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节粮减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特别是近段时间以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反食品浪费法》和《粮食节约行动方案》等,坚持营养均衡、适度加工、节粮减损原则,  相似文献   

2.
孙薇 《现代食品》2023,(12):1-3
近年,随着国家不断强化对粮食收储的管理,“信息化”“数字化”等赋能节粮减损环节日益显著,探究粮食收储中的节粮减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挖掘造成粮食收储工作中产生损耗的成因,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优化粮食收储环节管理工作的方法以及节粮减损的改进措施,旨在为加快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国粮食经济》2023,(1):18-20
<正>2022年,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粮食安全战略部署,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江苏省情,着力聚焦建立节粮长效机制、提升储粮质效水平、推动减损科技研发、营造爱粮节粮浓厚氛围,力争通过绿色储粮、科技兴粮进一步推动全链条节粮减损取得更大实效。  相似文献   

4.
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和浪费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促进粮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粮食产后损失和浪费因其负外部性损害了消费者的粮食获取权,并对生态环境和膳食健康等造成了联动性影响。与增产和进口相比,节约减损承担的风险更小,可以同时提高粮食供给、粮食可获性和粮食利用能力,存在很大的减损空间。本文从负外部性治理和企业社会责任等角度出发,基于当前中国粮食产后减损工作面临的困境,提出了鼓励协同创新应用、抓住减损关键环节、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节粮减损政策体系、增强节粮减损意识、深度开展国际合作的减损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把节粮减损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工作之一,实施粮食安全保障工程和优质粮食工程,推广粮食产后减损技术,提升科学储粮减损能力,减少粮食产后流通环节损失。  相似文献   

6.
《中国粮食经济》2021,(2):50-51
近年来,安徽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深刻领会节粮减损核心要义,聚焦粮食流通全过程和各环节,不断创新落实节粮举措,聚力在更高层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中办、国办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为何要出台方案?有哪些针对性举措?如何实现节粮减损?中央农办负责人就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增加"无形良田"保障粮食安全问:方案出台有何背景和意义?答: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节粮减损工作。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加大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工作力度,取得积极成效。但要看到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全产业链节粮减损的任务相当繁重,空间很大。  相似文献   

8.
<正>做好粮食节约减损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节粮减损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综合施策,持续用力,以钉钉子精神推进节粮减损,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节粮减损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准确把握粮食产后节约减损工作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9.
正减少粮食损失浪费,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课题。我国是粮食生产消费大国,保障粮食安全,既要开源,又要节流。我国在节粮减损方面取得哪些成效?如何创新举措继续加以推动?本期专题,让我们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10.
粮食是人类生存之本,是经济社会发展之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稳步增强.但是,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淡水资源紧缺和耕地质量下降等问题呈加剧趋势.同时,在粮食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环节存在大量损失浪费现象,每年损失浪费的粮食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粮减损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浪费粮食的不良风气必须坚决刹住.值此2014年世界粮食日和爱粮节粮宣传周之际,我们向全社会倡议:从我做起,节约一粒粮.  相似文献   

11.
辽宁     
<正>辽宁省于10月10日~16日组织开展了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粮食减损增效"为主题的一系列宣传活动,走进农村,走进学校,走进家庭,向群众宣传节粮减损、爱粮节粮、保障粮食安全等科学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设立主会场,做好集中宣传。各市粮食主管部门选择人流量大的商业广场等地点设立宣传主会场,在醒目位置悬挂"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粮食减损增效"、"气候在变化,粮食和农业也在变化"等大幅  相似文献   

12.
大力促进节粮减损反对粮食浪费,是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迫切需要.在2021年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指出,要大力开展节约粮食行动,重点做好仓储、运输、加工等环节减损工作,搞好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积极推广绿...  相似文献   

1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纺集团公司,有关粮食科研院所、高校: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中办发[2014] 22号)和中宣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的通知》(中宣发[2014] 21号)精神,大力促进节粮减损反对粮食浪费,现通知如下: 一、把促进节粮减损反对粮食浪费作为粮食部门一项重要的职能职责履行好、落实好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粮食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但是,当前粮食产后收购、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环节损失浪费问题突出.大力促进节粮减损反对粮食浪费,是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迫切需要,是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贯彻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全面实施“粮安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各级粮食部门肩负的光荣使命和政治责任.  相似文献   

14.
继"十一连增"之后,我国粮食产量再继续增长的难度已经越来越大,"紧平衡"将成为新常态。但是,由于仓储设施老化、储藏运输方式落后及过度加工等原因,我国在流通过程损耗与浪费的粮食数量惊人,粮食流通安全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粮食体系建设的瓶颈。本文从制度保障、技术保障、管理保障、投入保障及观念更新五个方面提出了粮食流通领域节粮减损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引发各方对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的担忧和高度关注.文章从粮食安全保供、节粮减损、粮食绿色物流、粮食物流信息化与智慧物流,以及"一带一路"粮食物流和供应链等方面回顾了2020年中国粮食物流的发展历程.展望2021年,粮食安全物流的监管服务保障、粮食现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与供应链物流风险防范体系建...  相似文献   

16.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增产,然而粮食产后损失浪费却威胁着粮食安全.这些浪费究竟有多少?节粮减损的空间有多大?在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前夕,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接受了采访. 我国粮食产后损失每年至少700亿斤,接近年总产量的6% “我国粮食连年丰产,市场供应充足,当前粮食安全形势好,但我们要居安思危,丰收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二十大作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重要部署。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减少粮食损耗是全方位夯实我国粮食安全根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节粮减损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加大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工作力度,取得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18.
《中国粮食经济》2022,(11):29-30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建立健全粮食安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促进全链条节粮减损,贵州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采取多项有力措施开展2022年“世界粮食日”暨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努力营造重粮兴粮、爱粮节粮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9.
《中国粮食经济》2013,(6):15-16
今年以来,"节约粮食"成为粮食部门乃至全社会的热门话题。5月15日,国家粮食局发出了《关于粮食行业带头爱粮节粮反对浪费的指导意见》,5月份举行的粮食科技活动周也以"科学节粮减损,保障粮食安全"为主题。节约粮食,粮食部门首先要行动起来,同时带动全社会每个人的共同参与。本期专题,让我们共话"节约粮食"。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作为粮食生产大省和流通大省,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持续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建设,不断提高粮食产品供给质量,聚焦“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节粮减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