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我国2006—2015年21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从行业异质性视角,实证分析环境规制强度对FDI技术创新溢出效应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清洁行业中,FDI前向技术溢出可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而在污染密集行业中,FDI后向和水平技术溢出可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不论是清洁行业还是污染密集行业环境规制强度均会促进FDI技术溢出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提高环境规制会影响FDI技术溢出效应,但在清洁行业和污染密集行业中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本文考察了FDI通过水平溢出和垂直溢出途径对广东省制造业的技术溢出情况.研究结果发现,内资企业的生产率处于高位水平时,FDI通过水平溢出途径的技术溢出表现正向显著作用;生产率较低时易受到挤出效应的负面影响.FDI通过后向关联溢出途径促进了上游内资企业生产率的提升,通过前向关联溢出途径,对生产率水平处于中等以及中等偏上的下游内资企业带来显著的负向影响.FDI对国有企业的技术溢出相比全部内资企业,在水平溢出的变化方向和前向关联溢出方面表现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考虑了技术溢出具有空间特性的基础上,利用我国2000~2010年各省工业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FDI对本地区内资企业以及其他地区内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结论表明,FDI在地区间也能产生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但技术溢出效应的强度受到地理距离的影响,而内资企业活动并没有在地区间形成技术溢出效应.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无论是本地的FDI还是异地的FDI对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内资企业的生产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西部地区内资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广东工业行业数据运用曼奎斯特(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广东内资工业部门和国有内资工业部门的生产率及其分解变量进行测算。在控制R&D情况下,明确区分和分别测定FDI技术溢出的行业内溢出和行业间溢出,并从FDI企业所有制类型和市场导向性两个细分层面进行更深入研究。结果发现:FDI通过前、后向关联对当地企业的生产率有正向作用,但仅限于国内市场导向型FDI,作用对象仅是非国有内资企业,传导途径主要是技术进步;FDI通过水平方向对内资企业产生了"挤压效应",但"挤压效应"主要存在于内资非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5.
利用2010—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面板门槛模型,探讨外资在华技术创新溢出对内资企业技术进步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外资在华技术创新溢出自身存在单门槛效应,对内资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以行业外资竞争、内资模仿同构和区域知识产权保护为门槛变量发现,仅当外资竞争水平较低、内资模仿同构程度较低以及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较大时,外资在华技术创新溢出才能促进内资企业技术进步,且其阈值效应存在行业和企业产权异质性。  相似文献   

6.
笔者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对FDI知识溢出、内资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资企业的R&D活动产生了显著的知识溢出效应,并由此推动了内资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但相对于内资企业自主R&D投入而言,FDI渠道的知识溢出对于内资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相对较小。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对于FDI知识溢出、内资企业创新能力具有非线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制度约束的视角,利用协整理论探讨FDI在中国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在控制了制度变量的影响后,FDI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显著为负,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显著为正;(2)制度的改善有助于FDI技术溢出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的发挥。这些结果和转型时期的制度安排有关。转型时期中国政府对国有、民营和外资企业实行了不同的制度,导致企业缺乏学习和创新的激励或条件,禁锢了FDI的技术溢出。同时,诱致制度变迁,引导资源流向更FDI有效率的行业,改善了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应该继续推进和深化国内的市场化改革,才能为FDI的技术溢出创造必要的市场环境和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我国高技术产业1999-2007年13个三位码行业数据,从FDI溢出及出口拉动效应两方面度量了FDI对该产业整体创新水平以及内资企业自主创新效率的不同影响机制,认为高技术产业近年来外资的进入及其出口导向的特征客观上促进了该行业整体创新效率的提高,但溢出效应主要局限在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自主创新效率的溢出效应不显著.内资企业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所作的投入对其吸收FDI及其出口正向溢出效应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于东道国内资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争议,本文采用1998-2007年我国制造业企业层面数据,运用Hansen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行业内和行业间FDI对内资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FDI技术进步溢出效应主要发生在行业间而不是行业内:FDI与行业间前向溢出效应呈现"U"形关系,而行业内水平溢出效应和行业间后向溢出效应并不显著。进一步从FDI来源异质性层面分析,发现港澳台资本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并不显著,而西方资本产生的后向溢出效应呈现"U"形关系。本文探究了FDI垂直溢出效应的非线性关系,为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资本市场开放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瑞超  张鹏 《当代财经》2013,(2):98-107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FDI进入我国,但内资部门相对薄弱的吸收能力使得FDI技术溢出效应并不明显,我国技术创新的效率仍有待提高。文章在测算我国各省创新绩效的基础上,运用系统GMM广义距估计研究了在外资异质条件下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提升具有双重作用,我国吸收的FDI总体上不利于吸收能力双重作用的发挥;港台FDI有助于提升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但却不利于技术吸收,而欧美FDI则表现相反;外资技术含量过高不利于内资部门技术吸收,并会削弱本国自主创新能力;与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的企业形式相比,外商独资企业不利于内资部门技术吸收,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逆向技术溢出。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如何利用FDI来促进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与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005—2014年中国制造业的26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FDI行业间和行业内的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结果发现行业内直接溢出能有效促进内资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的提高;行业内间接溢出则会挤占内资企业的生存空间阻碍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水平的增长;行业间后向关联程度能显著且明显地促进内资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的提升;行业间前向关联程度能显著但微弱地抑制内资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FDI与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关系,检验了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否影响显著,并在此模型基础上引入产业集聚变量来分析产业集聚中的FDI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集聚中的FDI技术外溢效应确实对我国内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发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在不考虑产业集聚情况下,FDI在高技术产业中的技术外溢效应不显著。最后对相关结论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基于计量回归法构建了FDI的“技术溢出指数”,并根据交易费用学原理,实证分析了我国各地区FDI技术溢出水平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表明:交易频率、不确定性和资产专用性是影响外资技术溢出的重要原因,我们需要优先强化内资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并提高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关联程度,以进一步强化“市场换技术”战略。  相似文献   

14.
