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行家》2009,(12)
根据银监会实施新资本协议的规划,2010年底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将先期实施新资本协议,最迟到2013年底,国内所有银行将全部实施新资本协议。尽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中国际大型银行所暴露的问题使得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有效性受到诟病,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本次金融危机恰恰又凸显了新资本协议实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实施新资本协议将有助于推动银行的精细化管理,改革传统的风险管理模式。从长期看,实施新资本协议的趋势已不可逆转,中国银行业即将全面进入新资本协议时代。为此,中国银行业应正视新资本协议带来的挑战,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适应实施新资本协议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2004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其后以三大支柱为核心的银行风险监管体系在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逐步建立。2007年2月,中国银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国内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基本方向,实施新资本协议已经成为国内大型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的进展情况,并对目前国内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李明强:审计的参与度及其资源瓶颈是我国银行在实施新协议过程当中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自2007年3月中国银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始,中国银行业就开始了新资本协议的实施准备工作。到目前为止,  相似文献   

4.
2007年12月,《中国建设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总体规划》获得董事会通过,这将成为建设银行在2010年之前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基本指导文件。实施新资本协议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开展的工作涉及了建设银行的方方面面,实施的难度和工作任务的艰巨性可想而知。实施新资本协议工作的管理架构、项目管理及其次序安排和人力资源等问题,都是建设银行当前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影响着经济运行的效率和质量.推进金融领域改革,保障金融安全,是我国金融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和处置机制”是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转变金融业经济发展方式,完善金融体系及防范金融风险将成为未来几年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对于银行业而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制定和实施,将提升银行业风险控制水平,作为国家金融基础之一的中国农业银行,思索如何在在新资本协议视野下建立坚实的风险管理体系,是实现自身科学发展进而成功建设优秀大型上市银行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罗猛 《金融电子化》2010,(7):16-16,18,20
新资本协议代表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有助于商业银行改进风险管理和推动业务创新。按照中国银监会的要求,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在2010年开始实施新资本协议。关于新资本协议的实施,业界有多种不同的评价声音。对此,本人谈一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王淼  罗平 《中国金融》2004,(21):43-45
迄今为止,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了两大重要监管文件,一是《巴塞尔资本协议》,二是《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对于世界各国监管当局而言,如何实施2004年6月公布的新修订后的《巴塞尔资本协议》成为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关新协议的指导性文件告诫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实施新协议要有充分的准备,不应盲从,要考虑本国银行的实际情况,不应降低实施质量。实施新协议应该完全或基本遵守《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向新协议过渡。我们可以看出,中国银监会有关实施新协议要分“两步走”、实行“双轨制”的基本应对策略,是在充分考虑新协议以及我国的具体国情后作出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近期公布的新文件——《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具体考虑》,进一步具体回答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非十国集团国家如何逐步实施新协议,对我国银行监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件的中文版已由中国银监会国际部翻译完成,《中国金融》将从本期开始分三期连续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经过2008年的制度准备和2009年.的政策测试,2010年起我国商业银行正式进入与新资本协议的接轨阶段。自2008年以来,银监会已多次发布各项相关规范、指引文件,以确保新资本协议如期实施。然而在风险管理机制、工具等多个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推进全面风险管理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建议稿已于2001年1月16日公布征求意见,发展和实施经修订过的资本协议及对监管实践作出相关的变化,标志着银行监管发生了重大革命,在未来几年里,它显然会影响银行的计划和实务,尤其是对国际性大银行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0.
利用内部评级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是当前银行风险控制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大型银行的新资本协议实施现状,重点阐述了我国大型银行非零售信用风险模型实际构建过程。同时针对我国实际,分析我国大型银行在模型构建及使用过程中需关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胜邦  陈颖 《新金融》2009,(6):42-46
正在演进中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对银行监管制度的有效性提出了一系列挑战,刚刚开始在发达国家实施的新资本协议也是争议焦点之一。本文首先讨论业界争论的四个重要问题:(1)国际化大银行遭受重创与新资本协议实施的关系;(2)流动性危机与资本监管的关系;(3)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对资本监管的影响;(4)资本监管与风险管理的关系。第二部分评述巴塞尔委员会最新发布的几个新资本协议修改建议,最后分析金融危机和修改建议对我国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甄梅 《国际金融》2010,(10):11-15
一、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的重要意义2009年,中国正式加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开始全力推进中国银行业监管标准与国际的接轨。中国银行作为一家两地上市、拥有多家海内外分支机构、开展资金业务历史悠久的境内大型商业  相似文献   

13.
实施新资本协议是增强我国大型银行风险管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升银行监管有效性、促进银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2007年2月,银监会发布了《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国内大型银行2010年底开始实施新资本协议。2008年是三年准备期的开局之年,也是攻坚之年,准备工作进度和质量对于确保新资本协议的如期成功实施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一、新资本协议对商业银行风险管控的指导意义 中国光大银行(以下简称“光大银行”)一直高度重视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以下简称“新资本协议”)的发展和实施,专门成立了新资本协议办公室(简称“新资办”),牵头负责新资本协议实施工作。  相似文献   

15.
1月中旬,恒丰银行启动了新资本协议实施项目,并在内部成立了新资本协议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和新资本协议项目实施办公室。  相似文献   

16.
2004年6月26日,十国集团的中央银行行长和银行监管当局负责人举行会议,一致同意公布《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即新资本充足率框架,现在普遍称之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实际上,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发布以来,国际金融界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在一系列的重要问题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17.
《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以下简称新协议)将于2006年底在十国集团开始实施。新协议主要考虑的是十国集团成员国“国际活跃银行”(internationally active banks)的需要,并没有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和金融监管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8.
有效管理风险并获取风险价值.始终是商业银行的永恒主题。将在2006年实施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以下简称新协议).荟萃了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是一个系统的权威性风险管理件。农业银行作为世界百强商业银行,如何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新资本协议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新资本协议对我国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国商业银行要在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上,逐步推进新资本协议所倡导的内部评级法,构建风险管理的整体机制。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营造风险管理的执行文化氛围;实施以内部评级为主的风险计量方法,注重风险缓释技术的应用;创建风险计量模型,构筑信息数据平台;提高风险管理的制度化水平,增强风险预警能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风险管理市场机制;发挥监管当局作用,强化外部监督。  相似文献   

20.
新资本协议在新兴市场国家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2月,西班牙中央银行行长、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主席卡如纳先生发表文章,讨论“新兴市场国家实施新资本协议”问题,对业界普遍关心的新资本协议对发展中国家的适应性、复杂性和国际一致性等问题作出了回应。2005年2月4日,在香港金融管理局举办的第七届名人演讲上,汇丰银行主席戴维·埃尔顿先生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对新资本协议及其实施的有关问题和影响进行了全面评论。现将这两篇文章全文刊载,以便于业界全方位、多角度地理解新资本协议。文章标题为译者所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