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粮食损失浪费是全球性问题,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全球每年浪费的食物高达16亿吨,其中可食用部分达到13亿吨.减少粮食损失浪费成为全球共识,世界许多国家都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采取相应措施节粮减损.  相似文献   

2.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增产,然而粮食产后损失浪费却威胁着粮食安全.这些浪费究竟有多少?节粮减损的空间有多大?在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前夕,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接受了采访. 我国粮食产后损失每年至少700亿斤,接近年总产量的6% “我国粮食连年丰产,市场供应充足,当前粮食安全形势好,但我们要居安思危,丰收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  相似文献   

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纺集团公司,有关粮食科研院所、高校: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中办发[2014] 22号)和中宣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的通知》(中宣发[2014] 21号)精神,大力促进节粮减损反对粮食浪费,现通知如下: 一、把促进节粮减损反对粮食浪费作为粮食部门一项重要的职能职责履行好、落实好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粮食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但是,当前粮食产后收购、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环节损失浪费问题突出.大力促进节粮减损反对粮食浪费,是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迫切需要,是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贯彻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全面实施“粮安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各级粮食部门肩负的光荣使命和政治责任.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粮食生产连迎丰收,廪库充盈,调销不畅,财政压力不断增大。有些人认为,现在粮食太多了,收不完、装不下、吃不了、用不完,因此不把节粮当回事,浪费粮食现象逐渐凸显。据相关媒体报道,我国每年粮食产后损失浪费达350亿公斤,主要是农户家庭储粮损失浪费和仓储、运输及粮食加工损失浪费。有关部门对数个大学餐后剩饭  相似文献   

5.
<正>第九章促进粮食节约减损加快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实施、全民参与、共同行动的粮食节约减损机制,减少粮食流通各环节损失,构筑"无形粮田"。到2020年,每年减少粮食产后流通环节损失浪费1300万吨以上,损失浪费率下降40%以上。第一节促进农户源头减损鼓励藏粮于民,积极实施粮食产后服务工程,建立和完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推广经济、适用、防虫、防霉储粮新装具、新技术,促进农户粮食储藏科学集约规范发展,引导和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粮  相似文献   

6.
一饭膏粱,维系万家;柴米油盐,关系大局.粮食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当前,无论是世界还是我国,粮食损失浪费现象都已成为保障粮食安全进程中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如何节粮减损,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话题. 今年我国夏粮生产已经实现十一连增,粮食安全保障能力逐年增强,目前全国的粮食库存充裕,市场供应也非常充足,我们的粮食库存消费比大大超过国际公认的18%的水平.在如此背景下,为什么还要一再强调节粮减损呢?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全国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批示精神,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节粮新风吹遍神州大地。粮食节约不但是资源的节约,而且符合绿色发展观念,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是一致的。大家知道,粮食生产有两种重要资源不可或缺:一是土地资源,二是水资源。节约粮食就等于节约了土地和水。我国粮食损失浪费较大的环节有三个:一是农户储粮、二是物流运输、三是餐饮消费。农户储粮  相似文献   

8.
第34个世界粮食日暨第24个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国家粮食局介绍,针对当前粮食损失浪费的现象,我国将大力推动建立政府主导、需求牵引、全民参与、社会协调推进的节粮减损新机制,努力形成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科学健康的粮食流通方式和消费模式。近年来,国家粮食局大力弘扬“四无粮仓”精神和“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光荣传统,切实抓好粮食流通和消费各环节的节粮减损。  相似文献   

9.
我国"舌尖上"浪费触目惊心,而餐桌上游的整个粮食产后损失同样严重。我国粮食产后损失到底有多大?作为天下粮仓的守护者,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近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一年千亿斤:粮食产后损失知多少记者:目前我国粮食产后损失究竟有多大?任正晓:粮食从生产出来到摆上餐桌,过程很长,每一环节都存在损失浪费。据测算,我国粮食产  相似文献   

