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国外政府绩效评价方法与特征比较 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政府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有三种,即“3E”评价法、标杆管理法和平衡记分卡法。它们分别代表了政府绩效评价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3E”评价法是政府绩效评价在方法探索上的开端,标杆管理法预示着对政府绩效全面评价的开始,而平衡记分卡法则明确提出政府要以战略的眼光对社会的发展做出远景规划,思考其在社会发展中应承担的使命。指导政府绩效评价。[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赵翔 《财政监督》2007,(10):62-63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从政府支出绩效评价实践中总结出了“3E”原则,即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有效性(Effectiveness)。而教育支出绩效考评制度的研究是建立在相对较为成熟的西方公共支出绩效考评的研究体系之上。教育支出作为公共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原则也同样适应教育支出绩效的评价工作。目前我国教育资金使用过程中,由于资金使用单位对支出绩效认识模糊或者缺乏认识,教育支出在某些支出项目中忽视最终的目标和效果而单纯追求支出的经济节约。因此,要对教育资金使用状况进行科学、客观的绩效评价,就不能片面地、孤立地分。析其中的某一个要素,而要对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三要素进行综合考察、分析,从而达到综合评价的目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现金制和应计制只是会计确认基础区间上的两个极端,此间还存在着修正的现金制和修正的应计制。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提高公共部门的运营绩效及落实相应的责任,OECD的成员国掀起了一场名为“新公共管理”的改革,作为改革的一部分,已有20多个成员国在其预算与政府会计中全部或部分的引入了应计制。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也取得了各自大不相同的效果,本文旨在对比盎格鲁模式和欧洲大陆模式下各国政府会计确认基础的选择,探究其深层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情况,提出一些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4.
发达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陆续编制本国的国际投资头寸表(IIP),但直到1993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出现,才第一次全面阐述了国际投资头寸表的概念和框架。随后英国、日本等很多国家都采用了IMF建议的基本格式框架。虽然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仍采取了不同的编制框架,但只是在报表记录形式上有所不同,不同框架下的分类别分析数据仍然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科技投入的国际比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添土 《深交所》2007,(3):40-4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许多国家纷纷把发展科技事业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发达国家、新兴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科技事业,是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2006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指出,[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以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现状和特点为切入点,确定评价原则,构建了适合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做了评价指标确定权重方法的选择以及评价方法的比较和确定,为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规范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提供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李欣 《财政研究资料》2006,(15):F0003-F0004
一、财政支出总量的国际比较 我国的财政支出(预算内支出+预算外支出+社保基金支出+政府债务支出)占GDP的比重从建国以来很高的水平一直在不断下降,到1995年已经降到17.7%(当年财政收入占GDPl7%)。这同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是相联系的。随着提高两个比重战略的实施,到2004年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上升到了27.1%(当年财政收入占GDP26.5%)。但与OECD国家相比,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还有相当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一、国外政府绩效评价方法与特征比较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政府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有三种,即“3E”评价法、标杆管理法和平衡记分卡法,它们分别代表了政府绩效评价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3E”评价法是政府绩效评价在方法探索上的开端,标杆管理法预示着对政府绩效全面评价的开始,而平衡记分卡法则明确提出政府要以战略的眼光对社会的发展做出远景规划,思考其在社会发展中应承担的使命,指导政府绩效评价。  相似文献   

9.
社会保障税制与政府责任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5月24日,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所属研究机构发表的《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报告》称,目前全世界实行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地区)已有172个。由于这些国家政治、经济和化基础不同,此项制度实施的时间、范围和水平差异甚大,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有种种理论表述,归纳起来的要点是:(一)社会保障制度的责任主休是国家或政府;(二)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三)必须经过国家立法实施。  相似文献   

10.
政府会计基础国际比较与中国政府会计改革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会计基础从世界范围看,主要有两类: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也叫应计制和现金制。一般权责发生制应用于营利组织,而收付实现制应用于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样的格局已逐渐被打破。最为明显的是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政府会计基础,已由传统的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转变,出现了收付实现制、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和权责发生制等类型。随着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部门预算编制、政府采购等改革的实施,我国政府预算会计也需要进行配套改革,其中政府会计基础的改革便是其中的重要一项。  相似文献   

11.
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各国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政府治理理念以及在经历了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背景下,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政府公共服务模式。本文通过对国际上政府公共服务的几种典型模式的分析和比较,总结了国际上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方面的特点和经验,并就我国在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的建设方面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方法的比较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到来,不仅商业银行的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在不断改变,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方法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各种创新的绩效评价方法层出不穷。本文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三种绩效评价方法进行了阐述,并对它们的优越性和局限性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以求能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有所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当前我国政府绩效评价的现状及问题,我们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文的主要发现是:大多数单位或组织都建立了绩效评价体系;对绩效理念的测试表明,人们对即使非常常见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也存在不一致;对于评价人,被调查者认为应依次为:审计部门、独立第三方、人大下设的专门机构等;绩效评价应针对单位整体层面、领导集体或领导个人;评价结果应当呈报上级政府、同级政府、同级人大和公开媒体,评价结果应与职务升迁挂钩。  相似文献   

14.
我国政府已明确提出下一步财政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公共财政,而作为财政体制重要组成部分的转移支付制度与公共财政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以及如何规范,是建立公共财政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论证转移支付是公共财政的必然选择,借鉴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主要经验,对按公共财政要求规范和完善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进行一些有重点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政府采取什么样的行政手段进行环境保护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通过对OECD成员国生态税收情况的分析与介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生态税收改革的一些设想与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从政府债务处理的国际比较和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政府债务化解的历史经验分析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得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的基本结论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目前世界上主要几种监管模式的比较,结合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从监管模式、内容、考评方法、制度建设等方面阐释了提高我国金融监管效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掀起了以“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为核心的行政改革浪潮。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其根源在于政府服务具有公共性、垄断性而缺乏竞争性,垄断消除了政府部门的外部竞争压力,也抵消了政府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内在冲动。同时,政府内部由于各部门之间职能交叉、职责混淆、责权脱节,支出费用缺乏有效合理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企业合并中负商誉的会计处理问题在各国会计界一直是一个争议的问题,而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首次对负商誉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也成为一大亮点。笔者认为商誉存在,相应的也应该有负商誉的客观存在,本文在比较各国对负商誉的处理后,提出了对我国的借鉴意见。  相似文献   

20.
金融监管体制的选择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欧等国陆续出台了一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措施。如何正确解读和借鉴相关国家的改革经验?对于美欧的监管体制改革,我国是亦步亦趋还是有选择地借鉴?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重点在于机构变更还是专业化与能力建设等深层次改革?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