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杨海 《经济师》2007,(5):210-211
文章首先以城市经营的综合目标为切入点,分析了城市文化对于城市经营的现实意义,接着从文化的三个层面具体阐述了目前城市经营中的文化困境,最后提出了关于文化资源开发的战略思考——“S文化生态观”以及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重点对策。  相似文献   

2.
对城市经营的再思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城市经营是在新的城市发展环境下的政府职能转型,是一种新的城市治理模式。本文在对城市经营特征进行分析的同时,又对城市经营的几个问题做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关于城市经营主体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城市经营问题,必须明确谁来经营,即城市经营的主体是谁,本文将重点围绕着这个基本问题展开讨论。 一、城市经营主体研究述评 在目前国内关于城市经营的理论研究中,关于谁是城市经营的主体,还没有达成共识,主要有经营主体多元论和经营主体一元论两种观点: 关于经营主体多元论观点,众多的关于城市经营的理论文献和经验总结都认为,城市经营的主体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主体。具体地说,他们认为城市经营的主体是政府、非政府组织、非赢利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总之,凡是参与了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组织和个人,都天然地成为城市经营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政府经营城市,在中国既被视作国家发展与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中国实现经济腾飞的关键,又因其政府主导的特征被批判为是对市场配置资源的扭曲.中国政府经营城市首先属于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其次属于经济范畴,在城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下,政府经营城市表现为"国家、政府、城市"三者间的相互替代和互动影...  相似文献   

5.
郑江 《大陆桥视野》2014,(24):14-15
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半产业化经营是一种现实的选择。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半产业化经营有利于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有利于创造经济效益、发展城市经济,有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在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半产业化经营的模式中,具体应处理好政府行为与市民意愿、历史遗产保护与商业开发、现实需要与留有余地的关系,并以城市“品牌”开路进行资源整合,进行市场化运作。  相似文献   

6.
我国当前城镇化率已达37.3%,我国城市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据专家估计到2010年,中国国内将有1.06亿农村人151转移为城镇人口;205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5.51亿,届时,我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1170%。可是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缓慢,不仅表现与城市化水平低于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世界的平均城市化率已  相似文献   

7.
“经营城市”理念的提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发展的必然。通过经营城市,一方面可以大大增加城市财政收入,为城市纯公共物品的供给提供坚实的资金保证;另一方面,通过经营城市,为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给提供先进的运作模式和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以提高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并增加其数量,最大限度地提升城市价值和增进公众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8.
以经营城市的理念推动城市化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营城市”这一提法,在西方国家至少可以追溯到十年以前,之所以没有被广泛传播,主要原因之一是英文中“经营”与“管理”在很多情况下用的是同一个词“manage”。而管理城市或城市管理与经营城市或城市经营又有很大的内涵交叉,所以人们更多地使用了城市管理这一习惯表述。  相似文献   

9.
正城市公用事业是为城镇居民生产和生活提供必需的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主要包括城市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管道燃气、公共交通等行业。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城市公用事业是典型的市场失灵领域,市场竞争难以发挥作用,并主张在一定地域内由一家或少数几家国有企业垄断经营。但在传统管理体制下,国有企业垄断经营普遍存在竞争活力不足、经营效率和服务质量较低、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城市公用事业部分领域具有可经营性,这些领域能够获得相对稳定的利润,这意味着可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可经营性的城市公用事业领域。通常,民营企业在  相似文献   