文章围绕外国直接投资(FDI)技术溢出(FDI参与程度)、内资企业生产效率以及技术差距等因素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在汽车行业中,FDI参与程度与技术差距对内资企业生产效率具有不利影响。前者是因为在内资企业生产效率提升的过程中,FDI参与程度的挤出效应发挥了主导作用;而后者则是因为内资企业应该通过吸收与自身技术差距较小的技术以提升其生产效率。FDI的来源对内资企业生产能力的形成也具有显著影响。行业竞争强度对于内资企业生产能力发展同时具有直接影响与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外商直接投资行业间技术溢出效应实证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文章选取1999~2003年的行业层面板数据,考察了FDI对中国工业部门内资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在考虑了多重共线性问题并控制住不可观测的时间效应和行业效应之后,研究结果显示,FDI产生了显著的行业内溢出和前向联系溢出,但后向联系溢出为负。此外,对技术差距最优区间的分析表明,当内资企业生产率为相应外资企业生产率的30%~70%时,前向联系溢出能实现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2004—2007年的微观企业面板数据,本文研究了FDI对同行业和上下游行业的内资企业出口增长的贡献。通过采用面板数据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以及Heckman样本选择纠正模型,我们发现了FDI具有正向的行业内和行业间出口溢出效应。除此之外,我们还分别考察了内资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及外资是否出口对FDI出口溢出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相比传统的封闭式技术创新,在开放的国际环境背景下,双向FDI是有效的技术创新提升路径之一.文章构建了双向FDI与技术创新的理论框架,结合201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FDI、OFDI、技术创新均值的空间分异特征和技术创新的空间相关性,并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FDI、OFDI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FDI、OFDI、技术创新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中国区域技术创新的空间相关性较显著,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效应;FDI显著促进了中国的技术创新,但FDI的空间溢出效应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不明显;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与空间溢出对中国技术创新只有较为微弱的促进作用;FDI、OFDI促进中国东中西部技术创新水平呈现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姜瑾  朱桂龙 《财经研究》2007,33(1):112-121
文章选取1999~2003年的行业层面板数据,考察了FDI对中国工业部门内资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在考虑了多重共线性问题并控制住不可观测的时间效应和行业效应之后,研究结果显示,FDI产生了显著的行业内溢出和前向联系溢出,但后向联系溢出为负。此外,对技术差距最优区间的分析表明,当内资企业生产率为相应外资企业生产率的30%~70%时,前向联系溢出能实现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0—2007年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27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FDI对内资企业的水平溢出、后向溢出和前向溢出效应,分别就FDI对长三角地区整体和江苏、浙江和上海不同地理单元的27个制造业整体及不同类型组(高、中、低技术产业组)的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江苏、浙江和上海的FDI都对内资企业具有正的后向溢出效应和负的前向溢出效应,江苏和浙江的FDI的水平溢出效应为正,上海的FDI的水平溢出效应为负。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1996—2007年我国16个高技术行业的面板数据定量分析了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竞争效应以及出口结构对内资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分别按利润率水平、外资企业进入度和外资企业出口结构进行了分组检验,得出了相应的研究结论。从短期来看,外资企业进入的市场冲击效应较大,挤占了内资企业的市场份额,对内资企业的技术创新会产生负面影响。从长期来看,随着内资企业对外资企业先进技术的模仿、学习和人员交流等,对国外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逐步增强,外资的正面技术溢出效应会慢慢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