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经济周刊》2013,(27):26-30
"离开这个世界前,我有责任带孙辈们看看中国。"6月26日上午,在与《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面对面之前,已经80多次到访北京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携着儿媳、孙子第15次造访了天坛。基辛格上一次来天坛,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当天。在那一次游览过程中,基辛格不止一次地说:我爱这个地方。他在留言中写道:  相似文献   

2.
认识佳佳是今年春节前夕的事情,回老家过年的我在无奈的情况下把济南家中饲养的一只喜乐蒂牧羊犬寄养到了朋友介绍的泽泽犬道,佳佳和她老公就是这个犬道的主人.当佳佳抱过我那调皮的小狗并迅速用卫生纸熟练地捡起狗狗的粪便时,我放心地将我的宝贝儿留在了泽泽犬道,当一次一次的寄养往来变成了朋友往来时,我对这个美丽女孩的单调狗场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张天维 《东北之窗》2013,(23):10-10
幅员辽阔的加利福尼亚州常被称为"多彩之州",我理解这个昵称的内涵美国有50个州,州相当于中国的省,各州都因其主要特点而具有昵称,比如幅员辽阔的加利福尼亚州常被称为"多彩之州"。根据几次到加州的访问,我理解了这个昵称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特别之城     
大连对我而言是一座特别的城市。从1996年进入《足球之夜》开始到现在,我每年都会来到这座城市,不管一次两次,还是八次十次,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因为足球。除了我工作的地方北京,还有自己的家乡石家庄,我算了算,大连是唯一一个我每年都会造访的国内城市。来得多了,对这座城市自然会多了一份打量,也就多了一份感情,更多了许多朋友。大连是一座阳刚的城市。这并不是说这个城市的姑娘不美丽,不温柔。而是因为阳刚是这个城市的特色。我试着追寻一下原因,足球肯定是其中之一。不仅男人们爱足球,连这里的女人也都是足球的狂热爱好者。走在街上,你能听到人们议论足球,坐在餐厅里,也依然  相似文献   

5.
马向菲 《走向世界》2009,(11):36-36
因为全运会,我第一次来到青岛.到来之前,我对这个濒临黄海的城市所知很少,印象多是来自他人的经验,比如青岛美丽整洁,比如城市充满欧式风情.  相似文献   

6.
这是我和我的丈夫第二次来中国教英语.八年前,我们在西安生活了一段时间,那段让人难忘的经历让我们决定再次回到这个我们热爱的国家.  相似文献   

7.
想念爸爸     
昨晚我又梦到爸爸了。他还是我童年时见到的样子,穿一身浅灰色中山装,面庞清瘦,提着常用的公文包,又要出差。爸爸去世后,这个梦我已经做过许多次。这也许就是爸爸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记吧。  相似文献   

8.
奇美青岛     
2006年,我和我的中国妻子来到青岛,这是我第一次来青岛。当这个濒于太平洋的海滨城市展现在我眼前的那一刻,我的心扉立即被触动了;我来自法国布列塔尼的圣马洛——滨于大西洋的海滨城市,圣马洛与青岛如此相似,到青岛就像回到了家乡。  相似文献   

9.
李娜 《东北之窗》2012,(15):102-103
2002年,我从一个对艺术充满美好憧憬和梦想的学生成为了一名大学老师,角色的突然转换,令我的内心充满喜悦、忐忑,并夹杂着几许的不安;我热爱大学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热爱这座生我养我的城市——大连,更热爱这个五颜六色、充满无限遐想的城市舞台……时至2012年的今天,10年匆匆流过,回首当年第一次登台的演出情境,禁不住产生诸多思考。  相似文献   

10.
浦东先生──这个名字我喜欢汤君年赵启正副市长称我为“MrPUDONGTANG”,这个名字我喜欢。我是第一个到浦东投资的台商,我对浦东是情有独钟,也可说是一见钟情。当我和夫人第一次到浦东考察投资环境时,就被她广袤的土地、良好的人文环境所深深地吸引住了。...  相似文献   