10.
城市经营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凯源 《经济论坛》2002,(17):36-39
2001年12月3日,中国广州获“国际花园城市”殊荣,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际花园城市”,这不仅证明了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反映中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开始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城市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最基本区域单位,是企业发展的载体,因此任何国家都重视城市聚集的经济性,而城市聚集的经济性是通过城市经营来达到的,因此,本文希望通过进行城市经营的国际比较,使得城市的经营者们对城市经营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以便于建立适合本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经营城市的约束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营城市,是市场经济和企业管理理论相结合的产物。经营城市的理念是对原有城市管理行为的一次深刻变革,然而该理念却受到城市资源、管理体制、文化等因素的约束。本文从经营城市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了制约经营城市行为的六大约束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应该从城市技术创新、城市规划、城市文化等方面加强改革力度,促进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城市是一种人类社会组织。城市智能化的过程,主要是发展人类智能的过程,其最重要者无疑是要发展教育,提高市民的科学知识水平。但是,在广义文化概念中,不仅包括科学知识,而且包括作为历史沉积物和历史联系纽带的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之中的文化。这种文化是在过去形成、现在仍存在并发生作用的一些传统。从地域上说,大连人基本继承了齐鲁文化。  相似文献   

13.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note is to identify the central functions of larger Polish cities, as well as analyze their transformations resulting from changes in the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of Poland. We perform the study based on the central place theory by Walter Christaller using two measures: centrality index and centrality index adjusted to its demographic potential.  相似文献   

14.
历史文化名城的经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历史名城的主要特征,认为历史名城的经济功能是巨大的和多方面的,我们不仅仅要重视历史名城作为旅游资源的意义,更要自觉运用名城的文化力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培 《财经研究》2008,34(4):72-81
城市体系具有多层次性、开放性和协作性等特点。文章通过构建城市体系内部分工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城市层级与城市间分工效应的关系。在回顾中国城市体系演变历史的基础上,确定了模型检验的时间起点,并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对1990-2004年中国地级市与三大都市圈内部的城市分工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地级市间的分工效应显著,而三大都市圈的发展现状也恰恰代表了中国城市化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苏刚 《江南论坛》2005,(10):13-14
“十一&;#183;五”期间,城市竞争将进入以软实力为标志的新阶段。从长三角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来看,软实力是一个城市建立起独特的竞争优势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城市软实力体系构建已经迫在眉睫。所谓“软实力”,也译为“软力”、“软力量”或“软权力”,是与“硬实力”相对而言的一个概念,它最早由美国学者约瑟夫&;#183;奈在《大西洋月刊》提出,并进而在他的著作《注定领导:变化中的美国力量的本质》和《软力量:世界政治中的制胜之道》中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2007年以来我国面临的比较严峻的价格形势,分析了价格改革三十年来首次实施全国性价格干预措施的依据、时间条件和成效,相应提出后价格干预措施阶段"海西先行的两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环境规制、资源型城市转型及其空间资源溢出间关系,从空间溢出视角出发,在2011—2021年的113个资源型地级市数据基础上,构建半参数门限空间杜宾模型(STSDM),探索了环境规制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的非线性关系及其非对称性空间溢出影响。结果表明:①线性假设下环境规制不利于城市转型绩效提升,但非线性假设下,环境规制在初期有利于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提升,具备有“边际效应递减”的非线性长期特征,偏导图呈弱“U形”特征;②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在空间资源溢出效应上存在有非对称性;③资源型城市环境规制处于越高阶段,能够获得城市绩效转型的空间资源溢出红利越少。据此提出要因地适宜设立环境规制政策、建立长效环境保护机制等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后,地方政府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主导力量,"市管县""撤县设区"等行政区划调整政策成为推动城市化的主要手段。但是,对于城市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和区划调整,既有研究基于多方治理视角,多持批判和否定态度。文章以主体行为视角来考察地方政府的作用,并提出了区划调整推动城市化发展的逻辑框架。研究发现,通过区划调整,地方政府实现了从城市型政区向地域型政区的转变,利用权力的集中化以及城市增长极的扩散效应,推动城乡融合和一体化发展。同时,通过实证表明,区划调整带动了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社会管理、居民意识向城市属性转变,最终实现了"真"的城市化,验证了"政区合并先导型城市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根据长三角地区14个城市1992~2006年的年度数据,对该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化产业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即使在当前准入门槛较高的情况下,文化产业的发展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也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存量、资金流入规模等因素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