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初,银监会的成立实现了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职能的分离,使人民银行在三次变革后仅仅保留了其货币政策的职能。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也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银监会主要负责银行业的监管,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和十大股份制银行,以及规模不一的各地近百家地方金融机构;保监会负责保险业的监管;证监会负责证券业的监管;而人民银行负责货币政策职能。  相似文献   

2.
银行监管与货币政策一直都被视为中央银行的两项重要职责,但近年来许多国家都相继把银行监 管职能从中央银行分离出来。2003年3月我国的央行体制改革将银行监管职能与人民银行分离,由新成 立的银监会负责,这是我国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3.
沈知 《市场周刊》2004,(3):41-42
三大监管机构从人民银行的完全剥离预示着中国分业监管体制最终的确立,三大监管机构从此肩负着防范金融风险和确保金融稳定的艰巨任务,同时,人民银行随着其金融监管职能的剥离,肩负着更多新的使命。鉴于三大监管机构和央行之间的协调、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金融体系稳定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金融监管体制选择研究—论监管同央行的分与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职能是采购内部改进还是与央行分开这两种不同的改革思路,值得进一步研究。本通过分析监管职能与货币政策制定实施的矛盾、金融风险向央行集中、监管的监管等问题,论证了监管职能分开的可取之处,并初步探讨了分开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后危机时代构建宏观审慎监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监管不足是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推手,而产品创新过度源于微观审慎监管带来的监管套利,微观审慎监管的顺周期效应、影子银行体系及系统性重要银行监管的缺失则加剧了危机的深度。因此,宏观审慎监管的未来任务需要扩大监管范围,从总体上把握系统性风险,需要央行、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的整体配合,需要央行从源头控制流动性这一公共品,需要央行职能的重塑;然而宏观审慎监管的执行也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6.
以国际领先银行经验分析中国银行业应对利率市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苗 《财经界(学术)》2014,(11):39-40,63
2013年7月20日,人民银行决定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201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在积极地为全面利率市场化做准备,建立了"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逐渐培育银行自主定价能力,我国利率市场化深化改革已经进入不可逆的快行道。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突显出渐进稳步改革、金融创新与央行监管的重要性,本文结合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影响,为中国银行业借鉴国际领先银行特色化经营策略、自主完善定价体系及客户为中心的客户管理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成立银监会 加大央行独立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在200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就提出了央行货币改革与银行监管职能适当分离的观点,魏加宁研究员是这个课题组核心成员之一。进入2003年之后,“成立银监会,分拆央行”的话題成为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为此本刊特约魏加宁研究员撰写了本文。  相似文献   

8.
王韬  季旭东 《商》2013,(20):183-183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因际金融风险越发常态化,央行承担着银行业金融机构部分的监管职能,如何有效合理地防范和控制国际金融风险,充分发挥金融监管作用,成了央行必须面对的问题,相关央行金融监管制度亟需完善。  相似文献   

9.
《商》2015,(48)
2013年年末至2014年年初,国务院发布了一份规范影子银行的107号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厘清了中国影子银行的概念,并明确影子银行监管责任分工,以及各类金融机构的监管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影子银行的研究,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对比论证,找出我国影子银行在建立健全监督约束金融监管机制及完善各项管理体制的不足,并及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影子银行以表外业务和证券化为核心,具有传统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功能和相对独立的信用创造功能,游离于金融机构的有效监管之外,存在较大的潜在金融风险。文章基于影子银行,分析了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和派生存款机制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发现影子银行对货币供应量、利率和市场价格等都存在较大影响。我国应充分借鉴欧美发达国家一系列危机后介入和管理金融市场并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新范式,从宏观审慎的角度保证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对准金融机构采取"多头分层"监管模式,但是,监管主体缺乏专业性且监管力量不足、监管主体不独立、监管权配置不充分等问题突出。准金融机构监管体制的核心问题是监管权的配置。监管权的纵向配置涉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监管权的横向配置涉及监管主体的选择。本文建议将准金融机构监管权下放至地方政府,由省级政府成立具有独立性的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实施统一监管,以完善准金融机构监管体制,实现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银监会的成立 ,央行集宏观调控与银行监管为一身的金融管理模式宣告结束 ,中国的金融监管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与此同时 ,加入WTO也对中国的金融业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此背景下 ,面对当前中国金融业的风险状况和存在的种种问题 ,监管当局必须更新观念 ,与时俱进 ,尤其是在监管机制的转变上 ,一定要有新理念 ,力争使中国的金融监管在 2 0 0 6年金融业彻底开放之前有一个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3.
一、亚洲银行业重整的主要内容亚洲银行来在金融危机中暴露出许多问题,为此亚洲各国普遍把金融体系的重整作为其应对危机的措施之一。其主要措施有四方面的内容:1增加央行的独立性和监管的权威性。一些国家针对其央行独立性不够、监管不利的情况,增设金融监督机构,强化金融监管体制。如韩国成立金融监管委员会(FSC),印尼增强央行监管部门和执行检查的能力,泰国则通过银行法规的调整来保证提高监管水平。2增加银行监管措施。亚洲各国普遍采取了提高银行监管水平的措施,如提高呆坏帐准备金率、最低资本额和资本充足率,加强…  相似文献   

