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3年3月,第一夫人彭丽媛首度随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俄罗斯,她身着深蓝色双排扣风衣,手拎一款典雅大方黑色手提包的搭配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随后,网上盛传这一身皆是由中国本土服装品牌“例外EXCEPTION”特别定制。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例外”迅速蹿红。  相似文献   

2.
2011年1月17日,纽约时报广场的户外大屏幕上《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在全球首次正式与公众见面.一些海外媒体把它称作为中国“国家公关”时代的来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软实力之一的国家形象在新世纪凸现了其无可替代的重要性,良好的国家形象有利于国家全球地位的提升、国家利益的维护以及国家目标的实现.如何做好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管理的大文章,我们需要关注“中国崛起”形象表述语的定位、“和谐世界”价值观的推广、世界公民素质的培育、企业品牌的锻造以及拥有国际话语权主流媒体的构建等关键要素的研究与探索,因为这些方面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厚德载物     
<正>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的邀请,美国总统夫人米歇尔偕同家人于2014年3月20日到访我国。访问期间,彭丽媛陪同米歇尔及其家人参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时,应同学们的请求她当场题写"厚德载物"几个遒劲大字,并将题字赠送米歇尔。米歇尔欣然接受。这是中国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话,也是对中美关系良好发展的美好寄语。  相似文献   

4.
随着"第一夫人"彭丽媛穿着本土服饰定制品牌亮相,我国的国产高级定制服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然而相比服装高级定制的起源地欧洲法国,我国服装高级定制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通过对中国和法国服装高级定制品牌和产业对比,分析了我国服装高级定制与法国服装高级定制产业的区别,指出了我国在发展服装高级定制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中国服装高级定制未来的发展道路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5.
董鲁晓 《新远见》2010,(4):88-92
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反映着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精神、民族和社会的整体面貌,它直接关系到一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声誉和地位,影响着世界公众的民心向背和这个国家的发展。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中国的国家形象和军队形象的塑造十分重要。19世纪以来,中国国家形象经历了"黄祸论"、"睡狮论",进入21世纪,又出现了"中国威胁论"和"中国衰败论"。其中,中国威胁论是目前部分西方媒体最热衷的话  相似文献   

6.
手机的强社交属性使短视频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媒介传播手段,而短视频人才在国际传播中可担负构建国家形象、讲好中国故事的重任.本文分析了短视频人才的国际传播现状、特点以及人才培养的急迫性,并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广曦文化国际自媒体工作室"为例,探讨了短视频人才的教学培养过程以及短视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7.
《中国总会计师》2013,(3):12-12
3月22日清晨8时许,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乘专机离京赴莫斯科,开启为期九天的俄罗斯、非洲四国之行。这是中共十八大和全国两会后,中国新一任最高领导人首次出访,亦是首次在重要多边舞台亮相,世界为之瞩目。  相似文献   

8.
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第四媒体的不断出现形象地称之为"北四媒体"。本文认为,第四媒体即网络媒体的传播和发展速度超过了报纸、广播和电视,并成为了有鲜明特性的新媒体。主要体现在传播的快捷性、传播时间上的自由性以及全球性空间上的无限性以及传播的变互性和方式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从2014年"媒体融合元年"起,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场合的讲话中均强调了媒体融合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指导性政策以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融合发展,旨在增强主流媒体网上、网下传播力和影响力,做好新时代下的意识形态工作。本文选取了2013—2020年间国家层面媒体融合政策文本16份,采用文本分析法和NVivo 12质性研究软件,对政策样本进行政策高频词分析,进一步采用三级编码形式对政策文本进行深入挖掘分析,探寻并总结出要素资源、体制机制、经营方式、内容生产、传播体系建设五个重点维度,最后结合传统媒体发展实际,从机制改革、内容生产、拓展渠道、技术应用等方面,探讨了在政策框架下,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深度融合、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步入文旅融合新时代,中央和地方传统主流媒体加强了有关文化和旅游融合事业的报道。通过整理《广西日报》在文旅融合方面的政策宣传以及全方位、多角度的案例报道,文章认为地方主流媒体应依托优势媒介资源,以点带面全方位推进、强化传播渠道建设、创新报道方式等进一步助力文旅融合政策实施。  相似文献   

