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工业4.0"是一种在信息技术发展到新阶段产生的新的工业发展模式。从终极目标来看,工业4.0不能为技术而技术,核心在于提高企业、行业乃至国家的整体竞争力近年来,德国将工业4.0上升为国家战略,美国提出重返制造业,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中国如何继续保持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如何实现制造业强国的目标?"工业4.0"是什么?"工业4.0"(Industry 4.0)是德国政府《高技术战略2020》确定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并已上升为国家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离散型与流程型制造企业中设备管理相关差别,分析了MES环境下离散型制造企业设备管理系统的内部结构、流程及与其他若干系统间的信息流程,给出MES环境下离散型制造企业设备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层次结构图,最后实现了系统的开发.  相似文献   

3.
现场总线技术是自动化领域最先进的技术之一,以其数字化和智能化正逐步成为智能电厂建设的基础和发展方向。围绕智能电厂和现场总线技术展开讨论,重点以现场总线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故障统计分析、健康评估、预测检修等方面,介绍了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智能电厂设备管理系统在国内某大型百万火电机组的应用情况。在该工程中,实现了全厂总线设备的实时监视、分析评估、故障预警诊断等功能,具有一定的行业市场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制造业各环节的渗透已经形成了网络化趋势,这使得制造业在生产方式、产业布局、产业分工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相应的,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乃至企业的存在形式都随之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要求我国政府、企业各界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动制造业的网络化转型。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12月5日至8日,以"众创、众包、众需"为主题的第7届全国3D大赛暨3D大会在常州举行。持续4天的3D全产业链盛宴将共谋网络智能智造,共享两化深度融合,共推工业4.0落地,共同呼唤"工业阿里"。全国3D大赛2008年发起,至今已是第7届。该赛事从第1届只有180多家高校和极少数企业参加、比赛项目仅涉  相似文献   

6.
王鹏 《浙江经济》2015,(5):22-24
"工业4.0"展现了一个全新的工业蓝图:在一个"智能、网络化的世界"里,互联网、物联网和务联网(服务互联网)将渗透到所有的关键领域,创造新价值的过程逐步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产生各种新的合作形式和活动领域  相似文献   

7.
管理信息系统技术的诞生,使设备管理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革。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能改善设备管理环境和条件、提高设备管理质量和效率,而且能够使设备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和科学。文章研究的工作流技术在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中,是系统的核心技术,是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成败的关键。工作流系统支撑着整个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是控制系统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以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为代表,各国纷纷进军工业的智能化领域。3D打印、机器人、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的普及为制造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生产的智能化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智能化,融合人-机-物于一体的社会信息物理系统(Social-Cyber-PhysicaI Systems,CPSS)将大大改变制造业及其相关行业的格局。从本土的情况来看,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已成为中国突破发展瓶颈、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关  相似文献   

9.
智能生产时代下,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普遍应用、连接性的不断增加,颠覆了传统生产模式的同时,也带来了与之相匹配的网络风险和安全挑战,针对工业领域的安全事件频发,影响愈发广泛。然而网络安全策略却未能引起制造企业的足够重视与支持,网络安全人才匮乏使得制造业不断面临新的网络安全挑战。智能生产环境下的网络安全策略不容忽视,应从一开始就全面融入智能制造战略内容中。  相似文献   

10.
制造物联网技术通过构建物联网络优化调度制造业全流程,实现制造物理过程与信息系统的深度融合,从而催生先进的制造业生产模式,增加产品附加值、加速转型升级、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能源消耗,推动制造业向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保持装备制造业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如何有效的提高行业效率,已成为制造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战略性问题。本文将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纳入一个完整的理论-实证分析框架,运用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状况进行了测算,并把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构成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两个部分,并对影响因素采用面板模型进行GLS回归。研究结果发现,2000—2010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1%,从分行业的角度来看,平均增长最快的是通用设备制造业。通过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回归结果显示,对TFP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是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本存量。TFP影响系数最显著的地区为沿海地区,其次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行业技术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行业开放程度的回归系数为正,人力资本存量的回归系数为负。最后,对提高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能源装备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过程中,企业、用户和研发机构形成的互联协同是产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构建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用户和研发机构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通过算例分析参与方协同策略的演化特征,探究协同智造的经济可行性及引导协同智造形成的产业组织原理。研究表明:新能源装备制造商通过整合社会智能制造资源提升产业智能制造协同度,对于智能制造体系向完全协同演化具有积极作用;新能源装备智能制造核心技术在应用中的成熟性影响协同智造的形成;智造化转型初期,政府提供适当的扶持政策是帮助制造商在智能制造技术不成熟时期协同演化平稳过渡的有效手段。根据研究结论提出3个新能源装备智能制造协同情景方案并验证其有效性,为促进产业协同体系的形成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智能制造是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也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本文基于数字化赋能视角,通过对“金风科技”和“陕鼓动力”的纵向双案例研究,探究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动态演进过程。研究发现: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过程中,经历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融合三个阶段的演进过程。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差异化产品研发流程经历了产品生产销售、产品和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再到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的转变。数据采集分析能力、生产过程数字化能力、运营方式平台化能力是影响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数字化层面主要因素,且三种因素的演化推动了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从数据存储阶段到数据融合阶段的演进过程。研究成果丰富了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基础理论,为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智 能化转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重要内容之一,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必须依靠创新的力量。从研究高端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模型出发,对协同创新运行过程中的战略协同机制、过程协同机制和收益共享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适合高端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合理机制。提出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过程机制可以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实践起到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数字经济是中国制造业实现由大变强的必由路径.装备制造业作为工业之母,其数字经济水平是工业技术进步上台阶的重要保障.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收集了2005—2018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及6个细分行业的数据资料,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对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显著提高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其中分解项技术进步的提升效果要大于技术效率.最后从数字经济视角针对装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给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戴靓  张礼敬  陶刚 《科技和产业》2014,14(8):150-154
事故易发、多发性、突发性和严重危害性是石油化工设备的主要特点。现行石化行业监测监控系统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论述了石化设备报警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石化设备的特点阐明报警、操作者和石化设备故障之间的关系,指出操作者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构建智能预警系统的方法并对报警数据分析和优化着重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装备制造业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民经济发展,掌握其技术创新效率有助于行业和地区的创新发展。基于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最新数据,运用随机前沿法构建技术创新效率测算和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假设检验。研究表明: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总体技术创新效率情况稳中趋好,其中7个行业间效率差距较小,且变化幅度相对稳定;同时研发人员专业化程度、企业所有权结构、对外开放度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起主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梳理了某高校在使用北京化工大学负责开发的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系统时,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邵慰 《华东经济管理》2012,26(4):10-12,57
浙江省作为加工制造业的强省,金融危机以来的发展困境一直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但是与加工制造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浙江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滞后却一直被各界所忽视。加工制造业与装备制造业协同发展,对于浙江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深入分析了浙江加工制造业发展困境的深层次原因,指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滞后已经成为浙江省经济发展的短板,并严重制约了浙江加工制造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浙江加工制造业与装备制造业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