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而毕业设计教学则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论文分析了高职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对基于职业岗位与就业导向的高职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课程体系是高职教育实施的重要载体,也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关键内容。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的背景下,以“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开展为契机,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参考H3C、红帽等主流IT企业职业认证,分析了“1+X”证书制度下构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证融合”课程体系的意义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发展,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证融合”课程体系重点提出了实施路径,旨在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技能水平,促进高质量就业,实现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已成为整个教学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实践体系的设计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最重要的综合性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与综合职业素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从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现状出发,提出了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践模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正>一、办学沿革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前身为计算机系、信息管理系,创建于1983年,是广西职业师范学院的重点院系之一,现有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4个普通本科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软件技术2个高职专业。在校学生1 200多人,其中本科生730人。近40年来,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计算机、信息技术、物联网应用等专业技能型人才近万人。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社会国民教育实践中,高职教育的类与层问题在理论上得到基本解决之后,高职专业建设,是按单一职业设置专业还是按职业群设置专业,一度成为高职教育界的争论焦点。文章从高职教育的专业分类划群入手,对职业群、岗位群、技术群、专业群四个"群"的概念,做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要全面推进计算机课程教育改革,培养具有扎实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这需要对计算机教育进行深入研究,要明确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目标,分析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职业领域出发,在分析了该专业面向的职业和岗位群和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就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性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和就业指导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8.
江西财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1999年10月,现有在校高职学生4649人。学院开设会计电算化、会计、商务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园林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财务管理、通信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子商务、酒店管理等14个专业。其中应用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专业为国家教育部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会计、国际经济与贸易、  相似文献   

9.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有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本文结合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发展趋势,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特点,对高职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高职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方法与途径进行的有益探索,提出专业教学要着重围绕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开展人文教育,突出职业特征的人文素质养成。  相似文献   

11.
构建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技术(技能)与实践教学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技术(技能)体系的建立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重要举措,只有在技术(技能)体系明晰,并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开展专业技术(技能)及应用能力的培养.专业技术(技能)体系由职业基本技能、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技术、技术应用能力、职业资格证书等项目构成;实践教学体系由课内基本技能教学、单设实践教学环节教学、第二课堂实践项目教学、假期社会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毕业实习(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组成.  相似文献   

12.
高等职业教育遵从"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和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增加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其它的关键职业能力。多种教学方法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更有效地实现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以就业为导向、岗位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计算机类课程标准的制定需要分析计算机相关行业、企业的典型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融合计算机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明确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专业课程,形成职业能力分析表,最终确定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这种基于职业能力的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标准的开发,可为其他专业或院校课程标准的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论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教育过程应以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能力、个性特质为导向,重点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从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校园活动、职业素养等方面完善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育,计算机课程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改革的重点,文章在分析旅游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提出了计算机课程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工商企业管理等专业中高职(3+2)衔接实践的基础上,应用供应链管理(SCM)的思想对比了学术教育供应链和职业技术教育供应链,深入分析了职业技术教育的供应链竞争力,提出形成完整的职业教育供应链,强化高等职业院校在职业教育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提高整条供应链的效果、效率和竞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当前高职入学专业教育的教育理念和重要意义进行探讨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对高职新生入学专业教育工作从理论角度进行了探索,文中重点分析了高职入学专业教育核心要素构成,并做了具体的阐述;并结合当前就业形势的压力从职业发展角度探讨了在高职新生入学阶段如何结合职业发展对新生开展高效率的专业教育,并进行实施途径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已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它的培养目标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它是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在职业技术领域具有较高理论和专业技术,且具有继续发展潜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既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计算机专业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企业希望毕业生不但拥有专业能力,而且能够自主学习,并有一定社交和协作能力,也就是说具有综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20.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华经典文化博大精深,对于加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学生素质教育上大胆探索,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论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一些经验做法,望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