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一、开展信用工商建设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都强调指出,要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建立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首先政府要加强信用建设。  相似文献   

2.
信用政府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信用工商建设是信用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体现于工商部门代表政府执行公务的活动中,对信用建设起着示范引导作用。围绕国家工商总局提出的信用工商建设年活动要求,作为县一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信用工商建设。  相似文献   

3.
工商部门如何充分发挥职能推动信用工程的具体实施,笔者想就此作一些探讨。一、工商部门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定位社会信用体系是一种系统的社会机制,包括信用立法、信用监管、信用评价、信用担保、信用记录、信用教育等方面,涉及多个行业、多个部门,单靠哪一个部门都不可能包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全部责任。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政府主管市场的经济监督和行政执法的部门,在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应首先根据自身的职能和工作实际明确着力点,进行合理“定位”。我市启动的重庆工商“企业信用工程”,把工商部门定位为“信用监管”。…  相似文献   

4.
王众孚同志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主管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政府职能部门,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声誉,要在规范监管对象的同时,正人先正己,切实加强信用工商建设。”建设信用工商,这是建设信用政府的现实要求,也是服务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切实履行工商职能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执法队伍的历史性转变。打铁先要自身硬,内诚于心,才能外信于人。县级工商部门在建设信用工商工作上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5.
去年总局提出,要把2004年作为诚信建设推进年,在推进企业信用监管的同时,努力建设信用工商,以信用工商促进监管、规范执法。这是在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时期对广大工商行政管理干部提出的新课题。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工商部门在监管市场主体行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公平、竞争、统一、有序的市场环境等工作中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在打造具有广东特色的信用工商工作中府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6.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信用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信用环境有所改观;海外投资者的信心不断增强。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的信用建设刚刚起步,信用意识模糊,信用观念淡薄,信用关系不健全,有关信用的法律、法规有待建立健全,信用市场行为不规范,信用信息不能实现共享互用,守信获益和失信受损的激励机制仍未形成。  相似文献   

7.
为配合加强信用工商建设,推进工商队伍建设,5月27日,中国工商学会《中国工商管理研究》期刊社与江苏省工商学会在江苏省盐城市联合举办了“信用工商建设”座谈会。来自中国工商学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市工商局、江苏省工商局、盐城市工商局的有关领导、专家、工商干部代表参加了会议并作主题发言。与会围绕加强信用工商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建设信用工商的内容、条件、途径等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座谈会主题突出,探讨深入,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对市场主体进行信用分类监管,是工商部门创新监管方式,从静态监管转向动态监管,从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监管转向有目的的重点监管,实现监管职能到位的需要;也是工商机关适应形势发展实现职能转变,提高监管效能。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需要。我们应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9.
一、开展信用工商建设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都强调指出,要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建立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首先政府要加强信用建设.政府部门的信用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和枢纽,其诚信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到行政职能的实现、行政工作效率和水平,而且对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起着示范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国家首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即将发布,这对于推进社会诚信建设,推动经济发展,弘扬社会道德,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都将产生积极重大的影响。社会信用体系以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基础;以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为核心;以信用服务市场的培育和形成动力;以信用服务行业主体竞争力的不断提高为支撑;以政府强有力的监管体系作保障的国家社会治理机制。它的核心作用在于,记录社会主体信用状况,揭示社会主体信用优劣,警示社会主体信用风险,并整合全社会力量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可以充分调动市场自身的力量净化环境,降低发展成本,降低发展风险,弘扬诚信文化。  相似文献   

11.
信用:企业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信用危机最根本的办法是建设信用文化。建设信用文化一方面要大力实施党和国家提出的以德治国的战略,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要构建起信用风险的管理监督机制和法律支撑。也就是说,建立信用文化,道德、法律和机制三个方面都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企业信用建设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工商机关依托信息化平台实施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在信用征集、信用评价、信用披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在运用信用信息更好地实现信用激励和约束上,方法单一、成效甚微,以披露惩戒为主的应用方式难以激发企业诚信的内生动力。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工商局积极探索,充分运用商品交易市场信用评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信用观是决定一个国家能否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WTO规则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和前提。然而,当前社会信用缺失严重,信用观有待提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信用观包括信用文化观、信用经济观、信用法制观。信用观缺失的根源有传统观念、制度因素等等很多方面。必须从创新信用文化观、强化信用经济观、完善法律制度等方面来加强信用观建设。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我国的社会信用却极度弱化,信用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的瓶颈。信用担保是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密不可分。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和信用法律制度,构建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这对处于初创阶段的我国信用担保业的发展、完善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改善信用环境,加强行业自律,担保业方能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一、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商品交换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劳动产品交换,基本原则为等价交换,交换双方都以信用作为守约条件,构成互相信任的经济关…  相似文献   

15.
“信用工商”的基本内涵是: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做到“坚持原则,依法办事;实事求是,言行一致;业务过硬,恪尽职守;不怕风险,敢于负责。”深刻理解建设“信用工商”现实意义,努力建设“信用工商”,对改进队伍作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浙江省工商部门探索的行业信用监管模式,立足于特定区域的特定行业,引进信用信息征集、信用评价和信用奖惩等信用管理工具,推进了工商监管的系统化和社会化。行业信用监管切合经济转型升级的社会需求,有利于形成多赢格局,得到了较为广泛地推行,为社会经济转型期的工商职能创新路径选择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为信用立法     
我国每年因为企业和个人逃废债务,蒙受直接经济损失约1800亿元;因为合同欺诈,直接损失约55亿元:因为造假售假,至少损失2000亿元;因为三角债和现货交易,增加财务费用约2000亿元。信用缺失,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巨大毒瘤,不早除,后患无穷。当前,重建社会信用的各项基础工作相继启动。作为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8.
在2004年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王众孚局长指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政府职能部门,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声誉,要在规范管理对象的同时,正人先正己,切实加强信用工商建设,并提出将2004年作为诚信建设推进年。什么是信用工商建设?为什么要进行信用工商建设活动?开展信用工商建设活动有什么意义?信用工商建设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想围绕上述问题谈几点学习王众孚局长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在整个社会信用建设中,企业信用是关键,而工商行政管理作为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政府职能部门,是企业信用建设的倡导者、组织者和推进者,其自身的信用度直接影响到企业信用的认可度,更影响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因此,工商部门必须率先做好自身的信用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党和人民信赖的工商行政管理队伍。  相似文献   

20.
公共信用信息与金融信用信息的共享整合应用,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用信息共享整合应用,无论从经济运行还是社会治理的角度,均迫切需要公共信用信息与金融信用信息的充分共享、融合应用。信用信息共享整合需具备对接终端需求、国家政策支持、技术条件具备、合作模式清晰、法律法规允许等方面的关键因素,应从国家层面、法律层面、实践层面、安全层面推动公共信用信息与金融信用信息共享整合,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