14.
李苗 《财经界(学术)》2014,(17):39-40,63
2013年7月20日,人民银行决定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201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在积极地为全面利率市场化做准备,建立了“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逐渐培育银行自主定价能力。我国利率市场化深化改革已经进入不可逆的快行道。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突显出渐进稳步改革、金融创新与央行监管的重要性,本文结合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影响,为中国银行业借鉴国际领先银行特色化经营策略、自主完善定价体系及客户为中心的客户管理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消费者保护本身隐含着金融机构的公信力,金融监管部门的公信力,又隐含着政府的公信力。金融危机后,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已经成为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核心内容。比如,美国在美联储内设独立的消费者金融保护局。英国成立消费者保护及市场署,专司金融消费者保护和金融机构商业行为监管。这些举措意义非常深刻,有利于确立金融监管的公信力,对下一步中国金融监管制度设计很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淑敏  邓林 《商界名家》2006,(4):87-89
千呼万唤,邮政改革终于在徘徊中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经国务院批准,邮政监管机构的机构设置、主要职责和人员编制的具体改革方案春节后已传达至国家邮政总局。根据有关方案,重组后的国家邮政总局是信息产业部管理的国家邮政监管机构,行使政府对邮政监督管理的职能,而原来的有关企业职能,则剥离给了新组建的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业务将包括普通服务业务、竞争性业务(包括快递和物流业务)和邮政储蓄业务三大方面。此外,中国邮政航空也将成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旗下控股公司。据报道,省一级新的邮政局和邮政公司已挂牌,国家邮政总局和邮政集团公司也将于今年6月挂牌,从而完成人们期待已久的政企分开的改革。但挂牌只是改革的开始,邮政改革正进入深水区,困惑也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17.
世界     
沃尔克规则历时四年的艰难博弈,针对美国金融机构监管的"沃尔克规则"近日终于获得美国主要金融监管机构通过,这标志着未来美国的银行金融机构的自营交易将严格受到限制。该规则以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的名字命名,是用以监管美国金融机构的一套规则,核心是禁止银行从事为自身谋取利益的自营交易。规则的初衷是为了杜绝金融机构不负责任的投机行为,并保护广大公众的利益。但分析人士指出,该规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给机构和市场带来额外成本,而这些成本可能最终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中央银行监管职能的演变与金融业监管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婷  庞东 《江苏商论》2004,(6):159-161
银监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金融分业监管格局的最终形成,作为中央银行的中国人民银行从金融监管体系中淡出,本文从央行监管职能演变的制度变迁来探讨我国金融业监管的效率问题,并对影响监管效率提高的成本约束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9.
廖承红 《中国市场》2014,(51):26-27
一个国家,金融监管体系模式的构建与完善与该国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中国20世纪90年代后,形成了由央行、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并进的分业监管模式。当前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主要存在多部门监管导致部门间协调难度大,监管效率低,存在监管盲区等问题。借鉴美国经验,中国未来的金融监管模式,也应考虑与时俱进,相应改革。  相似文献   

20.
美国金融监管缺失被认为是导致次贷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摆脱次贷危机影响,重塑人们对美国金融体系的信心,美国政府于2009年6月17日发布了<金融监管改革:新基础>的白皮书,经数次修改后,最终于2010年7月15日通过.新改革方案在监管广度和力度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不仅在美国金融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也必将对全球金融监管架构产生深远影响.改革方案针对当前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弊端,从机构、市场、消费者和投资者权益保护、政府及国际合作等多个角度,对美国金融监管体系作出了全面彻底的改革安排,在稳定金融市场、恢复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降低监管成本和提高监管效率、强化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未来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也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我国应加强监管部门的协作与信息共享,逐步过渡到"大一统"的监管模式;注重金融投资者和消费者保护;寻求政府监管与金融创新之间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