一般的7—11年的经济周期(中波)。这里既有以科技一产业革命的出现与吸收为基础的长达50年左右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波),也有以存货的扩张和收缩为基础、长度均为数十个月的基钦周期(短波),还有以气候和季节的变化为基础的季节波动。本文谨就国内所论尚鲜的季节波动的一般理论及我国的季节波动实况作一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贸易史学认为,19世纪中叶以后,日本及亚洲各国或地区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不发达,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始终处于一种从属性的地位。但日本经济史学家杉原薰通过把亚洲作为一个整体对象进行研究,提出了在学术界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亚洲间贸易"论,指出在亚洲内部存在着独自的贸易结构,这一结构以"棉业基轴体制"为核心内容、由商人主导并通过亚洲型商品链的形成而展开。因此,这是一个从欧美获得了相对自主性、显示了其自身发展逻辑的区域内贸易。本文的目的是对"亚洲间贸易"论的理论内涵进行述评,并探讨该理论对当今中国的经济发展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口迁移和流动对生育的影响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国外一些研究发现,妇女迁移流动往往导致生育率降低。但也有研究认为,第一代迁移妇女的生育水平与原居住地没有迁移妇女的生育水平接近。对于上述现象学者们给出了多种理论解释:中断假说、适应假说、社会化假说、选择假说等。国内关于人口迁移和流动对生育的影响有"多生论"和"少生论"两种结论。导致矛盾结论的原因主要是不同研究选取的测量指标不同和比较的标准不同所致。中国"流动人口生育水平更低"究竟是"进度效应"还是"水平效应",有待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11.
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历来备受人们关注。对于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现有的文献并无确定性的结论,促进论、促退论以及无关论均在不同国家的实证检验中获得了支持。主要利用协整理论对1978~2011年中国的财政支出与GDP之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出与GDP之间并不存在协整关系,即不存在长期的经济均衡关系。这对当前中国的财政支出安排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美国“新经济“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美国“新经济“现象及其原因剖析   自1991年3月份以来,美国经济进入持续发展时期,到目前已经经历了近10年的强劲增长,被经济学界称为奇特的“新经济“现象.虽然当前美国经济在某些方面出现了减速的征兆,但“长波理论“学家们认为,从1985年算起,美国经济的这一新增长周期将持续50~60年.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相似文献   

13.
杨勇华 《经济问题》2007,334(6):12-14
令人信服的长波技术原因论不仅需要证明技术创新(速度)决定投资(速度)进而决定经济长波,还需要证明创新本身为何以集群方式周期性出现.通过间断平衡理论的生物学隐喻研究方法,从技术路径依赖、重大技术突破的联动效应和宏观环境的积极作用角度阐述了技术创新集群性和周期性的原因,具有一定的理论解释力和说服力,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西方社会学视域中的全球化理论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是当今国际学术界最为热门的课题之一.9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学者们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方法对全球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逐步形成了各自的理论特色,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有I·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A·吉登斯的制度转变论、R·罗伯逊的文化系统论、L·斯克莱尔的全球体系论等.这些理论对于我们今天全面、准确地把握全球化的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译文选自科茨1987年发表在《激进政治经济学评论》上的《长波和积累的社会结构:一个评论与再解释》,该文于1994年收入科茨、麦克唐纳、里奇共同主编的《积累的社会结构:增长和危机的政治经济学》论文集。科茨在1994年的论文集中,对1987年原文进行了题目改动和部分删减。变化如下: (1)把文章题目改为《解释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 (2)删减了“资本积累的相关理论”这一部分内容;(3)1987年科茨一贯用的是“长波”概念,而1994年论文集中,科茨引入了“长期波动”概念。对此,科茨作了简要说明: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的早期表达,采用了“长波”概念,是指与康德拉季耶夫和熊彼特著作相联系的50年长周期;而后,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的支持者们转而使用“长期波动” 概念,目的是要表达长期快速增长和长期停滞的交替,而不是要表达某种周期性的、规则性模式。 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具有三个重要理论价值。首先,SSA 学派有助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走向“具体化”。SSA 学派构筑了一个“中间层次”的分析范式,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生产关系” 原理,具体化为“积累过程—积累的社会结构”。其次,SSA 学派揭示了资本主义危机的本质。SSA 学派用“积累的社会结构” 来解释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的长期经济波动,认为SSA 的建立与崩溃是资本主义经济繁荣与停滞更替的根本原因。例如,科茨将1982年以后至今的SSA 定义为“新自由主义SSA”, 并认为这是2008 年资本主义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根源。最后,SSA 学派的经济思想和分析方法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转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攻坚期。运用SSA 方法,研究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经济增长和资本积累所需要的制度结构和制度条件,有助于更好把握和适应经济发展新阶段,助力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价值论范式"和萨缪尔森的"供求论范式"(或"财富论范式"),这两种不同的经济理论范式,在实证研究层面上可以相容和互补,而在规范研究和决策研究层面上却存在评价标准和制度选择的根本不同,前者是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理论体系,后者是为完善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理论体系。资本主义社会尚未创造出对这两种理论范式进行综合集成的制度基础,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才创造了这种制度基础,才可能建立具有普遍意义的揭示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经济学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经济波动论,是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波浪式运动规律的探讨,旨在把握我国农业经济波动规律,从而加以合理调控。一、研究中国农业经济波动问题视角的确定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一直呈波动状态。从1952—1991年先后经历了七个波动周期,即1952—1955年为第一个周期,1955—1965年为  相似文献   

18.
通货紧缩周期与周期性通货紧缩的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通货紧缩是一种周期现象。我们正处在工业革命以来第四个经济长波的下降阶段。由于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周期的干预,使该周期发生严重变形,推迟了通货紧缩期的到来。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着不同形式和不同长度的周期,即周期性高涨和周期性萧条的更替。经济活动的这种周期性在物价方面的反映,就是在高涨期间,物价呈上涨趋势,货币供给量增加,即通货膨胀;而在萧条期间,物价呈下降趋势,货币供给量减少,即通货紧缩。  相似文献   

19.
源起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露了西方主流经济学应对危机的乏力。相比之下,马克思经济学的危机理论,从描述资本主义货币经济中的危机可能性,到资本主义再生产中的有效需求不足与危机周期性,再到虚拟经济与信用制度下危机现实性等一系列讨论,不但指出了其根源在于特定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并由此探讨了现实资本主义经济之周期波动的运行机制,更是以独特视角深刻解析了此次遍布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由此表明回归马克思经济学研究视角的社会哲学应用于市场经济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早期的关于金融功能的相关理论,诸如金融深化论、金融抑制论,直到现代金融效率观以及最适金融结构论,学术界对于金融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新金融效率观给予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更科学地去重新审视融资机制问题,从而为促进金融效率的量化研究和最终金融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健全提供了一个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