11.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知道了艾轩这个名字,并且知道他是著名诗人艾青的儿子.  相似文献   

12.
张均波 《魅力中国》2009,(17):147-147
从大学毕业到如今,我从事语文教师这个职业已经有十余年了,虽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每次登上讲台,又觉得有些彷徨。不为别的,只为学生。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历练中真正增长学识呢?现将我的一些教学心得与您交  相似文献   

13.
马铭泽 《中国经贸》2009,(21):92-95
人生并无终极目的,它只是一个过程,倘若如此.我希望我的这个过程每一步都是真实的、充分的.又是不断变化、更新的,充满着一次次艰辛、悲哀而又光辉的复旦的!——王西京  相似文献   

14.
欲望都市     
《中国经济快讯》2007,(23):28-29
我和重庆冥冥中有种缘分。从2004年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到2007年最近的一次造访,三年间9次来到重庆。虽然每次的时间都不长,但每次对这个城市都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城市候鸟     
无意中,我看到一个候鸟群.这个候鸟群就落户于我经常路过的青山湖南大道东侧一块尚未开发利用的荒地树林中.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候鸟群的时候,心情很复杂.世界上任何一件事情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我也明白这个道理,尽管如此,我仍然对这个候鸟群感到惊奇. 在这个充满现代气息的都市里,我常常沉于遐思,希冀寻找纯粹的自然环境,而我正处于城市的中心,被城市所包围,看到的都是钢筋铁骨和水泥,以及飞速流动的令人眼花缭乱的人群和车辆.城市的建筑群无法为候鸟们撑起哪怕半片绿荫,而川流不息的人群、汽车以及各种噪声交织而成的喧嚣,更难以给予候鸟安静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一1987年4月《金属再生》杂志刊登了一篇记述嘉善县金属回收联营公司开业的文章。如今,二年过去了,这个公司情况怎样了呢?令人关注。我决心采访一次,以飨读者。公司经理郑晓明是个大忙人,经常跑外面。我不知打了多少次电话,预约了多少次,他不是出差,就是下基层了,或是正在接待业务关系单位,实在没有时间接受我的采访。  相似文献   

17.
<正>我走过很多地方的桥,看过很多地方的风景,去过许多地方的小镇,住过很多地方的老房子,走过无数条幽深崎岖的青石板小巷,也被无数的美景深深迷醉过。但是,当我第一次来到这个古镇的时候,我竟发现这里与我梦中的场景十分吻合,我不禁停下脚步坐看这里的云卷云舒、花开花落。是的,一切都缘于这个藏在云贵高原之上的千年古镇——沙溪。  相似文献   

18.
每回参加婚礼都吃不饱,这成了我的一个心结。起初倒也没在意这个现象,直到有一次吃完婚礼大餐离席后直接去了一个家常菜馆被朋友撞见。咦,你居然没吃饱?这句话刺激了我,使我觉得有义务反省一下,为什么  相似文献   

19.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时,连自己都有些迷惑。如此豪气的口号对这么一个浙中的县级市是否有点言过其实。其实,义乌于我应该算是老相识。十几年间,每年几次的造访,虽说都是匆匆而过.但其间的巨变也是让我这个过客每每都会迷失于它的街头巷尾。那还是十几年前的事,第一次看见宾王市场那个简易的交易大棚及市场外一片壮观的摩托车景象,对一个初识义乌的人,至今想起都只能用震憾来形容。  相似文献   

20.
我第一次完整地读《封神》,是革期间的1973年,人民学出版社在内部发行了繁体字、竖排版的《封神演义》,能够见过这个版本的人非常有限,所以印象十分深刻。当时,我并没有注意黄飞虎这个人,只是感觉他没有其他人的形象鲜明,并且,对于他到处都受到尊重感到难以理解。此次重读,发现最能打动我的人,居然就是这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