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荣 《老区建设》2010,(17):8-10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全国区域发展大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致力科学发展的重要探索,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目标是探索和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始终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是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的发展,是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是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林永健 《开放潮》2004,(2):35-36
自从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后,发展就不仅是一个名词,更是一个动词。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至高无上的命题。想发展、议发展、抓发展、促发展,一心一意谋发展,正在成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精神的纲。十七大报告系统地完整地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体系框架、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价值取向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这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也是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5.
杨玉林  杨万林 《发展》2008,(4):86-87
一、积极探索,创造条件,把握发展规律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一条基本经验。这条基本经验,对于一个地区、一个乡村的发展,也是完全适用的。一些自然条件差、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地区,必须积极探索、创造发展条件,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把握发展规律,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条件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一、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从高科集团这两年主导思想由“稳定、发展、理顺关系”到“稳定、发展、盘活资源”,再到“稳定、发展、和谐”,稳定和发展一直是我们反复强调和坚持的工作原则。稳定是前提,发展是根本,和谐是保障。  相似文献   

7.
周桂勤 《发展》2009,(10):68-68
一、着眼企业改革发展,加强作风建设(一)发展是硬道理。快发展是真道理,不发展没道理。作风建设的根本,就是要求真务实,思想统一于发展,千方百计地提速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目前煤电集团公司面临的形势决定了我们必须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始终坚持提速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主题不动摇,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想发展、议发展、谋发展、促发展上。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来的,是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是发展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9.
刘波 《广西经济》2004,(9):14-15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鲜明提出了“五个统筹”的重要思想,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改革和发展。总结起来说,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科学发展的根本保障是稳定。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如何既抓好经济发展,又保障好和谐稳定,尤其是在实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上,走出一条集约型的可持续科学发展的路子,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干部不仅要敢于干事、谋事,抓发展,还要善于化解矛盾促和谐。因为发展是关键,稳定是基石。  相似文献   

11.
苗承恩 《发展》2009,(11):145-147
中小学发展是教育改革发展的落点,直接决定教育发展大趋势的进程,谋求中小学发展,是适应时代的必然结果。我们要在教育实践中准确定位、冷静思考、缜密计划、完善措施、有的放矢,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肩负责任,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这次全市干部大会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调整以后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任务是根据省委、省政府对新班子的要求,进一步统一全市干部的思想认识,明确今后工作的目标,形成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合力。市委为开好这次会议做了充分的准备,3月3日—4日在中阳县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中心组学习,各位领导围绕“十一五”期间吕梁如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这一主题,热烈研讨,建言献策,提出许多好的思路和措施,认为今后五年特别是今年是吕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吕梁谋求新跨越,跃上新台阶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都安的县域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但由于受历史、经济、社会、自然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发展还比较滞后,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工业底子薄、规模小、层次低,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民增收困难。三是民营经济发展不快,整体素质不强,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突出。四是城镇化水平低,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深刻理解、系统把握、科学依托这一新的发展理念,可有效地化解当前棘手的“三农”问题,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青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福祥 《发展》2009,(5):14-14
一、在发展理念上有新突破 发展理念是决定中国人寿甘肃省分公司成败的根本性因素,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牢固树立“七种理念”。第一,发展是第一要义的理念。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尤其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16.
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成功之路。从唐山现状看,发展第三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客观需要和必由之路,是把新唐山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区、建成人民群众幸福之都的必然选择。从税收角度看,推进第三产业发展,不只是完善税收职能,也是税收自身可持续发展所必需。因此,探讨通过税收促进第三产业更好更快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张高平 《发展》2008,(7):12-14
农民增收问题,事关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意义重大。促进农民增收,是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保障全省粮食自给率与国家粮食战略安全的根本举措,是缩小省内城乡差距与省内区域发展差距、共享发展成果的现实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催化剂与最终目标,是发展农村经济、保持全省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保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确保社会稳定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湘西自治州进入西部开发范围后的共同呼声。现对如何认识、把握和抓住发展机遇,加快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谈几点看法。一、如何认识发展机遇正确认识机遇是把握机遇、加快发展的前提。应该说,“入西”是建国以来自治州遇到的最大的一次历史发展机遇。1对一般发展机遇的认识辞海对“发展”和“机遇”的解释为:所谓发展,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变化过程。所谓机遇,是指有利于社会发展、工作开展和科学发现的机会、时机。把发展机遇组合起来理解,可看作是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变革的历…  相似文献   

19.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是进一步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实现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滨海新区龙头带动、中心城区全面提升、各区县加快发展三个层面统筹协调、联动发展的紧迫任务,对于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素贞 《魅力中国》2010,(19):254-254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种潜能素质的充分发展,是指个人潜能的最充分、最自由、最全面地发掘和调动.身体发展是人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身体教育是促进人身体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身体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身体科学全面发展的教育。对人体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使人自觉,身体活动是促进身体的发展途径,健康科学生活习惯的养成、体质的增强、运动技能的获得是身体教育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