10.
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和浪费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促进粮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粮食产后损失和浪费因其负外部性损害了消费者的粮食获取权,并对生态环境和膳食健康等造成了联动性影响。与增产和进口相比,节约减损承担的风险更小,可以同时提高粮食供给、粮食可获性和粮食利用能力,存在很大的减损空间。本文从负外部性治理和企业社会责任等角度出发,基于当前中国粮食产后减损工作面临的困境,提出了鼓励协同创新应用、抓住减损关键环节、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节粮减损政策体系、增强节粮减损意识、深度开展国际合作的减损策略。  相似文献   

11.
正减少粮食损失浪费,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课题。我国是粮食生产消费大国,保障粮食安全,既要开源,又要节流。我国在节粮减损方面取得哪些成效?如何创新举措继续加以推动?本期专题,让我们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粮食紧张,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为此专门成立了“粮食安全特别应急小组”,温家宝总理也在近期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积极提倡节油、节电、节粮,反对浪费。全国政协提案也呼吁要充分利用每年“世界粮食日”和我国的“爱粮节粮宣传周”纪念活动,大力倡导浪费粮食可耻、节约粮食光荣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相似文献   

13.
针对在粮油加工和消费领域存在的浪费粮食的现象,为加强行业自律,强化爱粮节粮意识,树立爱粮节粮风尚,促进爱粮节粮工作,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于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公开发布《粮食行业爱粮节粮自律公约》,并号召全行业企业和职工积极响应、自觉履行。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在粮油加工和消费领域存在的浪费粮食的现象,为加强行业自律,强化爱粮节粮意识,树立爱粮节粮风尚,促进爱粮节粮工作,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于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公开发布《粮食行业爱粮节粮自律公约》,并号召全行业企业和职工积极响应、自觉履行。  相似文献   

15.
1991年10月,中国最高行政官员宣称:每年“世界粮食日”(10月16日)所在周为全国“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宣传周”。声势浩大的爱粮节粮宣传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冷静的态度看待粮食浪费现象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正>如何开展粮食科普活动?如何更好地发挥家庭在节粮减损方面的作用?2014年粮食科技活动周确立了"科学食粮,健康圆梦"的主题,而粮食部门作为开展粮食科普活动的主力军,下了一招"粮食科普进社区进家庭"的妙棋。我国粮食产后浪费数据惊人,其中,家庭粮食浪费现象不可轻估。其中原因一是节粮意识淡薄,如随意倒掉剩余饭菜、过度采购导致过期发霉等;二是缺乏营养知识,如以为大米越精越好、面粉越白越好等;三是缺乏储粮常识,粮油变质只好弃之。  相似文献   

17.
国家粮食局决定在2005年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所在周开展“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并将其活动主题定为“粮食与建设节约型社会”.为此,有专家呼吁,刚柔相济,杜绝粮食浪费.作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领域--粮食产后流通、加工、消费环节应更懂得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粮油加工环节的节粮减损现状以及造成粮油加工环节粮食损失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主要包括完善粮油加工标准体系,引导和规范企业适度加工;加大粮油加工节粮技改支持力度,鼓励开发新产品,优化产品结构,丰富产品品种;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和处罚力度,粮油加工企业也要提高自身的产品检测水平;加强消费引导,教育广大消费者充分认识过度加工粮油产品的营养流失、损失浪费。  相似文献   

19.
减少粮食损失浪费,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课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西莫·托雷罗2020年10月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专访时提供的数据,每年全世界损失和浪费的粮食占粮食总产量的13.8%,价值4000亿美元,相当于14亿公顷土地的产出.因此,推动减少粮食损失浪费,意义重大,刻不容缓.那么,如何减少粮食的损失浪费呢?从...  相似文献   

20.
国内较多的保障粮食安全的农业政策都集中在粮食供应链的初始阶段,即粮食生产阶段,然而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阶段的食物浪费问题已经深刻影响到粮食安全。本文根据南京财经大学食堂食物浪费调研数据,对食物浪费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节粮宣传对食物浪费率的影响显著。被调查者年龄越高,蔬菜和禽肉浪费率越低;女生的蔬菜和米制品浪费率显著高于男生;接受节粮宣传越多,禽肉浪费率越低。本文对食堂食物浪费研究方法以及如何减少食堂食物浪费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