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培芳 《魅力中国》2013,(13):248-248
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极为丰富,古今中外的社会历史,天南海北的发展演变,无所不包,无所不有。其中许多知识是看不到、听不见、摸不着、说不清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则可充分发挥其再现性的特点,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使上述知识信息通过各种视听手段,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地再现学生眼前,使学生获得一种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艺术感受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促进了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但也存在着“为了电教而电教”的错误思想,认为电教是教学过程中孤立部分,所以电化教学往往成为课堂教学的花架子、点缀品……甚至出现了“电教万能”、“电化教学就是教学最优化”等观念,将电化教学引^歧途。因此教学中必须根据教学需要,恰当运用多媒体,才能使其优势得到较好的显现。  相似文献   

2.
任福聚 《魅力中国》2010,(20):281-281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自外而内的吸收,是学习语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是自外而内的表达,是运用语言。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不仅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从而达到强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果。一、利用录音。激发兴趣,培养整体感知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原始动力,它能让一个人寻求知识、研究事物产生稳定的倾向。传统教学方法所使用的传输教学信息的手段,已逐渐让生活在科技高度发展、教学条件已极大改善的今天的学生感到不满足,甚至厌倦。电教媒体的运用,可以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生动、逼真的画面,悦耳的音响,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而恰恰是这些陌生的信息,能给学生以新异感;正是这种新异的刺激,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宋社霞 《魅力中国》2014,(10):119-119
电教手段在古诗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一、运用电教手段,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二、运用电教手段,帮助理解字词。三、运用电教手段。帮助理解古诗句义和意境。  相似文献   

4.
付青筱 《魅力中国》2014,(19):210-210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教教学设备的投入,使得我们的学生也能享受到现代化教学手段下的教育。能否合理、有效地利用现代化电教媒体,真正服务于初中教学,这还得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作更多地学习和尝试,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旗下,笔者也投入极大的热情进行了一些尝试,尝到了许多甜头,也走了不少弯路,对于合理利用电教媒体也有自己的一些心得,其中感受最深的一点莫过于要将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5.
李忠梅 《魅力中国》2011,(4):197-197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电教课程资源的逐步开发,电教手段以其形声性、直观形象性、不受时空限制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在教育教学中占据着日趋重要的位置。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更多的教师逐渐认识到正确运用电教课程资源进行辅助教学,不仅可以充分发挥知识再现特点,而且能够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  相似文献   

6.
李月霞 《黑河学刊》2008,(3):120-120
电教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使用电教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数学概念可利用电教媒体优化概念教学。实践证明:借助电教媒体既可优化概念教学,有利于概念抽象性的难点突破和显示,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李新华 《魅力中国》2014,(4):164-165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电教手段。多媒体电教手段把声、形色结合起来,以其形象、生动、逼真、直观的特点,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一些教师盲目依赖多媒体,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课件演示,老师成为了课件的衔接者,而学生则成了观众、看客。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成了现代教学设备的操控者;学生无暇思考与联系,学生和老师都成了多媒体设备的奴隶。  相似文献   

8.
利用电教手段,对各信息进行交互控制,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有趣,把一些抽象而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形象而直观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利用电教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为学生创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乐在其中,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刘进山 《魅力中国》2011,(21):479-479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采取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充分利用电教的优势等手段,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10.
顾怀晶 《魅力中国》2013,(11):230-230
语文教学既是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又是发展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的必要条件,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扬全体学生的主动精神、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要发扬学生的主动精神、自主意识,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的运用电教手段。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活动、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下面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韩雪飞 《魅力中国》2011,(1):338-338
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教学,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有途途径。  相似文献   

12.
宋杏超 《魅力中国》2014,(27):178-178
电化教学是新兴一种教学手段,有些地方还不完善,有的教师还不能完全了解和应用这些电教媒体教学。我在多年电教工作中,对电化教学的优越性和如何搞好电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任行强 《魅力中国》2010,(34):232-233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由于形式单调.学生易生厌倦情绪,难免产生“少慢差费”的结果。不言而喻,这样的教学手段,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不利于培养开拓型人才,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型信息传递手段越来越多的今天,语文教学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不仅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新形式下,如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李亚辉 《魅力中国》2014,(3):242-242
现代化教学手段能使语文教材更具体直观化,从而增加了教材的形象性、生动性,有利于教学,并且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和其他种种原因,部分教师不可避免地进入电教误区,下面就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谈几点认识,以便和同仁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陈曦 《魅力中国》2013,(22):232-232
随着当代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和教学信息化的功能不断改进和完善,多种电教设备和手段在英语教学中都得以应用和体现,在这种空间和方法里进行英语教学.有利于学生尽快进入交际角色。其所学的英语材料在声像和语言所构成的情境中也更容易再现出来。使得学生能够在心理上进入最佳的联想,本文阐释如何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设备,让学生随时调用这些学习资源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16.
刘淑侠 《科学决策》2008,(12):77-77
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为课堂教学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它可为学生思维创新带来无限的遐想;它可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它可为学生朗读激发丰富的情感。  相似文献   

17.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数学教学必须适应创新发展的需要。因此,探索数学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就成为我们的主要方向。电脑教学手段正是顺应这种发展趋势所应运而生的。通过电教手段不但可以对课本知识形象生动的描述,而且可以提高教学活动中师生的互动,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任继惠 《魅力中国》2011,(6):263-263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阐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自外而内的吸收,是学习语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是自外而内的表达,是运用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以学习语言为基础,必须通过阅读的内化吸收来完成。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不仅能提高阅凑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9.
李培荣 《发展》2012,(12):126-126
新课程改革中,如何打造语文高效课堂,培养创新人才。应该从注重课堂语言、激发兴趣;注重教师角色、转变观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创新意识;巧妙运用电教媒体、创设高效课堂;热爱学生、和谐师生关系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学生时代养成良好的计算机文化素养对个人今后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观;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加强课堂教学效果;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实际操作练习和监督考核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