11.
2014年8月18日,《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确定了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战略目标以及媒体融合的实现路径,报业真正进入了"融媒体时代"。这几年来,在国家的强力推动下,从中央到地方的传统媒体都在加快步伐积极探索,走出一条从全媒体到融媒体、纸媒体到智媒体的转型发展之路。融合转型进一步提升了传统媒体的传播范围、传播有效性,坚守并巩固、壮大了主流舆论阵地。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传统媒体广告收入连年下滑,甚至出现断崖式下滑。在这样的环境下,报社必须变革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将财务与业务融合起来,整合各项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为媒体融合发展保驾护航,推动报业持续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被媒体冠以"审计风暴"的是2003年6月,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200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曝光了一大批违法违规案件.2004年6月,李金华提交的2003年度审计报告,再次披露了严重的违法违规问题.几乎在同时,中国所有的主流媒体都在显要的版面、用醒目的标题刊登了大量相关报道,以大篇幅对此事进行报道.审计报告披露的内容,短期内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效应.媒体将此称为"审计风暴".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等联合发布的2004年春夏季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审计风暴"赫然在目;新华社评出的2004年国内十大新闻,"审计风暴"榜上有名:李金华得到了来自高层和公众的广泛支持,以高票获得中央电视台主办的"2004中国年度经济人物大奖",获选2004南方周末年度人物.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通过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科学运用先进传播技术,增强信息生产和服务能力,更好地传播主流声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在此背景下,前不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青年智库"以"研究人员如何通过媒体提高政策解读能力"为题召开研讨会。研讨会邀请中心王慧炯研究员及刘培林、张立群、王金照等同志发言。各位专家讲述他们在智库研究人员提高  相似文献   

14.
文苑·艺林     
《现代企业》2011,(12):68-69
"中华艺文奖"百万元重奖中华杰出文艺家陕西剧作家陈彦获大奖本刊讯12月19日上午,我国文化艺术领域首次设百万元巨奖的"中华艺文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陕西剧协主席、省戏曲研究院院长、著名剧作家陈彦赫然上榜,与刘大为、成龙、吴为山、杨飞云、杨丽萍、郭文景、彭丽媛、濮存昕等9位中国当代杰  相似文献   

15.
赵远远  袁姝 《价值工程》2013,(32):268-270
本文从校园主流媒体与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相互关系入手,论述了校园主流媒体的地位、作用与影响,指出校园主流媒体具有新闻传播、舆论引导和文化上的同构建设三大功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阵地,是高职院校连接外界的桥梁与纽带,也是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平台,还是高职院校打造自身鲜明办学特色的标识和旗帜。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大众媒体在城市形象传播当中所发挥的作用的理解,调研了包括报纸、网站等在内的国内外八家主流媒体在2008年所涉及的深圳城市形象的报道,从中了解到深圳城市形象传播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为抵御潜在的深圳城市形象危机,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最大的民营清洁能源企业,新奥集团及其董事局主席王玉锁一直很低调,见诸媒体的报道也是凤毛麟角,在2009年清洁能源国际峰会上,王玉锁也是最受媒体追捧的人,笔者在会议间隙"抓"住了他.  相似文献   

18.
<正>在共融、共建、共享的新时代,中国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四局)积极研究媒体融合发展的规律,有效整合各类媒介资源,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共融互通,形成媒体深度融合、各类媒介广泛运用的品牌传播模式,助力中铁四局讲述中国好故事、展示企业好形象。聚焦新时代、强化导向思维,树立媒体融合系统新观念高扬时代主旋律,与主流舆论导向相融合。中铁四局紧跟时代脉搏,将党和国家宣传舆论导向作为媒体融合开展品牌宣传的关键点。在全国两会期间,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物业管理》2008,(2):36-36
春节期间,不少外来务工者纷纷回家过年,为保证天津市民干净卫生的居住环境,天津市众多物业服务企业克服人员不足的困难,加班加点工作,保证小区居民干干净净过大年。天津市物业管理协会也组织邀请天津市数家主流媒体对物业服务行业员工们的辛勤工作予以报道,以树立天津市物业管理行业良好的正面形象。以下是天津几家地方媒体对此事的报道:  相似文献   

20.
焦红瑞 《活力》2012,(10):178-178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是衡量一个新闻媒体综合实力、组织指挥水平和新闻队伍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报道的好坏和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新闻媒体的影响力和形象,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形象和社会的稳定。由于公众的高度关注,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在国内外媒体的报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那么,媒体在对突发事件的现场报道中,在突发事件面前,将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以及如何以更为专业和有效的传播方式引导舆论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